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搖滾 永不止息的社會關懷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1月4日訊】青年的憤怒,除了實際的抗議行動,也常常被化作音樂,美國六零年代的搖滾樂,就是最佳例證。而今年的跨年夜很特別,有很多音樂人,在跨年的表演場合,為媒體壟斷、核四、美麗灣等社會議題發聲,他們不向商業利益靠攏,只為自己負責,各自許下2013台灣的新希望,也讓我們看見了,深植在他們的音樂靈魂裡的,搖滾批判精神。

(2012.12.31)蘇打綠主唱 吳青峰:「在我的心目當中,媒體應該是一個為真相發言的一個平台,而不是企圖去壟斷或是想要把你或把我們當作被利用的東西。」

2013年倒數前夕,蘇打綠主唱吳青峰在中視轉播的跨年場子,留下一段反媒體壟斷的話語,高唱王丹作詞的六四歌曲《沒有菸抽的日子》。

1989年,張雨生受六四學運感動,將王丹的新詩譜曲,創作《沒有菸抽的日子》,而二十多年後,青峰當著旺中集團的面,聲援反媒體壟斷的學生。其實今年的 跨年場,有不少藝人在台灣各角落,此起彼落的?社會議題發聲。

面對中共迫害人權,搖滾批判精神,從來沒有缺席。

2008年,冰島歌手碧玉(Bjork),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開唱,以「獨立宣言」這首歌,聲援西藏。

同樣是北京奧運那年,槍與玫瑰(Guns N' Roses),總算推出睽違14年的專輯,《民主大中國》,不但專輯名稱直接挑戰中共政權,也為法輪功發聲。

槍與玫瑰的搖滾批判,雖然免不了被中共封殺的命運,卻有不少中國網民,透過網路得以窺見美國六零年代的精神得以延續,只要強權依舊,這些樂手,將持續把憤怒化為音符,尋求共鳴。

新唐人亞太電視 台灣台北整理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