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世大運將閉幕 FISU會長及選手大讚台灣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8 月 30 日訊】歷時12天,台北世大運即將在今晚,劃上句點,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會長今天表示,台北世大運是「完全的成功」,不論是場館環境、選手狀況以及觀眾的熱情,都是他們看過最好的賽事之一。
FISU會長 Oleg Matytsin:「這個在台北辦的賽事,是FISU看過最好的賽事之一,要代表所有的選手感謝主辦團隊。」
FISU會長馬提辛表示,這次賽事辦的非常成功,環境,選手的表現也都非常好,刷新許多紀錄,每項賽事都有許多觀眾到場為選手加油、歡呼,不管排名第幾,都受到許多的鼓舞。
台北世大運德國標槍銀牌選手 Andreas Hofmann:「觀眾加油的時候不只為台灣、為台北,也為來自其他國家的選手加油,而我對此也非常感謝,因為在我的比賽中,觀眾不只為中華隊加油,而是為比賽中所有的運動員,也成為了我們爭取最好成績的動力。」
在標槍賽中獲得銀牌的德國選手霍夫曼,日前也PO出一張他聽到比賽結果後,坐在地上掩面的照片,並幽默寫下「當你打破了個人紀錄,第一次擲超過90公尺,卻只能在比賽中排名第2,多麼美妙的經驗啊,謝謝你台北!」
台北世大運執行長 蘇麗瓊:「由於我們這次的努力,我希望有機會的話我們還可以再爭取更多的國際賽事,也希望FISU的朋友,能夠用他們的經驗再繼續支持台灣。」
執行長蘇麗瓊也特別感謝這段時間,為世大運付出的工作人員、志工以及維安人員,並表示,選手的表現及觀眾的熱情,台灣民眾打破過去不愛買票入場觀賽的慣例,進場替選手加油,這些都成就了這次的台北世大運。
台北世大運中華隊舉重金牌選手 郭婞淳:「我相信有你們的支持跟鼓勵,會讓選手有非常大的動力,所以希望在往後的日子,大家能夠持續的關注體育、支持體育,謝謝。」
新唐人亞太電視 胡宗翰 黃庭鋒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亞運摘金有信心!世大運3英雄為台爭光
2018-06-21 08:11:28觀眾朋友還記得,先前在世大運為台灣奪下金牌的舉重好手郭婞淳以及洪萬庭,還有鞍馬選手李智凱嗎?今天三位一同出席了運動品牌記者會,面對即將迎戰的印尼亞運,他們都信心滿滿。
-
回顧世大運榮耀時刻 看見台灣競爭力
2018-01-01 20:40:42好,總統府今年的升旗典禮,特別安排台北世大運金牌選手,領唱國歌、國旗歌,因為,國人都還對去年夏天,台北舉辦的世大運,印象深刻。台灣選手表現亮眼,以及世大運的一切規劃,都獲得外國選手以及國際大學運動總會的肯定,新年的第一天,我們帶您回顧,2017台北世大運,令人感動的榮耀時刻。
-
鍍金量超高路跑!郭婞淳、李智凱獻愛心
2017-10-15 22:20:34歡迎回來。世大運選手愛心真的不落人後,舉重金牌郭婞淳、體操金牌李智凱等人,一早不懼風雨,現身路跑活動。而這個鍍金量超高的路跑活動,更是吸引萬人參加,就連藝人修杰楷、「豆花妹」蔡黃汝也一同共襄盛舉作公益。
-
世大運泳池桃園拒接 大禮變燙手山芋
2017-12-28 20:14:46好,再來看到,世大運斥資1.78億,打造2座「組裝式游泳池」,原訂拍板要移轉給桃園,但桃園市長鄭文燦,昨天確定「婉拒」這份大禮。台北市長柯文哲回應,因為沒有想過對方會毀約,未來將由體育署介入協調。
-
王毅威脅踢鐵板 法國與德國力撐捷克
2020-09-02 07:49:35中共外長王毅在訪問歐洲多國期間,公然威脅捷克議長,然而,王毅前腳剛離開法國,法國外交部就明確表示,要與捷克共和國站在一邊,不能接受中共對捷克發出的威脅。另外,德國外長馬斯更是在與王毅同場的記者會上強調,歐洲人尊重國際夥伴,但我們也希望獲得同樣的尊重,「威脅不適合這裡」。
-
【直播回放】迎接2022 各國跨年煙火秀線上看
2022-01-06 17:35:56為了迎接2022新年的到來,大紀元、新唐人將聯合直播全球各地跨年倒數計時和煙火秀。我們將在此直播的有新西蘭(紐西蘭)奧克蘭、澳洲悉尼(雪梨)、台灣台北、香港、泰國曼谷、迪拜(杜拜)等城市,讓觀眾一睹各國慶祝跨年的盛況。
-
陸媒改郭婞淳中國台北 外媒不買帳 讚「奧運獲獎國」
2021-07-30 13:30:22昨天,臺灣舉重選手郭婞淳,在奧運女子舉重59公斤量級,奪下金牌。中共官媒也報導了這個消息,不過,報導中卻把中華隊,叫做中國台北代表團。不過,這樣的說法外媒並不買單。澳洲媒體報導,台灣根本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台灣也以民主為榮。
-
德艦向中共示好遭拒!德國政府對中政策將轉向?
