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醫療上路 未經轉診跑大醫院須多付費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4 月 14 日訊】分級醫療新制 明天(4月15日)正式上路,鼓勵小病先到基層診所,大病才跑大醫院。希望扭轉嚴重失衡的醫療生態,讓全民健保永續經營。

大醫院掛號,大排長龍,急診也常常人滿為患,就怕延誤重症病患治療。現在健保署實施分級醫療制度,星期六正式上路。

健保署長 李伯璋:「假如是你身體裡面的情況,有什麼異樣的時候,可以先到我們的厝邊的好醫院,假如病情是需要到大醫院去的時候,基層的院所醫師,一定會幫我們安排好,到哪個科別去看病。」

而且新制上路,先給優惠,民眾要是一個月內回診4次,都視同轉診,不另收部份負擔費用,就是要鼓勵民眾小病先到診所看,有醫學中心,為了落實,早就和周邊診所合作雙向轉診。

林口長庚醫院院長 鄭明輝:「跟周邊的區域醫院、地區醫院,還有診所都有在合作,門診部分我們也希望,有一些(病患)能夠下轉下去,比如說拿連續處方箋的,這些比較穩定的病人。」

民眾:「一般診所看能夠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要到那麼大的醫院,去排隊去擠呢,這個制度是正確的啦。」

但是民眾要留意,新制上路後,部分負擔費用也全面調整,只要經過診所轉診,到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部分負擔費用調降40元,分別是100元和170元,但沒有經過轉診,直接到醫學中心看診,就要漲價,等於部分負擔費用高達420元,急診部分,要是到大醫院,卻只有輕度症狀,像感冒、腹瀉等,屬於檢傷分類第三到第五級的,部分負擔費用就要多加100元、變成550元,檢傷分類屬於嚴重的第一第二級,費用才可以維持現況。

民眾:「長期需要去(大醫院)看診或回診的,可能是比較大一點的負擔。」

民眾:「小診所的醫生,是不是可以有像大醫院的那種,他們的功能,他們的機制,不知道。」

民眾不習慣,擔憂小診所醫療品質,還得重新適應另一位醫師,加上轉診還得花時間,實在不方便,但健保署強調,目前已經啟用電子轉診,全台高達1294家院所使用,要加速轉診速度,也讓病患病歷方便掌握,不過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