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沒魚打撈難 院士呼籲休漁十年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3月27日訊】中國的環境污染愈來愈嚴重,連帶著周遭的生物也難以存活。長江三鮮:刀魚、鰣魚、河豚,相遇大江南北,然而正是打漁的季節,刀魚一網下去,卻很難打上一條,鰣魚、河豚,更是已經幾年難見到影子。為此有院士呼籲長江禁漁十年,以保護物種。

魚販 季開祥:「老闆,魚有沒有的賣?」

漁船船主 顧正武:「多少錢一斤啊?(500克)」

魚販 季開祥:「今天便宜了,三千五(人民幣)。」

漁船船主 顧正武:「三千五便宜了,三千五不賣,太便宜了。」

又到了捕撈長江刀魚的季節,船老大顧正武的漁船一共撒了六次網,卻只打上來兩尾長江刀魚。跟魚販討價還價,最後四千塊賣掉。他感嘆,船燒的柴油,加上僱傭的船員的工資,一上午的成本至少六千元,所以只撈上來兩尾刀魚,即使價格高,但還是虧了。

一魚難求,已經成了長江三鮮的常態。不說幾乎絕跡的鰣魚和河豚,只看刀魚的年產量。

1973年,捕撈3750噸;1983年,捕撈370噸;2002年,捕撈不到100噸,2012年,捕撈不到10噸。

為此,中科院院士曹文宣,一直在推動長江禁漁十年,以保護魚的種群。不過,這個辦法管用嗎?

漁民 謝正強:「我就是在船上長大的。我們班有一些部分學生,上不起學,輟學了,去打工。還有一些成績好一點兒的,在一些好的學校上。但是他們都不會去當漁民的。」

在長江太倉,三個人忙5個小時,打到5條普通魚,賣了50塊。

54歲的漁民李樹忠,同樣生活在船上,他因為食道癌,體重從70公斤跌到35公斤,原因是沒有水吃了。

漁民 李樹忠:「這是玖龍(造紙廠)出來的污水,它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排的,它是上面那個鐵管子送出來的。我們要遠一點兒,到長江心裡面打水。」

李樹忠介紹,自從造紙廠和電廠建起來後,即使每次打水都要花一個小時,但水越來越難喝,他們組50戶人家,10年來已經有13個人得癌症,11個人已經死了。

他們相信,長江無魚,不僅跟過度捕撈有關,跟環境污染的關係更緊密。

新唐人記者 任浩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