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自然生態園 培育高產能作物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6月13日訊】為了栽培安全無毒的農作物,有些農民不惜花費巨資蓋溫室,隔離蟲害。但有的人卻回歸到自然的環境裡去營造平衡的生態,並且採取多樣化的栽種,嘗試培育適合生長在這個環境的高經濟作物。帶您到雲林,去看一位果農曾志承,如何利用多作物共生,營造一個自然生態農場。

打開紙袋,看到的是鮮紅亮眼的紅寶石蓮霧,這是果農曾志承園區裡,夏季的主要作物。雖然甜美的蓮霧果實可以用套袋保護,但葉子和花,還是會受到昆蟲的侵襲。

農場主人 曾志承:「像我的蓮霧蟲也很愛吃,金龜子也很愛吃,所以引起一種病蟲害,我們沒用農藥也很難管理。所以我們種敏豆金龜子很愛吃,尤其是它的葉子滿嫩的滿細的。」

曾志承利用金龜子愛吃敏豆嫩葉的特性,有效減少了蓮霧的蟲害,但繁殖過量的金龜子,還是得裝設捕蟲燈來誘捕。在生意盎然的有機農場裡,昆蟲繁殖的特別快,不過還好,自然界也有制衡的機制。

農場主人 曾志承:「我園區裡面有很多種鳥,都來築巢,那些鳥孵了小鳥後,牠會去抓蟲來吃,很多好朋友來這邊看,奇怪,鳥都叼蟲,園區為什麼蟲這麼少?就是因為這些鳥一個食物鏈的關係也幫忙我很多。」

鳥是不請自來的食客,但幫忙吃草的金寶螺,卻是曾志承刻意安排的。

農場主人 曾志承:「我就是利用金寶螺,去吃我水溝裡的草,我用水位的控制,升降,來讓金寶螺吃深淺的草,讓牠自然消化掉。」

曾志承利用生物間相抗衡的功能,去營造自然生態平衡,在看來有些雜亂的園區裡,交錯的種了幾十種蔬果,希望在實作中培育出高產能的作物,進而推廣給農民,這就是曾志承努力的目標。

新唐人亞太電視 廖立雰 陳月秀 台灣雲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