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戴笠手稿解密 還原歷史真相

【新唐人2011年10月22日訊】「歷史不是靠回憶及傳說,而是靠真實材料來講話。」這是台灣國史館館長呂芳上說的一句話。台灣國史館與軍情局合作,依據民國政府的軍統祖師爺戴笠的手稿,出版「戴笠史料」,內容全部是戴笠在抗戰期間的情報手稿彙編而成,他們希望這些史料能把真實還給歷史。

曾被視為「最高機密」的戴笠史料與軍情檔案,首先出版的是「軍情戰報」、「經濟作戰」、「忠義救國軍」。台灣國防部軍情局長湯家伸在為史料彙編寫序時強調,大陸坊間近年出版許多國共時期情報工作及戴笠的書冊,大部分是以作者單方面的立場闡述,許多扭曲與不實,應適時公布相關資料,以完善軍情局史。

負責戴笠史料整理的台灣國史館研究員吳淑鳳表示,一個情報機關願意主動開放檔案,像徵民主觀念向前一步。

台灣國史館研究員吳淑鳳:「這件事情,我覺得像徵的是民主觀念的升華,既使是一個情報的機密機關,他們現在也願意接受歷史的評價。」

過去情報工作被神話或被醜化,現在藉由檔案的公開,可以還原情報人員的真實面貌。「忠義救國軍」就是這個例子,這支軍隊在當時被中共說成是土匪軍隊。

台灣國史館研究員吳淑鳳:「他是一個游擊部隊,並不像大陸方面所宣傳的,說他是一個烏合之眾,說他是一個土匪的軍隊,其實他不是,他是一個有組織的一個部隊,然後對於當時候,在整個江南地區的敵後游擊戰是有貢獻的,這個可以從檔案上面可以看的出來。」

吳淑鳳說,戴笠當時提倡忠義救國這樣一個精神,所以他要強調團體及家庭,同志如手足的一種傳統。同時也像徵情報單位對領袖忠貞的一個傳統。

而長期以來,在中共的宣傳中,「中美合作所」被定性為反共、反人民而建立的法西斯集中營,幾乎成了所謂「美蔣罪行」的代名詞。

「戴笠史料」有關「中美合作所的成立」、「中美合作所的業務」及「軍統局隸屬組織機構」等三冊,預計在12月出版。

台灣國史館研究員吳淑鳳:「中美合作所的位址是在歌樂山,好像是大陸《紅巖》、一些宣傳品提到,那個是虐待中共戰俘的一個地方,那事實上,你從檔案上去看的時候,﹙就是﹚中美合作所派過來的人員所居住的地方,是他們工作的一個場所。至於機構本身,它也不隸屬軍統局,所以它也不是為軍統局而服務的,所以這個是可以比較明確的一個區別的。」

在大陸生活將近四十年的史學家蘇明表示,利用御用文人妖魔化敵對的一方,這是共產黨慣用的意識型態。

前北京大學教授蘇明:「大陸曾經共黨支使御用文人寫了一部小說,叫做」《紅巖》,在這裡邊就是整個開始整個詆譭、妖魔化、醜化當初的中美合作所,在這裡邊就寫到了,所謂這個共黨的一幫英雄們,曾經是被抓了關在這裡邊,如何受到甚麼樣的毒刑,受過美國的48套的毒刑,這裡面戴笠就是直接的負責人。」

吳淑鳳認為,台灣軍情局希望在辛亥革命百年時,對早年的情報歷史做定位。吳淑鳳說他們無意替戴笠說話,但作為軍情組織,戴笠1938年一手建立的軍統局,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敵後諜報搜查以及中美情報合作方面,對於戰爭的勝利有著無可抹滅的貢獻。

新唐人記者梁欣、黃容、薛莉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