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公投獲勝過後 倫敦人要脫英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6 月 25 日訊】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公布的第二天,雖然是周末假期,可是有許多反脫歐的行動才正要開始,倫敦和蘇格蘭甚至出現大批的抗議人潮,這顯示,脫歐的爭議,隨著公投結果出爐,反而更加升溫。
英國太陽報寫著「久遠的告別,再見德國、法國,還有其它……一個新的英國擺脫束縛重新升起。」
英國泰晤士報放上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的照片寫著「脫歐地震」。
英國金融時報也出現卡麥隆的照片,寫著「英國與歐洲分手」。
有許多年輕人聚集在倫敦表達抗議,因為根據公投結果顯示,18到24歲的年輕人之中有高達72%的人支持留歐,而這個比例隨著年齡上升下降,65歲以上反而有61%支持脫歐。還有網友說:感謝老人們又一次搞砸我們的未來。
蘇格蘭也有許多民眾聚集抗議,因為在蘇格蘭有六成民眾支持留歐。這次的公投結果,很可能會引發下一波的蘇格蘭獨立公投。
面對脫歐之後帶來的巨變,許多英國人感到震驚,甚至是後悔。
脫歐公投選民 曼蒂:「是的,我會,我會投另外一邊因為顯而易見的現實正接踵而來。」
許多英國民眾認為51.9%對48.1%的比數差距太小,昨天政府的請願網站湧入了大批民眾請願,導致網站一度癱瘓。只要請願人數超過10萬,就必須在議會進行討論。目前已經有超過100萬人連署,認為贊成票數要超過60%或投票率要超過75%才有效,要求政府重新舉行公投。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主席葉倫(Janet L. Yellen)表示,英國脫歐可能導致一段時間的不確定性和市場波動,聯準會會先觀察市場情況再考慮是否升息。
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表示,目前的外匯市場「非常緊張」,脫歐所引發的日幣上漲,可能會傷害日本的出口貿易。
對中國來說,脫歐將提升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加上人民幣透過英國在歐洲推廣的戰略化為烏有,以及未來英國與歐洲的貿易壁壘,讓中國企業可能轉往都柏林或布魯塞爾發展。
新唐人亞太電視 江子揚 編譯
相關新聞
-
金融時報:美英高層討論應變計畫 防台海衝突
2022-05-01 15:38:12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今天報導,美英高階官員3月曾舉行會談,討論如何加強配合,來降低因為台灣而與中國開戰的風險,並首度探究衝突應變計畫。
-
抵制俄羅斯 美國財長葉倫G20會議帶頭離席
2022-04-21 08:42:41法新社引述一名知情人士指稱,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今天在20國集團(G20)財長會議上,在俄羅斯官員發言時,與多國財長一起離席,抗議俄國對烏克蘭的侵略。
-
美商會:中共執意清零 將阻礙未來幾年外企投資|財經100秒
2022-05-18 15:10:48美國商會總裁哈特(Michael Hart)在年度報告發表會上表示,商會非常擔心美國和其他外國企業在中國持續和未來的投資,今年的封城和過去2年的封控,都代表著從現在開始的3到5年,很可能會看到投資下降。
-
倫敦多區票倉失守 英相強生期中考遍地紅字
2022-05-06 17:13:34英國地方選舉最初開票結果顯示,首相強生領導的保守黨輸掉倫敦的傳統據點,在其他選區同樣經歷慘敗。保守黨政府近來問題不斷,讓在野黨於這場猶如期中考的選舉中收割選票。
-
台灣鳳梨外銷成功轉移市場 不再仰賴中國
2022-04-06 16:14:31台南市今天又一批共13.65公噸的鳳梨外銷日本。統計今年截至3月底外銷市場已達9805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12.2%,顯示鳳梨外銷已成功轉移市場,不再仰賴中國大陸。
-
外媒曝中共擴增雷達 山寨鋪路爪瞄準台日韓
2022-04-20 14:03:54美國「國防新聞」指出,中共在山東省建立的2座大型雷達,第一座幾乎可以肯定是為了瞄準台灣和附近區域,另一座雷達範圍則很有可能涵蓋北韓、南韓以及日本全境。台灣立委王定宇表示,中共在大陸多地的大型雷達設施,意圖監控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動態,不過,到底性能如何,是不是山寨美軍的「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還要再觀察。
-
香港首富李嘉誠轉投越南 中共希望破滅
2022-05-01 14:06:03香港首富李嘉誠創辦的長實集團(CK Asset Holdings Limited)將投資越南胡志明市的房地產。作為《2022胡潤全球房地產企業家榜》的榜首,身價2,050億元(約合308億美元)的李嘉誠,其動向一直是投資者的風向標。
-
中共3月底接待俄外長 秦剛稱美若制裁將回擊
2022-03-29 22:35:14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行動中,中共的角色受到關注,28號,中共外交部宣布,中共外長王毅將在30日、31日兩天主持第三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議,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將出席。同一天,拉夫羅夫也表示,俄羅斯和中方的關係,前所未有的堅固。
-
美財長葉倫嚴厲警告中共援俄、壟斷稀土後果
