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定價 越來越貴的蘋果賣得動?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11 月 14 日訊】在蘋果兩場新品發表會落幕之後,各界都注意到,今年的新品定價,漲幅高達20至25%。有外媒分析,蘋果之所以大動作調漲,就是相信消費者會買單。不過,目前iPhone新機銷售量其實根本不如預期,蘋果可能在第四季,調降生產量。
蘋果執行長 庫克(Tim Cook)(2018.10.31):「全新的MacBook Air,更薄更輕,有Touch ID 指紋辨識功能,Retina顯示器。我們最受歡迎的Mac,現在是我們最環保的Mac。」
蘋果在九月及十月的兩場新品發表會,除了推出iPhone XR、iPhone XS系列及Apple Watch Series 4之外,還更新了Macbook Air筆電、iPad Pro平板與Mac mini2等產品。這些產品將是年底消費假期的主打商品。不過,外界注意到,今年的新品定價,都較去年來得高。
蘋果發表會(2018.9.13):「這個假期我們有一個難以置信的iPhone陣容。 iPhone 7起價僅449美元,有7和7plus的型號。 iPhone 8售價599美元,型號有8和8plus。全新的iPhone XR起價為749美元,XS起價為999美元,XS Max起價為1099美元。」
相較於去年,iPhone8剛推出時售價為699美元;10.5吋iPad Pro為649美元;具備GPS與蜂窩網路的Apple Watch Series 3為399美元;舊款MacBookAir999美元。今年新品漲幅驚人,iPhoneXR起價為749美元;11吋iPad Pro799美元;Apple Watch Series 4為499美元;MacBook Air為1199美元。平均漲幅高達20至25%。
蘋果為甚麼大動作調漲各項產品價格?根據外媒分析,表面看來似乎有三項原因:第一,零組件價格大幅度上漲;第二,轉嫁新產品的研發成本;第三,維持因銷售量放緩而減少的利潤。
然而,實際今年有部分零組件價格下降,SSD固態硬碟價格甚至來到低點。而新品雖有創新,卻無法合理化如此高的漲幅。
因此,外媒認為,真正原因在於消費者對蘋果的高度認同,不管定價多高,都有顧客願意入手。如此一來,想買便宜蘋果的顧客,只能選擇上一代產品。
不過,蘋果的高售價策略,現在看來並不樂觀。雖然蘋果已經宣布,未來不再公布iPhone的銷量數據。有日系外資估計,今年下半年新款 iPhone 總產量約 7500 萬支,低於先前預估的 8000 萬到 8500 萬支。蘋果可能在第四季調降 iPhone XR的生產量,供應鏈砍單幅度可能達到20%至30%;而iPhone 8和8 Plus舊款訂單增幅,約為20%到25%。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恩婕 編譯
相關新聞
-
蘋果越賣越貴 回不去的定價市場願買單?
2018-11-17 16:21:16帶您看到,在蘋果兩場新品發表會落幕之後,各界都注意到,今年的新品定價,漲幅高達百分之20到25。有外媒分析,蘋果之所以大動作調漲,就是相信死忠的消費者,會買單。不過,目前iPhone新機銷售量,其實,根本不如預期,預估蘋果可能在第四季,調降生產量。
-
iPhone 11零組件拆解曝光 台積電成最大功臣!
2019-09-24 13:00:28產業焦點來看到,蘋果iPhone 11上周開賣,外媒拆解網站就發現,蘋果新機零組件中,台積電可以說成了關鍵功臣,多項元件都是台積電生產代工,此外鏡頭功能升級,也讓大立光受惠。此外,因應美中貿易戰,蘋果公司響應美國總統川普號召,宣布Mac Pro電腦,將回到德州組裝,成為首款回到美國生產的蘋果產品。
-
iPhone 11零組件拆解曝光 台積電為最大功臣!
