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南亞科上百人跳槽 中企挖角內幕曝光

南亞科總經理、華亞科創辦人李培瑛。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3 月 22 日訊】中國紫光集團2015有意入股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但遭美光拒絕。紫光集團想入主台灣科技產業也受挫。美商美光去年強化與台灣南亞科的策略聯盟關係,被認為是防堵紫光,沒想到仍傳出遭中企大舉挖角的消息。
美光2016年去年12月12日,美商美光高調宣布併購台灣台塑集團南亞科旗下的「華亞科」,成為台灣投資金額最高的外商,同時台塑集團也因此成為美光的重要股東,南亞科也獲得美光下一帶技術授權。但在黃曆年後,卻有上百位華亞科工程師集體跳槽中國官方背景紫光集團所屬的長江存儲、和安徽省的合肥長鑫。台灣成了中國半導體業競相挖角的人才庫。
最新出刊的《財訊》雙週刊本期揭露美光及南亞科上百名工程師跳槽中國的內幕,報導求職者的洽談工程,對岸開出薪水「高個兩倍沒有問題,三倍可以再談談」的優渥條件,大舉從台挖角。
業界傳聞:華亞科關鍵技術是否外洩,官方曾調查
《財訊》報導指出,美光接手華亞科之後,反挖角的警戒也已達風聲鶴唳的高點。黃曆年後,美光桃園廠區傳出,有離職的華亞科前員工「帶槍投靠」,攜帶資料去中國的某記憶體公司,回台灣後立即遭到調查局搜索的傳聞。業界並傳出,調查局曾進入美光廠區,調查是否有關鍵技術外洩。
記者向美光求證,美光科技企業營銷全球公關總監馬克斯(Marc Musgrove)坦言,「我們知道台灣的執法機構正在調查華亞科的資料可能遭到盜用,美光科技正與當局合作,但目前不能提供正在調查的任何訊息。」
中企掌握華亞科人才庫,建網絡一一挖角
一位曾向紫光求職的台灣工程師透露,紫光和合肥長鑫不但握有華亞科工程師名單,而且早已透過電話和微信建立網絡,一個一個挖角,「華亞科的離職主管,都知道要挖誰,工程師們也知道想跳槽該向誰報名」。
幾個月前,原已跳槽紫光集團的南亞科前營運支援副總經理施能煌,又重新出現在台北的聚會場合,他一次拿出兩張名片,一張是他在中國的新身分─紫光集團高級副總裁,另一張則是他在台灣的身分,寫著J & J Investment Team,沒有辦公室地址,只有一個聯絡電話。
紫光集團副總裁葉銘也向本刊證實,「施能煌先生入職紫光集團,擔任全球執行副總裁。」一位國外半導體設備大廠高層也透露,施能煌在紫光集團是負責記憶體相關的建廠任務。
臺籍工程師披露 神秘電話下指導棋 規避台企保密規範
這名台灣工程師曾按照名片上的電話打電話求職,以下是《財訊》披露他的第一手告白:
我打到名片上(02)8283××××的電話,剛開始是一個女的接電話,我表明要求職後,電話馬上就由一個帶有台灣國語腔調的中年男人接手。
我只是想知道大陸的薪資狀況,不想告訴他太多我的個人資料,但他很有興趣,一直問我,怎麼會知道這支電話。他說,他們在台灣沒有辦公室,大部分求職者都是打另一支電話,或透過WeChat(微信)聯絡。我問他該打哪支電話?他說,問離職的華亞科主管,每個人都知道。
他還積極地向我介紹,合肥長鑫和長江存儲的不同,「長江是國家隊嘛…,合肥是地方自己做的。」他說,合肥長鑫徵才比較早,早三、四個月,長鑫先徵生產的人,但長江存儲還沒這麼快,現在還在徵建廠的人,還要再三、四個月,才會徵記憶體生產的人。他更透露,合肥長鑫、長江存儲第一批都是挖華亞科課長級主管。
我說,「聽說都是台灣的薪水乘以三」,他說,「也不是這麼簡單啦!因為還有稅的問題…。薪資是看哪一種薪資,會有月薪、獎金還有分紅也不一定。」但是他也補充說,「高個兩倍沒有問題」,但有沒有到三倍就還要再談談看。
