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言博客】絕不允許改變的權力運作方式

【新唐人2011年11月24日訊】【禁言博客】絕不允許改變的權力運作方式。

絕不允許改變的權力運作方式

凱迪社區有篇文章,題目叫:「甚麼都可以改,就是權力運作方式不可改」文章說:「辛亥一百年了,皇帝沒了,皇權還在;皇家沒了,皇族還在;皇恩浩蕩沒了,感激涕零還在;衙門沒了,衙役還在;科舉沒了,八股還在;李蓮英沒了,太監還在;嬪妃沒了,郭美美還在;一個和珅沒了,千萬個和珅站起來了;千萬個和珅站起來了,億萬個老百姓跪下去了。」

這是一個辛辣而苦澀的調侃段子,但卻是中國客觀存在的現實。三十多年來的改革,一個鐵的事實就是,甚麼都可以改,就是權力運作的方式不可以改。一個人享受過權力的滋味之後,就不願意再放棄。

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改革,最後都會淪落為掠奪民財的藉口。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實行所謂的市場經濟,也必然會蛻變為權力擴張的方式的「仕場」經濟。

過去搞計劃經濟,權力雖然集中,但由於能夠掌握的資源有限,各級權力者,所能夠支配的資源也相當有限。無錢、無財、無資源的權力,其實只是一個空殼而已。所以,得想辦法,讓權力兌換成財富。這就是當初搞改革的動力。其實真正的改變,必須是,權力運作方式的改變。離開了這一條,一切改革都是權力擴張與掠奪的極好藉口。

文章說,目前,誰最喜歡搞改革?不是窮苦百姓,而是權力者,因為每次改革,權力每擴張一次,利益就又膨脹一次。利益的擴大,是權力的天然特性,權勢人物必然樂在其中,那是他們的精神家園與信仰支柱。

他們也許會在表面上,聲討拜金主義,但骨子裡,比任何群體的人,都更拜金,但他們絕不反對拜權主義,因為有權,就像一個農民,有了生蛋的母雞,就不愁沒有雞蛋吃。

繁榮文化是為了鬥爭嗎?

最近,中共官員宣稱,發展文化事業,是為了增強國家軟實力,捍衛國家文化安全,從而,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領域國際鬥爭主動權。有篇署名廖一民的博客文章,對此評論說:難道,繁榮文化是為了鬥爭嗎?中國人曾經,幹甚麼都是為了鬥爭:抓革命,為了打倒階級敵人;促生產,為了埋葬帝修反;連唱歌跳舞,也是為了「世界紅彤彤」。

可到頭來,弄得冤獄遍中國,人民沒吃沒喝,「樣板戲」只有八個。這才,不得不放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理論與實踐」。說這話的人,顯然思想沒能與時俱進,至今還抱著「鬥爭哲學」的老觀念不放。鬥個甚麼勁兒呢?只有建設公平社會,才能夠使人民安居樂業,文化繁榮發展,德行模範四海。

如果做到了這些,軟實力自然增強。要知道,「軟實力」,並不是用來搞鬥爭的。所謂「軟」者,影響力、感召力、吸引力也。你做得好,世人就佩服你,讚賞你,學習你,沒人會來推翻你、打倒你,因此,完全不必那麼緊張,不必老想著跟人家鬥。反之,如果還是「唸唸不忘」階級鬥爭,站在世界潮流的對立面,和諧社會建設必成空談,文化也絕對不可能真正繁榮,這是以往的老教訓,官員們何以如此健忘呢?

文章說,對文化,不應該用過多的政治來解讀。國家博物館樹孔子像鬧風波的時候,記得有專家評論說,用政治解讀的文化,為鬥爭而「繁榮」的文化,只能是「文化大革命」的「文化」,也就是,沒有文化的「文化」。就算現在有了一點兒錢,用錢堆它個金山,人家也只能叫它金山,沒人把它當成金字塔。

改革成果

網友發帖說,中共的改革是:統計局變成水分局;發改委成了漲價委;財政部改為土地財政部;國土部改為土地專賣局;央行改為貨幣發行委;農業部改叫不管部;城建部成了拆遷部;教育、衛生部劃歸商業部;食品行業劃歸化工部;煤炭部劃歸考古所;城管劃歸拳擊中心;足協託給了澳門賭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