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犛阿尬」穿梭東市場 重現台灣早期懷舊攤車

嘉義市母語文化教育學會,11日集結不同形式的「犛阿尬」,在東市場沿街叫賣,讓民眾見識早期菜市場文化。(嘉義市政府提供)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11 月 12 日訊】嘉義市母語文化教育學會,12日舉辦「犛阿尬」文化節活動,17台「犛阿尬」穿梭在東市場,有人推著攤車叫賣碗粿、有人賣叭噗芋仔冰,有的挑著扁擔賣水果,也有賣胭脂水粉的小販沿街叫賣,吸引許多民眾目光。

懷舊「什細貨」腳踏車(嘉義市政府提供)
懷舊「什細貨」腳踏車(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長涂醒哲說,單車上的木櫃子,就是早期的「小百貨公司」,裡面有胭脂水粉、萬金油等民生用品,要什麼有什麼。相當具有古早味及地方特色。

嘉義市長涂醒哲推「什細貨」腳踏車懷舊(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長涂醒哲推「什細貨」腳踏車懷舊(嘉義市政府提供)

立委李俊俋表示,小時候,最常見的是有人騎著單車沿街叫賣饅頭,不過,他對賣雞毛撢子的「犛阿尬」有陰影,因為很怕媽媽去那攤買。

一位經營30多年的小攤車商說,我從還沒結婚,就在市場推攤車販賣,到現在已經做阿公了!因為從父親開始就以推攤車販賣蜜餞為業,候來轉型販賣樟腦油、檜木精油等產品至今,未來仍希望能持續經營下去,讓傳統文化被保留。

在東市場販賣30多年的攤車老闆 (嘉義市政府提供)
在東市場販賣30多年的攤車老闆 (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母語文化教育學會理事長高基榮指出,早期的市場由人推、拉著「犛阿尬」在菜市場叫賣,充滿濃濃的人情味小攤車,拉近與顧客的距離,是台灣早期民眾特有的消費方式。希望藉這個活動,重現懷舊攤車的有形與無形文化,讓嘉義人的「大灶跤」東市場獨特的文化特色與人情味能被傳承保留下來。

17台「犛阿尬」穿梭於東市場 重現台灣早期懷舊攤車(嘉義市政府提供)
17台「犛阿尬」穿梭於東市場 重現台灣早期懷舊攤車(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母語文化教育學會理事長高基榮,進一步解釋「犛阿尬」,為日語リヤカ-(ri-a-kah)受外來語Rear car的用詞。廣義解釋為生意人攤車或工人載或用車,通常為兩輪、有人力方式或掛於動力車(含腳踏車)後方拉行。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