一面談,他一面追問我的名字,想掂掂我的斤兩。「做什麼的?蝕刻,還是黃光、擴散、還是薄膜(指半導體製程)?」他還透露,已經有六、七十名華亞科前員工跳到合肥長鑫,「過年有過去一批」,他說,「想知道行情,你去問前主管就知道了。」
至於長江存儲有多少台灣工程師?他說,都是建廠所需的高階幹部而已,因為建廠不用那麼多人,目前約有二、三十個人,生產的人還沒開始找,所以薪資沒辦法定,計畫也還沒出來。
他還提醒我,華亞科後來保密規定得很嚴格,通訊上要小心,不能用公司給的電話。他輕鬆地說,也不必太害怕,只要用個人的e-mail就沒事了。
我問他接下來怎麼談,他說,電話或WeChat只是初步的過濾而已,還有一些狀況要了解,包括一些要合乎法規的動作,因為有些人離開還有一些動作,這會有些問題。就是要合法就對了!至於評鑑的方法,他說,華亞科內部的幹部都認識啊!所以通常我會請他們的主管(指離職的華亞科主管)先評鑑一下,做初步的篩選。
他對華亞科的薪資結構瞭若指掌,還說華亞科被美光併後有新制與舊制的年資的制度調整,今年又調一次,結果這樣反而變成要離職者的誘因!他補充說,最近美光大動作的調薪應該是按照舊的去調,是十五個月變成十四個月,有一些高階的主管有做策略性的調薪,目的是要留人;一方面是補償,因為華亞科將來比較沒有機會有員工認股權,主要是補償這部分。他還強調,之前華亞科每一級的薪資都很保密的,當然愈高階會調愈多。顯然對美光接手後的狀況也高度掌握。
我再問他,接下來該怎麼談?他說一般都不用電話談薪資,因為講不清楚。真正要的時候,都是用微信或e-mail寄送書面的東西。他還說,他們會在台灣面談,但他們在台灣沒有辦公室,要很確定意願,單位確定要人的時候才會面談。他還補充,階級高的可能就要到大陸去面試。中低階就不一定,策略還沒有定,顯見整個過程高度保密。
他還提醒我,合肥長鑫現在去了一些韓國人,台灣人去會吃虧,看起來,長江存儲不只要和美光鬥法,還得和合肥長鑫搶人。
臺籍工程師爆料 紫光否認 記者續追
《財訊》報導指出,這位工程師將求職細節描述的很清楚,也和美光、南亞科工程師間流傳的說法完全一致。《財訊》向紫光集團副總裁葉銘求證,他表示,「不是事實」,對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儲在台灣挖人的內容完全否認。但財訊記者同樣撥打名片上的電話,與接電話的人確認身分,證實就是施能煌本人。
當記者詢問施能煌是否有在台灣徵才或主管,他先予以否認,回應「台灣本來就沒有主流記憶體的設計人才或主管,這類人才都在美國或其他(國家);台灣只有如晶豪科、鈺創等才有利基型記憶體的設計人才。」再進一步追問,是否會在台灣找製程生產的人才?這時,他卻又回應,「應該不大會了,去年已經找過去了。」
紫光旗下台灣代理商 被爆在台挖角聯發科
而且紫光集團旗下的IC設計公司展訊,台灣的代理商鑫澤數碼,就被爆出在位於新竹縣竹北的台元科技園區設立辦公室,大挖聯發科技的研發人才。
《財訊》指出,面對合肥長鑫、長江存儲頻頻大挖美光、南亞科牆腳,不單是美光提高「紅色」警戒,南亞科也不敢輕忽。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坦言,確實感受到中國挖角的壓力,所以會做一些薪資方面的考量。「面對中國大陸挖人的競爭,我們不能(調漲薪資)幅度太小,加薪基本上要有留才的效用。」
三月九日,南亞科董事會通過擬提撥員工酬勞新台幣四.六億元,平均每位員工可獲得約十七萬元,若加計一六年激勵獎金,則約當二八.六萬元,還不含端午、中秋及年終三節獎金。再加保障年薪十五個月、激勵(季)獎金與三節獎金之下,李培瑛笑著說,「每位員工平均年薪超過二十個月。」
相關新聞
-
台第3季半導體設備市場73.3億美元 全球最大|財經100秒
