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血管比你老!更年期後動脈硬化風險高

當心血管比你老!更年期後動脈硬化風險高
文:吳孟瑤(健康傳媒)
56歲陳女士,因視力模糊到眼科就診,眼底檢查發現有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經轉介體檢做動脈硬化檢查發現,脈波傳導速度(PWV)高達3004 cm/s(標準值為1400 cm/s以下),血管年齡在90歲以上。後續腦部磁振造影檢查也發現有多處腦梗塞,陳女士提到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很多年,但因沒有症狀也就不以為意。
榮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表示,動脈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腦中風的主要原因,除正常的老化外,遺傳也會有影響,有家族史者發生機會較高,此外,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抽菸、高同半胱胺酸等都會加速動脈硬化的過程,由於動脈硬化的進展是無聲無息、日月積累,很多人往往會輕忽三高等風險因子的傷害。
如何得知動脈硬化程度?康宏銘說,可經由測量脈波傳導速度及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脈波傳導速度可以直接反映動脈硬化的程度,硬度越高,傳導速度越快,每增加一個標準差,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約增加4成。另外,脈波傳導速度的預測價值,在越年輕的族群中越明顯,4、50歲左右是檢查的最好時點。
頸動脈超音波則是測量頸動脈的內中膜厚度(IMT)做為動脈硬化的指標,正常參考值為(年齡/100+0.3)mm,內中膜厚度每增加0.1mm,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15%。
冠狀動脈疾病男女大不同!康宏銘解釋,女性冠狀動脈疾病有時不會形成明顯的局部斑塊,而是廣泛的硬化狹窄造成血流不足,倘直接用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檢查,反而不一定準確,且近一半的女性患者沒有典型的心絞痛,而是以容易累、喘、虛弱,甚至晚上睡不好等主訴來就診。這些非典型心絞痛、甚至無關心絞痛的症狀,都可能是女性冠狀動脈疾病所造成。
要注意的是,女性血管在更年期之前受到雌激素的保護,內膜調節功能較佳,因此較不容易形成動脈硬化的斑塊,但若有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是自體免疫疾病等問題,仍然會有動脈硬化的風險,停經後更會加速進行。
女性的冠狀動脈疾病表現經常「不典型」,當發現時常已相當嚴重,因此提醒有肥胖、糖尿病、代謝症候群、明顯家族病史或自體免疫疾病的女性,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亦會明顯增加,建議要善用檢查工具,儘早有效篩檢,才能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相關新聞
-
心肌梗塞險喪命 竹科工程師感謝救命醫生
2017-05-25 22:04:55近年來,心血管疾病蟬聯10大死因前3名,更有年齡層下降趨勢,新竹縣東元醫院成立血管中心,引進全新低輻射心導管設備,更能精準確認病灶,快速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有一名竹科工程師,去年(105年)因為突發心肌梗塞,所幸及時獲得治療,他還特地到醫院,感謝醫療團隊救命之恩。
-
只吃素就能降血脂!?中醫師破解高血脂飲食迷思| 談古論今話中醫(392)
2018-02-12 18:38:13現代人由於長期缺乏運動、久坐、工作壓力大、熬夜、應酬、三餐不正常等壞習慣,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已經成為現代人相當嚴重的隱形殺手,中醫講究「上工治未病」,除了藥物治療外,還有甚麼方法不但有助降低血脂與軟化血管,對體重控制也能達到良好作用呢。這一集我們邀請到永昌中醫診所院長鄭秋霞中醫師來分享這個主題。
-
心血管疾病非男性專屬 女性更年期後風險大增
2019-03-08 14:30:11女性荷爾蒙可是女人保命長壽秘訣,更年期之前,心血管疾病風險明顯低於男性,但過了更年期,則因荷爾蒙濃度降低使血管彈性變差、血壓上升。研究顯示,更年期之後,每5歲增加近1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
『告別高血壓』中醫從根本調養 | 談古論今話中醫(525)
2020-10-03 19:41:52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血壓是指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受年齡、運動、肥胖抽菸等因素影響。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視。
-
守護心臟從日常做起 醫:護心4準則 降低病發率
2018-01-02 12:26:18現今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與生活作息的不正常,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年齡層下降,因此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醫師表示,有心臟疾病的青壯年族群已不在少數,常見是因為抽菸、熬夜等不良習慣而引起心臟疾病,因此一定要改掉不良習慣,才能把心守護好
-
只吃素就能降血脂!?中醫師破解高血脂飲食迷思| 談古論今話中醫(392)預告
2018-03-15 17:35:00現代人由於長期缺乏運動、久坐、工作壓力大、熬夜、應酬、三餐不正常等壞習慣,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已經成為現代人相當嚴重的隱形殺手,中醫講究「上工治未病」,除了藥物治療外,還有甚麼方法不但有助降低血脂與軟化血管,對體重控制也能達到良好作用呢。這一集我們邀請到永昌中醫診所院長鄭秋霞中醫師來分享這個主題。
-
『告別高血壓』中醫從根本調養 | 談古論今話中醫(525)預告
2020-10-05 17:27:06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血壓是指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受年齡、運動、肥胖抽菸等因素影響。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視。
-
首波寒流來勢洶洶!抗寒8招看這裡
2018-01-10 17:08:50寒流報到,根據中央氣象局觀測,昨日(1月9日)清晨淡水出現攝氏8.8度低溫,已刷新去(106)年入冬以來全台平地測站最冷紀錄;而從今天起,台灣附近水氣減少,各地將轉為乾冷的天氣型態,由於輻射冷卻效應,預估周四(11日)、周五(12日)將是這波寒流威力最強的時候,各地低溫約8到10度。
-
天冷猝死案件激增 醫師示警:3類高危險族群特別注意
2022-02-21 21:34:22這一波寒流真的很有感,全台宛如急凍島,各地疑似天冷猝死案件激增,這一兩天全國至少74人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最年輕者僅38歲。醫師提醒,務必注意保暖,一旦出現胸悶、心悸、冒冷汗、噁心、想吐,需儘速就醫。
-
寒冬預防心血管疾病!醫師提醒五要點
2021-02-18 21:54:11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當天氣寒冷,血管收縮,血壓急速上升時,就容易發生心臟冠狀動脈狹窄或是阻塞,造成「冠心症」,甚至造成中風或是心肌梗塞,危及生命。近日冷氣團再度來襲,醫學中心提醒民眾,預防及改善心血管疾病,有五項要點!
