訪古洋樓 學古人智慧嘆古蹟荒廢

【新唐人2010年9月26日訊】社區廣角鏡 2010-09-26

從19世紀中葉開始,金門地區大量青壯人口遠渡南洋、日本等地謀生,功成名就之後,返鄉興建洋樓作為「光宗耀祖」的具體象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曾經風光一時的古洋樓,卻因為無人居住、沒有整修而逐漸荒廢,現在就跟著我們的鏡頭,帶您一探金門古洋樓的美麗與哀愁。

正文:金門的古洋樓早就有鐵窗的設計,只是和今天的鐵窗,真的很不同。

台科大建築系副教授 楊仁江:「(古洋樓)他所用的鐵窗,他是做在兩層窗中間,你從外面看起來,不會看到有那個像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違章的鐵窗的那種形式,那市容得以保護,得以維持它的美觀。」

九月的第三個週六、日是世界古蹟日,金門縣文化局辦理洋樓建築藝術導覽活動,要讓民眾深探古人的智慧。

看看這個紅磚鋪成的幾何圖牆面,古人建築技術的高超,讓現場民眾佩服不已。

可惜的是,許多古洋樓是私人土地,後代子孫因不想整修而任其荒廢,讓在此讀過小學的阿嬤不勝噓唏。

民眾 蔡女士:「兩層樓八間,客廳做辦公廳,他也很好讓我們讀,那時候沒有破,已經經過好多年了,我們畢業47年,房子沒有維修,又沒有住,一定會壞的。」

不過,小小的金門,卻有如此多元的文化,讓到此工作的外地人也眼界大開。

民眾 劉小姐:「因為就是像僑鄉文化、戰地文化,然後就是有像那種200多年前的明代文化,然後就是在同一塊土地上,也就覺得非常神奇。」

長期軍管,讓金門現代化不如台灣,也沒有像中國沿海城市遭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因而讓金門文化資產被大量保留。但是,如何突破古洋樓產權問題,解決無法整修的困境,考驗金門主政者的智慧。

新唐人亞太電視 楊忠其 胡淨妮 台灣金門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