2021-12-02 13:51:08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統計,第3季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出貨金額達268億美元,連續5季創歷史新高紀錄。台灣半導體製造設備第3季出貨金額達73.3億美元,季增45%、年增54%,超越韓國及中國,躍居全球最大半導體製造設備市場。
-
紫光旗下長江存儲 可能遭美方列實體管制黑名單
2021-07-14 21:40:02外媒報導,美國國會議員提議商務部,將中國快閃記憶體業者「長江存儲」,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由於母集團紫光半導體,才爆出債務違約,格外引起關注。
-
遏阻中共滲透挖角!陸委會擬修法 嚴懲中資人頭
2021-09-22 22:09:54國際聚焦安全供應鏈時,台灣企業與科技人才也扮演重要角色;而中共長期利用所謂的「外資」滲透台灣,或是利用人頭轉投資,成為漏洞。陸委會預告修法,民眾如果充當人頭,讓中資規避在台的規定,最重可處三年有期徒刑,我們請記者詹詠茹,進一步說明。
-
財經趨勢4.0|美光解散上海研發中心DRAM設計部門!
2022-01-29 17:52:15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已證實,今年底前將關閉上海的DRAM設計團隊,並要求一五○名員工的一部分移往印度或美國。
-
遏阻中共滲透挖角 陸委會擬修法 嚴懲中資人頭
2021-09-22 13:35:08國際聚焦安全供應鏈時,台灣企業與科技人才也扮演重要角色;而中共長期利用所謂的「外資」滲透台灣,或是利用人頭轉投資,成為漏洞。陸委會預告修法,民眾如果充當人頭,讓中資規避在台的規定,最重可處三年有期徒刑,我們請記者詹詠茹,進一步說明。
-
中資收購英國最大半導體商引爭議 英首相要查
2021-07-08 20:54:55中國聞泰科技集團5日宣布,已經完成收購英國最大晶片廠NWF,消息一出,多位英國議員質疑,這筆交易將影響到英國國家安全。英國首相強生6日曾透過發言人表示,認為政府不適合介入這筆交易。不過,強生7日在國會議員小組質詢之下改口,會調查這宗收購案。
-
美擬擴大半導體設備輸中禁令 多家廠商匡列
2022-05-12 17:23:27外媒報導,美國正考慮擴大禁止美國企業,出售先進晶片製造設備給中國公司。將影響中共支持的上海華虹半導體、長鑫存儲,和長江存儲等中企。消息一出,相關中企股價開盤下跌。
-
中資藉港資繞道來台 蘇貞昌:關水龍頭嚴管源頭
2022-03-18 16:55:32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以水龍頭喻中資藉港資繞道來台議題,稱要從源頭防堵,「水龍頭關起來,不要老是擦地板」。將委行政院政委羅秉成跨部會協調嚴管,從敏感科技產業入手。
-
義烏封閉管理 進一步衝擊全球供應鏈|財經100秒
2022-04-28 12:59:19有「全球最大批發市場」之稱的浙江省義烏市27日宣布進入封閉管理,對外公布的理由是,有3名無症狀感染者,彭博社指出,中共在義烏實施極端清零政策,將給全球供應鏈帶來新一輪打擊。義烏產品2021年快遞量達92.9億件。
-
全球前10大IC設計公司 7家領導者來自台灣
2022-04-29 16:38:32台灣半導體產業,成為全球焦點。根據最新研調顯示,去年全球營收前10大IC設計公司,台灣就有4家進榜,第一名是美國的高通,台灣聯發科排名第4。而且,這10家公司當中,有7家公司的領導者,來自台灣。
-
紛紛請辭!聯電前副董孫世偉 離開武漢新芯