2022-04-14 16:21:13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喊出重話,要求中共慎重衡量目前日益密切的中俄關係,否則將影響與國際的經濟合作,並直指稀土問題,抨擊中共「不公平損害」他國安全利益的行為。
-
日本男子60年後再挑戰 獨駕帆船橫渡太平洋
2022-04-02 14:21:04日本航海家堀江謙一,是成功挑戰獨駕帆船無靠港橫渡太平洋的全球第一人,現年83歲的他,為了再挑戰同類紀錄,上周六(26日)從美國舊金山出發,展開長達2個半月的單人直航旅程。
-
中國復工出貨遞延效應、美國塞港 將是供應鏈災難
2022-05-02 17:01:16上海疫情封控期間,遞延累積的貨運需求也越大。有業界人士分析,一旦中國解除封鎖,對商船需求會急速增加,大量貨物運送攀升,造成的全球塞港將會比去年嚴重,再加上遇到美國零售商補庫存期間,若美西碼頭工人換約談判不順利導致罷工,恐會是供應鏈的一場災難。
-
外交部駁斥學者投書 提醒注意中共認知作戰
2022-04-19 11:28:42外交部今天發布新聞稿駁斥學者投書。外交部表示,投書內容指美國參議員葛瑞姆(Lindsey Graham)日前率團訪台,期間訪團曾警告台灣不要挑釁中國;學者錯誤引述及扭曲美國議員發言,與事實根本不符。
-
烏克蘭布查平民遇害 多國政府譴責支持調查
2022-04-04 08:57:17烏克蘭布查平民殘忍遇害畫面曝光,激起國際憤怒,在德國柏林,憤怒的民眾走上街頭,另外,多國政府也紛紛譴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美國將會協助記錄俄軍對烏國平民犯下的任何暴行,並幫助烏克蘭獲得所需的武器。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說,英國將全力支持國際刑事法院(ICC)對這場戰爭的調查行動;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警告,與這場屠殺有關的人員,都將受到審判,各界也必須保持並加強對俄的制裁力道。另外,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洲議會議長梅索拉也都發聲譴責,主張調查罪
-
美參議員訪日會見岸田 拜登擬5月首訪亞洲
2022-04-12 22:18:26美國總統拜登11日透露,規劃將在5月24日,前往日本參加「四方安全對話」高峰會,若赴日成行,這將會是拜登上任後首度出訪亞洲。另外,美國參議員訪團今天(12日)在東京,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就加強日美同盟、應對北韓與中共等議題交換意見。
-
美媒:中共下令政府與國營企業棄用外國個人電腦
2022-05-07 19:08:40美國媒體引述消息人士說法報導,中國已下令中央政府機構和國營企業,在2年內以國產個人電腦替換外國品牌產品。這是迄今北京試圖根除敏感機構內海外技術的最積極行動之一。
-
英美高層會談 中共攻台衝突應急計劃
2022-05-02 13:18:40英國《金融時報》上週六(4/30)報導說,美國國安委員會官員3月初與英國舉行高級別會談,討論如何能夠更緊密地合作,以減少與中共在台灣問題上發生戰爭的可能性。美國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 康貝爾和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資深主任 羅森柏格參加了這次會議。報導中說,其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場會議涵蓋了很多內容,從英國如何在外交上對台北做更多?如何提高威懾力?如果美國最終因台灣問題與中共發生戰爭,英國將扮演什麼角色?並首次探討衝突應急計劃。一位英國官員說,這次限制性會議是兩國之間,迄今為止關於台灣問題的「最高級別」和「最重
-
日相指台海和平對國際重要 日英簽防衛協議
2022-05-06 09:05:31再來關注,印太區域安全動態,日本與英國兩國首相簽署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防協議《相互准入協定》,允許日本和英國軍隊共同開展訓練、聯合演習和救災行動,深化兩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合作。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記者會中還提到台灣海峽和平,他說,台海和平,不僅關乎日本的安全,也關乎國際社會的穩定。
-
美副國務卿與財長 警告中共犯台將遇嚴重制裁
2022-04-07 09:22:12美國副國務卿雪蔓6日表示,俄羅斯因為侵略烏克蘭遭受制裁一事,應該能讓中共清楚了解後果,如果中共為俄羅斯提供物資支持,可能會面臨制裁;而以武力侵犯台灣,也不會被國際社會所接受。美國財政部長葉倫6日表示,一旦中共果真如同某些人擔心的,對台灣採取侵略行動,美國準備「運用一切制裁工具」對中共實施制裁,就如同美國與盟友如今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發動制裁一樣。
-
美日尖端半導體合作 分析:強化第一島鏈產能
2022-05-03 17:18:57日本經濟產業大臣5月2日起訪問美國,將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會談,預計公佈半導體領域合作聲明。日媒報導,雙方近期就2奈米更尖端的領域進行合作以及以中共為設想,建立防止技術外流的框架等達成一致。
-
印太、歐洲安全密不可分 日英簽防衛協議
2022-05-06 21:57:13日本和英國,5日就防衛合作「相互准入協定」達成原則共識,澳洲、英國,陸續和日本簽署相互准入協定。日本與英國兩國首相在會中也都同意,歐洲和印太區域的安全密不可分,不容許任何試圖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