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爭取自由的「歌唱革命」

【新唐人2011年8月28日訊】新聞週刊(284)今年的8月20日,是波羅的海小國愛沙尼亞脫離前蘇聯再次獨立的20週年紀念日。當天,有近10萬愛沙尼亞人聚集到首都塔林的「唱歌節場地」歡歌自由,猶如他們在二十年前的蘇聯佔領時期,為對抗蘇聯統治而聚集到一起唱歌一樣。20年前愛沙尼亞的獨立運動就被稱為「歌唱革命」。

愛沙尼亞總統伊爾維斯:「今天,是我們愛沙尼亞人民獲得自由和民主20週年的日子,我為此無比幸福和驕傲,為此感謝所有的朋友們!」

愛沙尼亞自古有著唱歌的傳統,出現過許多世界著名的作曲家,自從19世紀開始第1個「歌唱節」之後,每5年就舉辦1場大型的「歌唱節」活動。

愛沙尼亞前總統阿諾爾德•呂特爾:「我們的傳統的歌唱節第一次把人們聚集到一起,讓我們1個小小的民族感到是1個團體,讓我們感覺強大。從那以後,愛沙尼亞人民聚集起來開始唱歌,剛開始是唱民歌,那是第1個時刻我們感覺我們可以是1個獨立的國家。」

即使在前蘇聯共產黨統治的50年間,他們也聚集到這裡唱歌,同時還進行政治演講和討論,當時蘇聯當局用各種噪音和進行曲對他們干擾。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愛沙尼亞人靠唱民族歌曲而凝聚起來的力量勇敢地脫離蘇聯獲得了獨立。

愛沙尼亞外交部長巴艾特(Paet):「愛沙尼亞的今天和前蘇聯佔領時期相比,人們生活的最大變化的是,社會上沒有了恐懼。最根本的變化是人們不再恐懼當局用暴力干涉他們的私人生活了,因為很多愛沙尼亞人直接遭受過前蘇聯政權的迫害,很多人被發配到西伯利亞,很多人被捕,很多人被殺害,絕大多數愛沙尼亞人每天都生活在政府的壓力下,如果比較被蘇聯佔領時和現在自由的愛沙尼亞,這個是最根本的不同;現在人們敢於公開做任何他們願意做的事情。」

今天愛沙尼亞是與歐洲最為融合的一個國家,她不僅加入了歐盟,北約,還是申根簽證國際歐元區的一員,而且,在目前歐洲經濟蕭條的環境下,愛沙尼亞是歐洲第一個經濟保持增長的國家。曾在愛沙尼亞的獨立運動中起到過中流砥柱作用的女政治家瑪麗尤•勞瑞斯汀(Marju Lauristin)說,自由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困難。

「我想對那些經歷過共產體制的人們說,自由給予我們的機會是巨大的,20年前人們很難想像這二十年自由的人民能成就甚麼,自由給我們帶來的能量和喜悅讓,我們這樣一個小國家可以戰勝任何困難。我們曾經有過很困難的時期,但是人們是這麼的快樂,因為我們有自己自由的國家了,人民可以承受任何困難。愛沙尼亞已經證明了自由是發展的主要源泉。」

2011年,愛沙尼亞首都被歐盟定為歐洲的「文化首都」,這給愛沙尼亞人一個更好的機會向世界展示他們的文化和人民。那個曾經在蘇聯佔領時期被視為禁地的海濱,也被還原成她在一個自由社會裏應有的樣子。

勞瑞斯汀:「我非常鼓勵年輕人自由地討論國家的未來,我非常確信地說,一黨專制絕不會長久,這是我們的親身經歷,我們已經證明了自由社會比共產黨好。共產黨的問題是不信任人民,這是共產黨的邏輯,黨是『英明的,黨永遠要教育人民』,但是,我的經歷告訴我,人民是英明的,那個不信任人民的共產黨不能統治人民。」

愛沙尼亞人正高唱著《祖國吾愛》,在自己可愛的家鄉里享受著自由帶來的幸福和希望。

新唐人記者施萍、隋智塔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