2019-09-28 14:58:36歡迎回來。蘋果iPhone 11上周開賣,外媒拆解網站就發現,蘋果新機零組件中,台積電可以說成了關鍵功臣,多項元件都是台積電生產代工,此外,鏡頭功能升級,也讓大立光受惠。而因應美中貿易戰,蘋果公司響應美國總統川普號召,宣布Mac Pro電腦,將回到德州組裝,成為首款回到美國生產的蘋果產品。
-
蘋果發表會將登場 7款預測新品一睹為快
2018-10-30 20:31:32歡迎回來。帶您看到,蘋果的第二場秋季發表會,即將在紐約時間10月30日的早上10點登場,也就是台灣時間,今晚10點,在過幾個小時之後,就會揭曉。外媒也盤點了發表會的七款新品預測,接下來帶您一睹為快。
-
蘋果鏈最艱難時刻已過?iPhone限購令解除
2020-03-28 14:58:04蘋果官網宣布,取消大中華區與美國iPhone限購二支的禁令。外界認為,這對鴻海、大立光等供應鏈來說是好消息,意味供應鏈原本受肺炎影響而導致生產線無法正常量產的狀況有重大改善,整體供貨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
-
蘋果產品紐約發表 新版iPad驚艷改版
2018-10-31 20:20:51再來看到,蘋果公司在紐約舉辦了今年第二場產品發表會,發表蘋果多個新產品,其中新版的iPad Pro,是iPad商品八年來的最大改版。我們在紐約的記者,帶您現場直擊。
-
供應緊縮!蘋果iPhone、iPad Pro「限購兩台」
2020-03-20 20:51:16中共肺炎疫情,擴及影響到產業面,美國蘋果公司,旗下產品供應鏈,和產能,可以說是大受影響,該公司的網路商店,罕見下達限購令,新產品只能最多買兩台,凸顯供應鏈斷鏈,以及產品庫存不足隱憂。外媒報導也指出,疫情導致的全球需求下滑,可能延燒三到六個月。
-
蘋果產品紐約發表會 iPad有史以來最大改版
2018-10-31 18:42:47產業焦點來看到,蘋果公司在紐約舉辦了今年第二場產品發表會,宣布多個新產品的問世,其中新版的iPad Pro,是iPad商品八年來的最大改版。我們紐約記者,帶您直擊。
-
蘋果擴大印度.越南投資 日媒:撤中潮仍持續加速
2021-01-28 16:08:02科技大廠持續移出中國大陸。根據日媒報導,儘管拜登就任美國總統,蘋果仍持續加速撤出中國供應鏈,並拓展布局越南及東南亞;此外,晶片大廠英特爾也加碼越南的晶片封測廠,注資規模增加了將近50%。
-
中國製造變印度製造!蘋果計畫20%產能轉至印度
2020-05-12 17:43:28中共肺炎病毒,加速製造業思考供應鏈多樣化,近期美中態勢升溫,成為導火線,印度媒體報導指出,蘋果正計畫把將近五分之一的產能,從中國轉移到印度,未來五年內投資規模達到 400 億美元,也可能使印度,成為蘋果商品最大出口國。
-
反擊華為案 中共禁售7款iPhone衝擊誰?
2018-12-11 21:27:03華為公主孟晚舟遭捕,也讓中共竊密國安問題浮上檯面,不過就在華為事件引起討論的時候,中國裁准高通訴訟案,禁止IPhone X七款手機銷售,專家直指,這是中共對華為案的反擊,卻可能傷到自家產業鏈和就業市場。
-
蘋果銷售告急?推舊機換新機萬元優惠
2018-12-05 20:51:50蘋果自從9月推出iPhone新機後,銷量就不如預期。上星期開始,蘋果開始推出舊機換新機折扣,這對幾乎不推出折扣的蘋果而言,似乎 不太尋常。
-
iPhone 8會不會遲到?小摩:9月現身
2017-07-23 12:31:02好,現在全球的蘋果迷都在關注,十年大改款新產品,iPhone 8,到底,會不會遲到?而iPhone 8是否延後量產,當然也是蘋概股近期,最大風險。不過外資小摩,出面力挺,認為蘋果新機,將在9月,準時現身。
-
蘋果首次對舊機大追單!給台廠大禮
2017-12-11 07:32:24再來關心,蘋果iPhone 7價格達到甜蜜點,實際銷售優於預期,經濟日報今天報導,蘋果傳出緊急向供應鏈大追單,目標明年上半年再多賣兩千萬支iPhone 7,可成、大立光、和碩受惠大。報導還說,可成董事長洪水樹親赴美國,統包2,000萬支機殼大單。
-
iPhone X臉部辨識+AR 台AR供應鏈看俏
2017-09-16 21:54:27蘋果公司十周年紀念款機種iPhone X,再度讓擴增實境亮相,與臉部辨識功能結合,將擴增實境正式登陸手機平台,市場看好將帶動AR相關概念股,台供應鏈聲勢,持續看俏。
-
蘋果現換機潮!大立光:8月產能供不應求
2018-07-12 20:23:23科技產業下半年迎接旺季,而其中智慧型手機銷售量,也攸關台灣業者營運表現,9月蘋果新iPhone即將發表,外傳總計三款新機,研究機構就預估銷售量可能上看1億8千萬支,大立光今天法說會上,執行長林恩平,也透露8月產能供不應求。
-
iPhone X供應鏈緊靠南韓 台廠陷危機?
2017-09-25 20:16:32過去一向與台灣關係密切的蘋果,傳出由於iPhone X,使用較多的感應模組,還有3D臉部識別元件,也讓供應鏈頻傳,轉單信號。
-
iPhone X新機效應!台灣供應鏈看俏
2017-09-24 16:19:34結合擴增實境,以及臉部辨識功能,面對蘋果十周年紀念款機種iPhone X,市場樂觀看待AR相關概念股,而台灣供應鏈聲勢,當然也,持續看俏。
-
【早安新唐人】9月13日早安新唐人
2017-09-13 08:02:18九月13日,星期三,早安新唐人,30分鐘,帶您看見全世界。
-
蘋果大賣5220萬部iPhone 股價飆逾4%
2018-05-02 07:43:25國際財經焦點來看到,蘋果公司公布上季財報,共銷售約5,220萬部iPhone,並宣布1,000億美元股票回購,刺激公司股價盤後飆升超過4%,來到175.85美元。蘋果也帶動 那斯達克 指數週二收高。道瓊則大幅削減跌幅,盤中一度大跌達 355 點。投資人也關注美國聯準會為期2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市場預期Fed不會調整利率。聯準會將在台北時間周四凌晨2點公布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