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浪潮告終?從歐美看2017可能的巨變|新聞最聚焦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1 月 14 日訊】有人說,2016年,是全球化共識瓦解的一年,2017年才一開始,英國首相就堅定喊話退出歐盟,而德國、法國,在今年,也都面臨政權交替,可能由反歐盟勢力主導,全球化情勢逆轉的號角,已經正式敲響。美國川普,就要在1月20日正式上任,更被視為美國告別全球化最典型的案例,2017年的世界經濟,可能出現甚麼樣的變化,我們帶您從英國脫歐,到美國製造業現況,分析解讀。

英國首相 德蕾莎•梅伊 (2017.1.9):「它將是一個新的關係,因為我們不再是歐盟的成員,我們將在歐盟之外,因此,我們將談判一個新的關係。」

2016年6月,英國民眾,決定未來的路,首相德蕾莎•梅伊,不惜採硬脫歐姿態,對外宣示,將徹底脫離歐盟以及歐洲單一市場。

桑德蘭鎮計票官員 Sue Stanhope(2016.06.24):「英國必須離開歐盟。」

歐盟的前身,來自前英國首相邱吉爾,二次大戰期間,喊出要建立統一的聯邦組織。1973年英國加入歐盟前身「歐洲共同體」,總計長達將近五十年。

前英國首相 邱吉爾 (1946 ):「我們必須建造一個歐洲合眾國。」

然而兩次石油危機,1992年歐洲貨幣風暴,英國經濟遭到重創,退出歐洲匯率機制(ERM),但接踵而來的難民問題,與複雜官僚體系,加上每年龐大的歐盟會費支出,埋下脫歐種子。

從公投結果分析圖來看,52%民眾選擇脫歐,48%留歐,但留歐地區,明顯集中在各大大城市,像是以金融為主的倫敦,觀光都市紐卡索、利物浦,大城市格拉斯哥等地,都是留歐,反觀威爾士地區、大部分英格蘭,以及周邊城市,則選擇離開歐洲,一大原因,全球化影響下,受惠的,只是少數菁英階層。

AIA Capital 首席經濟學家 吳嘉隆:「歐洲最大的金融市場,相當多的金融機構,甚至企業總部都會設在這個地方,所以倫敦是享受全球化的好處的。可是為什麼整個倫敦地區,那麼多人支持留歐,票最後開出來,是脫歐是為什麼?上層的人拿到好處,金融界、金融圈得到很多生意做嘛,可是底層的人沒有機會嘛。」

英國樂施會,2016年公佈調查顯示,63.4萬英國最富有的人,擁有的資産是最貧窮的1300萬人所擁有總資産20倍。英國10%最富有的人口,擁有該國總財富54%,而占人口總數20%的底層貧困人群,僅僅只有該國總財富的0.8%,財富分配極度不均, 加劇了英國社會的分裂。

AIA Capital 首席經濟學家 吳嘉隆:「全球化帶來一些後遺症,第一個呢,資本的報酬率,不受影響,但是資本移動的時候,企業跟製造業生產線移動的時候,原來國家的勞動力就,失去就業機會,我們簡單講就叫產業空洞化。中下階層就業機會起不來,所以他們變成全球化之下的受害者。」

英國揚棄歐盟兩大主因,包括對難民與移民的恐慌,以及國家主權逐步遭到侵蝕,專家預言,歐元區未來瓦解,是可預見的結果。

台經院副院長 邱俊榮:「其實我已經隱隱約約看到了,全球所謂經濟整合,所謂全球化的趨勢,現在已經慢慢緩慢下來,甚至是有點倒轉的可能性,可能會越來越多的國家,脫離歐盟,在我的預測裡頭,歐元區會瓦解,其實是遲早的事情。」

AIA Capital 首席經濟學家 吳嘉隆:「現在看起來,全球化哦,已經走得太遠,必須調整一下,這個時候放慢速度是好的,因為大家已經看到了,貧富差距的惡化,所以全球化到目前這種樣子的話,要慢下來,除非你發展出好的全球化模式。」