2021-09-16 13:49:05德國海軍巴伐利亞號巡防艦,8月啟程航向印太區域展開6個月巡弋任務。德國藉此向歐美盟友表明,支持在南海自由航行,航線規劃包括經過台灣東部跟南海,並期望造訪停泊中國大陸的上海或青島港,不過卻遭中共拒絕,引起外媒議論。
-
歐挺台聲漲!德國議員質詢高層:我們需台入世衛
2020-04-24 13:18:19台灣捐贈德國100萬片口罩,德國外交部次長羅思(Michael Roth)22日在國會質詢中,公開感謝台灣的援助。德國自民黨議員 克魯克特直言,現在要問的不是台灣是否需要WHO,而是國際「需要」台灣加WHO入。
-
王毅指責韋德齊影響歐洲!德國記者會上狂被洗臉
2020-09-02 16:01:02中共外長王毅在訪問歐洲多國期間,公然威脅捷克議長,然而,王毅前腳剛離開法國,法國外交部就明確表示,要與捷克共和國站在一起。另外,王毅在與德國外長馬斯的記者會上稱,不滿韋德齊訪台對歐洲的影響,但馬斯直接告訴對方,威脅不適合這裡。
-
走過2017 新唐人嚴選年度十大新聞
2017-12-30 17:08:12過去的一年,台灣與國際乃至兩岸,在政治與經濟層面,都經歷了一番風雨震盪,迎向2018年,我們帶您回顧2017年十大重要新聞,沈澱,思考,也整理步伐,共同邁向嶄新的一年。
-
台灣借鏡?德國入境普篩兩週 漢堡市長:嚴重錯誤
2020-08-24 09:16:09德國近日試行入境普篩,僅兩周就造成病毒篩檢實驗室瀕臨崩潰;對此,德國漢堡市長曾薛爾 受訪指出,德國聯邦政府實施入境普篩是嚴重錯誤。他說,許多入境普篩測試為陰性的人,在篩檢幾天後才轉為陽性,偽陰性者也會在入境普篩的政策下,造成防疫破口。 另外,德國知名病毒學家 德羅斯滕向柏林市長穆勒建議,中止在德國機場的免費病毒普篩,德羅斯滕說「全世界必要的試劑和消耗品僅有一定額度」,目前產能正在耗盡,檢測實驗室已達到負荷極限
-
德媒籲歐勿屈共:若中共背棄港承諾 可與台建交
2019-09-04 13:20:123號,德國「世界報」集團總主筆舒斯特 發表文章,批評德國政府不願真正面對中共的問題。舒斯特指出,歐盟面對中共時習慣自我矮化,導致中共領導人幾乎不把歐洲放在眼裡。事實上,歐盟已經壯大到可以明白地告訴北京,極權政府對香港的任何一步都將付出代價。如果中共連在《中英聯合聲明》保證的港人權利都無法忍受,歐盟手中還有其他政治武器,那就是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舒斯特更表示,走到這一步時,歐洲應該賦予港人難民地位和公民身分,因為港人對自由表現出的渴望和勇氣,讓人毫不懷疑他們將為歐洲和西方世界帶來好處。
-
在陸台商爆「逃命潮」 年撤資約500億
2018-09-01 21:47:50隨著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大陸的台商出現了撤資潮。另外,日本和德國企業也陸續撤離中國大陸。業界人士分析,外資的大量撤離可能引發大陸失業潮,GDP下降,外匯存底不足等一系列問題。
-
中共威脅無用 !布拉格與台北締結姊妹市挺民主
2020-01-14 07:19:16再來看到,勇敢拒絕中共的「一中」政治框架,布拉格市長賀瑞普,今天在臉書上公布正式與台北市締結姊妹市的消息,賀瑞普並公布與來訪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兩人的握手合照,賀瑞普在發布的貼文中,打上三次中華民國旗與捷克國旗符號,並寫上,這項姊妹市關係對雙方都「最為有利」,因為雙方「擁有共同民主價值,而且尊重基本人權和文化自由」。賀瑞普昨天在德國週日世界報發表評論,指出中共「滿腔憤恨」,並試圖左右捷克的輿論。
-
台灣是防疫模範國!蔡英文照片登德國電視台
2020-04-28 13:12:21今天是台灣成立指揮中心,對抗疫情的第100天!防疫成果,再次被國際看見!德國第二電視台 ZDF,27日報導指出,台灣在總統蔡英文沈穩領導下,有效控制疫情,台灣是防疫的「模範國家」。報導以短片方式,介紹全球女性領導人在防疫工作的成就,其中包括蔡英文總統。報導提到,台灣很早就對疫情大流行做出反應,早在1月時就採取措施,防堵病毒擴散。
-
告別2021年!直擊台北101跨年晚會現場
2021-12-31 21:25:182021年最後一天,台灣抵抗疫情有成,全台各縣市都照常跨年活動,台北101大樓煙火倒數,是每年跨年夜的壓軸重頭戲,外交部將透過國際衛星訊號向全球轉播。今天從下午三點開放入場,不少民眾排隊等候,晚會從七點開始,帶您直擊北市的跨年現場。
-
義大利僅八國可快速通關 台灣被列入不含中國
2019-07-21 17:45:04在義大利羅馬機場,持有台灣護照,就享有走自動通關通道的權利,而且除了歐盟之外,全世界只有8個國家享有這項權利,台灣就是其中之一。
-
台灣德國建交公聽會 德官員:計畫擴展對台關係
2019-12-10 17:24:51德國國會今天舉行與台灣建交請願案公聽會,德國官員在會中重申一中政策,不過強調與台灣享有共同價值,德國珍惜、而且正計畫擴展與台灣的關係。身在台灣的德國人,任職中研院的評論家戴達衛,在臉書上貼出同步口譯影片。
-
台灣援助被外媒看見!國際挺台入WHO聲量大增
2020-04-02 21:55:00來看到,台灣伸出援手,抗疫模式被國際看見,而國際支持台灣加入WHO的聲量也同步大增,美國雙月刊「國家利益」更指出,正因為台灣靠近中國,兩岸往來密切等因素,台灣被世衛組織排除在外,或許更凸顯台灣的防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