-
注意!身體出現4種異常症狀 恐有心血管疾病
2020-01-16 11:31:36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頭號死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年齡有很大的關聯性,但臨牀發現,已有年輕化的趨勢。大家總是把這種好發於寒冷季節的疾病,跟年長的男性聯想在一起。但除了年輕族群的發生率有上升的趨勢,其實女性罹患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比男性更高。
-
注意!高血壓自行停藥恐傷全身
2018-05-10 13:32:31台灣高血壓患者眾多,但規律用藥的比率仍有待加強。許多高血壓患者直到感覺頭痛、不舒服才服用降血壓藥物,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警告,長期高血壓控制不良,全身器官都可能出問題,甚至引發致命危機。
-
降低心血管疾病 這樣吃就對了 |談古論今話中醫(216)
2015-12-30 11:31:23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因素:1.年齡、性別 2.糖尿病 3.高膽固醇血症 4.吸菸及二手菸.......本集為您特別推薦的食物及正確吃法。
-
血管也會老 延緩『動脈硬化』 這樣吃有效『降血脂』 | 談古論今話中醫(508)
2020-08-19 11:52:30人都會老化,頭髮會愈來愈白、愈來愈少,皮膚會愈來愈鬆垮,同時血管也會愈來愈厚而硬化,不只是冠狀動脈,全身血管都一樣會老化。如何減緩動脈硬化的速度就能老得比較慢一點。
-
24節氣 小雪
2018-05-15 11:35:00養生方面,此時節的飲食調養不容忽視。醫學大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說:「食能祛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健、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華中地區和北方大部分地區,大白菜是冬季的主菜。白菜燉豆腐、粉絲等可以說是大眾最喜愛的家常菜之一。「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蘿蔔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還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涼解毒。
-
腦中風前兆別輕忽 掌握判斷關鍵 善用中醫防中風 | 談古論今話中醫(422)
2019-09-02 11:10:55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近年來受到飲食高油、高熱量、重口味,以及壓力、熬夜、抽菸、飲酒等不健康生活習慣的影響,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中風患者也越來越多。對於疾病,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防患於未然。食物是天然的藥物,良好的飲食習慣會讓我們遠離中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食物可以推薦來預防中風呢? 這一集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蔡馥光醫師來談談中風的前兆與預防。
-
上班好累,喝四神湯「消除疲勞」超有效!還能降血糖、抗癌、消水腫,每天拍打腎經,強腎恢復體力、減肥除濕氣 | 胡乃文開講Dr.HU_28
2020-05-05 13:51:24網路上有些女性朋友跟我抱怨,她說夫妻兩人都是上班族,太太下班後回家,要忙著煮晚餐餵飽一家大小,於是,請先生幫忙看小孩,過一會兒,卻發現到先生躺在沙發上呼呼大睡或者是一直滑手機,不知道小孩子已把家裏弄得大亂,自己煮完飯後,還得收拾殘局,氣得不得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這可能是上班都太累了,太累的時候就可能傷腎,我們可以用一些辦法來舒緩下班後的疲勞。
-
認清「高血脂」的危害 中醫如何降血脂 | 談古論今話中醫(437)
2019-09-02 11:05:13近代飲食西化,物質生活改善,攝取超過身體所需的食物,加上運動的缺乏,台灣的小孩是全亞洲最胖的,罹患三高症是一個不可遏止的趨勢。 台灣18歲以上的國人約五人之中,即有一人有高血脂的困擾,當體內血脂太高時,便容易降低血液循環,導致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甚或導致中風,對身體的健康危害很大。 這一集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高定一主治醫師來探討中醫治療高血脂症的治療與預防。
-
疲勞上班族 恐罹患心血管疾病
2011-05-20 21:44:14端午連假,開車返鄉的民眾,要注意長程行車安全,接下來的新聞要來帶您關心,根據預防醫學機構調查發現,國內約有267萬名疲勞上班族,常熬夜,少運動,飲食習慣差,可能較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
心血管病患急診倍增 牢記FAST救命口訣
2017-02-10 21:17:12寒流報到,受低溫影響,心血管疾病患者比平日增加了約二成,另外像心肌梗塞、腦中風患者也有明顯增加趨勢。醫師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牢記「FAST」口訣,避免錯失搶救的黃金三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