德國右翼勢力擴張,大批示威者向政府高聲吶喊,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反歐盟勢力,正逐漸崛起,中下層民眾高聲怒吼,中東難民事件成為歐盟成員互相不信任的最終導火線。從經濟動盪到社會現象,歐洲經濟正走向,十字路口交叉。

而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國,對全球化的反省,來的更徹底。「政治素人」川普,成功拿下美國總統,一大主因,也是來自中下階層的共鳴。

共和黨推定總統提名人 川普(2016.6.28 ):「我們的政治家大力追求全球化,把我們的工作、財富、工廠,挪到了墨西哥和海外國家。 」

美國2000年開始,是製造業移往中國,明顯感受就業率下降,從64%下降至最低58%,失業率在2010年達到高峰將近10%,實質工資數據看似上升,但翻開受薪階層所得占GDP比重數據,卻呈現一路下滑,顯示整體經濟果實,並未分配給廣大受薪族。

共和黨推定總統提名人 川普(2016.6.28 ):「全球化浪潮徹底摧毀了我們的中產階層。其實根本不至於這樣。我們能很快徹底扭轉它。」

美國MIT教授David Autor學術研究指出:中國加入WTO後,美國就業人口大量減少 、失業大幅增加 、 勞動參與率降低 、 工資水準降低。還有學者(Justin Pierce、Peter Schott) 2016年研究:美國製造業就業,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快速降低,受中國貿易影響愈大地區,自殺率就愈高。可以說,美國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其實更是全球化下最嚴重的受害者。

AIA Capital 首席經濟學家 吳嘉隆:「這種挫折感已經變成一代兩代了,所以他們透過政治起來反叛菁英,可是呢,與其說這是反全球化,從美國的立場來講,不如說它在反全球化之下一個很大的受利者,就是中國。」

台經院副院長 邱俊榮:「 那川普現在主張的事情,搞不好是一個對的事,如果將來我們透過不是多邊的,不是全球性的,而是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怎麼樣去保留,所謂的貿易可以帶來這種分工專業化的好處,那又可以讓大家比較細緻的去防止,全球化可能帶來的弊害。」

川普主張,檢討貿易協定、製造業回流,引起旋風,甚至法國右派陣營總統候選人雷朋,也打算有樣學樣,日前宣布重回本土優先策略,喊話跟進,各國政要都清楚,貧富差距帶來的中產階級消亡,勢必得要面對。

台經院副院長 邱俊榮:「為什麼這幾年,貿易突然慢下來了呢?因為我要賣,要有人可以買,貧富差距擴大的時候,你就發現,即使連美國,你把東西賣到美國去,美國人都沒有能力買你的東西的時候,貿易就會推不動了。」

IMF報告,2012年以來,世界貿易量的年增率只略高於3%,不到前30年平均增長率的一半,2017年預估只有3.8%,國際貿易量減少的結果,船運界出現虧損甚至倒閉,各國都想將商品銷往對方,卻又要跟對手課以關稅,新加坡2016年第三季GDP負成長4.1%,台灣也面臨出口動能喪失。

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 王塗發:「還是要全球的市場能夠擴大嘛,只是因為過去是因為極端化的發展,或者全球經濟成長的速度啊,大概就會稍微比較緩,就不會像過去那樣子。」

AIA Capital 首席經濟學家 吳嘉隆:「所以你必須去做一些有獨特性,然後難以被外移,難以被複製,這樣才有可能談的上,這個經濟重新取得活力。如果我們的全球化模式能夠恢復到好的模式,比較平衡的模式,上面得益,底下也不差,這個好的全球化模式,全球化才會重新啟動。」

這股從西方而起的去全球化(反全球化)風潮,究竟將為未來經濟出現何種變數?目前仍待觀察,台灣以出口立國,貿易依存度近100%,國際間風吹草動,不可能置身事外,勢必得重新反省出口經濟政策,才能在這波即將席捲而來的趨勢中,找到更明確的行駛方向。

採訪文字:沈唯同
攝影剪輯:陳輝堯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