2022-03-21 21:18:52再來關心,又有台籍高層離開中國半導體公司。根據平面媒體自由時報報導,前聯電副董事長孫世偉,傳出近期已經離開武漢新芯,卸任總經理兼執行長一職,也結束它在中國半導體的五年生涯。孫世偉是在2017年加入中國紫光集團,並擔任紫光全球執行副總裁。2019年8月,他接任紫光旗下武漢新芯總經理兼執行長,不過這項請辭,是繼高啟全、蔣尚義之後,又一起備受關注案件,媒體報導,業界人士認為,台籍高層相繼離開,代表中國挖角台灣半導體業高層,試圖壯大產業的謀略失效。
-
全球IC設計十強 台廠占四席|財經100秒
2022-03-25 16:56:03研調機構集邦科技24日發布最新報告,去年全球前十大IC設計業者年營收總和首度超越千億美元,包括,聯發科、聯詠、瑞昱、奇景,有四家台廠躋身前十大廠。聯發科全球排名第四。高通則是持續穩坐全球IC設計龍頭寶座,主要是由手機系統單晶片、物聯網晶片銷售分別年增51%與63%所帶動。
-
王美花談聯電美光和解:有助半導體與記憶體在台落地生根
2021-12-24 19:53:35纏訟多年,聯電與美光日前達成全球和解協議。經濟部部長王美花今天(24日)出席活動表示,特別感謝群聯執行長潘健成,居中協調折衝,讓訴訟圓滿和解,將有助半導體與記憶體業在台落地生根。
-
陸廠留不住台系大將 專家:中國半導體面臨瓶頸
2022-03-22 16:14:00中國大陸挖角的台系半導體大將接連離職,聯電前副董事長孫世偉也傳出離開武漢新芯。產業研究專家表示,這反映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面臨瓶頸,讓指標性大將選擇離去。
-
半導體物流遭中資掌握?民間示警產業機密外流隱憂
2021-07-22 20:58:45近年台灣產業界,不斷傳出中資竊取商業機密,惡意挖角人才的消息,近期更有周刊報導,肩負科學園區運輸重任的物流公司─科學城物流,卻在2017-2018年間,以複雜股權交易,落入疑似中資背景企業手中,有業界人士爆料示警,憂心台灣高科技產業機密,可能因此外流。
-
防人才、技術外流?美光:年底前關閉上海DRAM設計業務
2022-01-27 22:08:36產業消息帶您關心,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證實,今年底前,將關閉中國上海的DRAM記憶體設計業務,有市場分析師認為,這是為了防止人才與技術流向中國競爭對手。
-
中方稱交出半導體資料是勒索 美商務部長斥可笑
2021-11-10 08:34:17對於中共官方媒體稱美國要求半導體廠商交出關鍵資料是勒索的說法,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斥為「可笑」,表示這是自願行為,包括台積電等廠商都認為這能提高供應鏈透明度。
-
半導體產業鬧人力荒 大廠高薪募新血 大三生也搶
2021-11-03 22:26:04晶片缺,半導體廠產能全開,加上擴廠需求,也讓半導體等相關產業人力荒,光每月職缺數高達2.7萬人,台積電、聯發科等大廠為了搶人才,不僅祭出高薪,甚至連大三生都要搶,現在也傳出驅動IC龍頭廠聯詠也啟動加薪留才,成為2014年來最大一波加薪潮。
-
聯電Q3創新高EPS 1.43元 總座回應美光訴訟案
2021-10-28 13:25:21晶圓代工廠聯電昨天(27日)舉行法說會,公布第3季財報,另外,法人也聚焦聯電的海外擴廠以及與美光在台灣訴訟案進度。
-
蘋果.美光都挖角 英特爾重金搶才找4領域7公司加入
2022-01-13 16:19:41歡迎回來。美國科技巨頭英特爾,近期是動作頻頻,集團今年決定結構性大調薪,並鎖定七大公司業者加碼挖角,只要有員工推薦成功引進人才,最高可領到二十四萬元「獵才」獎金,也在台灣掀起新一波搶人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