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外交部回顧2018:挑戰中為國家利益踏實邁進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12 月 30 日訊】2018年是中華民國外交大事頻繁的一年。12月30日,外交部發佈年終工作回顧表示,2018年充滿挑戰,歷經三個斷交衝擊,及中共加大在國際社會打壓力道。但這些挑戰沒有讓站在中華民國主權第一線的外交部退卻;相反的,有許多工作成果。

外交部報告,從四個層面彙整:

1. 提升交往層級,擴大合作範圍:

臺美關係是中華民國對外關係的重中之重,2018年臺美關係的進展也值得國人欣慰。蔡總統「同慶之旅」過境美國,美方首度開放臺隨團媒體於過境期間採訪與發稿,讓成果即時展現在國人面前。在今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中,代表總統與會的張忠謀與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舉行雙邊會談,這也是臺灣參與APEC的重要里程碑。今年中,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羅伊斯(Marie Royce)訪臺,出席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館落成典禮,稍早亞太副助卿黃之瀚(Alex Wong)訪臺公開演講,首度明確將臺灣納入美國「印太戰略」,這些都是極為難得的外交成果。此外,今年也有破紀錄的5位美國州長、總督來訪,懷俄明州也在臺成立亞太商務辦事處,是13年來首次新成立的美國州辦事處。臺美關係,已經從聯邦深入地方。

國人也高度重視臺日友誼與兩國實質合作關係,外交部說也有可觀的工作成果。今年之中,兩國間簽署「臺日優質企業(AEO)相互承認協議」、「臺日中小企業支援及促進中小企業合作備忘錄」及「走私及非法入出國應處合作」等7項協議或備忘錄,並成功設置「臺日第三國市場合作委員會」,讓產業可以攜手進軍第三地。此外,「日華議員懇談會」多次發表友我決議,聲援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或抗議中共對臺國際活動的打壓,聲量史上最大。在地方層面的交流,縣市締結姐妹市或友好交流城市累計已達120個,第四屆「臺日交流高峰會」本年也特別移師高雄,計有42個日本地方議會323位議員出席,盛況空前。

同樣在亞太地區,繼2017年12月簽署臺菲雙邊投資保障協定後,2018年12月臺灣與印度也簽署「雙邊投資協定」及「優質企業相互承認協定」,強化兩國經貿關係;臺灣也和印尼簽署「臺印尼全面經濟合作備忘錄」,與其他新南向政策國家也都各有新的進展,包括高層互訪或重要對話,讓新南向政策得以開始逐步驗收成果。在2018太平洋島國論壇(PIF)年會,臺灣首度由外交部長率團與會,除了出席各項正式對話之外,也與其他理念相近國家進行深入雙邊對話,探討在太平洋地區的合作,成果豐碩。

臺灣和歐盟的關係在過去一年也有重要進展,臺歐盟年度對話涵蓋各重大領域,對話結果受到雙方肯定。歐洲議會也通過包括「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CFSP)」等三項決議案,表達支持臺歐盟簽署「雙邊投資協定」(BIA)、重申堅定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以及對臺海和平表達關切。立法院長蘇嘉全本年出訪歐洲,在英、法受到兩國國會的高度歡迎與禮遇,成功地將國會外交推到新高點。在歐洲國家中,臺英關係發展亮眼,包括英國貿易特使福克納勳爵(Lord Faulkner)、國際貿易部主管投資副部長史徒華(Graham Stuart)及該部主管貿易政策副部長何柏禮(George Hollingbery)先後訪臺,進一步深化臺英的關係。

2.建立戰略對焦,創造臺灣價值:

臺灣的「新南向政策」與重要理念相近國家的印太戰略相互契合,在此戰略之下,臺灣可以與理念相近國家在共享價值的基礎上,共同建構開放、自由與民主的合作體系,推動經貿與投資的合作,共同打造區域繁榮。在共享價值的基礎上,臺灣也積極推動戰略與安全對話,成為區域和平與穩定不可或缺的夥伴。此外,臺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成為臺灣和理念相近國家戰略合作的重要一環,充分發揮臺灣的成就與軟實力,在婦女賦權、環保、公衛、電子商務、人道救援/災害防治、媒體識讀、能力建構等範疇,打造一個區域繁榮與永續發展的合作體系。

外交部表示,也因為戰略對焦,臺灣在面對國際空間的挑戰與中共的壓力時,不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在各項國際空間的議題上,臺灣獲得了許多理念相近國家的聲援、支持,甚至在國際組織中共同為臺灣力洽。今年雖然也有國際參與的挫折,但臺灣成功加入了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成為獨立會員,並成功在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RFMOs)中爭取到公海登檢平等權益。

3. 提升國人旅外便利與權益保障:

臺灣除了和美國推行Global Entry/E-Gate相互通關便利措施,也與其他國家洽商,爭取到自動化通關的待遇,韓國、澳洲已將臺灣納入自動化通關國家,英國採行有條件式自動通關,近日德國兩大機場將臺灣納入「自動化邊境管制系統-EasyPass」,頗獲國人讚賞。臺灣也和16個國家簽署青年度假打工協定,讓臺灣青年有更多到國外遊學或打工的機會,以增加人生歷練。此外,至今年為止,臺灣也爭取到在美國30州免試換駕照、在加拿大全境免試換駕照的待遇,是國人赴北美地區留學與經商的福音。而在國內,外交部為了便民,也前往較為偏遠的地區提供行動領務服務。

由於國人出國旅遊人數大幅增加,對急難救助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在關西風災的警惕之後,外交部也進行內部深刻檢討,提出重大興革措施,尤其是要求外館在平時建構在地包括警政、消防、醫療、NGOs在內的支援網絡,並進行必要演練。在印尼萬丹發生海嘯災難後,代表處所建立的支援網絡就發揮有目共睹的功能,見證改革的成果。

4. 深化公眾外交,強化國際發聲:

外交部今年特別強化國際宣傳的能量,開拓新媒體管道,透過臉書、推特、Instagram、Youtube等平臺,積極向國際發聲,大幅提高臺灣在國際社會上的能見度。外交部也要求駐外館處善用新媒體平臺,與駐在國各界加強互動與宣傳,爭取對臺灣的支持。另外,外交部也透過新媒體協助「世界衛生大會」(WHA)、「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等重要國際參與的推案,並拍攝國家形象短片,獲得國際人士高度迴響。如「阿巒的作文課」訴求臺灣愛心和卓越醫療技術,「寶島酷日常」呈現臺灣環保等領域成就,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及「臺灣是最友善國家」國家形象廣告等,均獲超過千萬瀏覽人次。

吳釗燮部長自2月底上任以來,不斷接受知名國際媒體專訪或接見外媒高層,向國際社會明確闡述臺灣價值與說明中華民國的外交、兩岸或國家安全政策,至今已超過30次專訪,70餘篇專訪報導,累積了可觀的國際聲量。此外,外交部積極協助國內NGOs參與國際事務,共同宣揚臺灣軟實力,更鼓勵青年參與外交,透過辦理青年大使、農業青年大使、青年海外志工、外交小尖兵等計畫,與其他國家青年進行交流。外交部也賡續積極辦理青年度假打工宣導、接待學校與民間社團、積極走入校園等,增進民眾對外交事務的認識,精進我國的公眾外交。

結語

外交部表示,外交工作永無止境,而外交部也是捍衛主權的第一線,吳釗燮部長上任之後推動外交部官僚體系文化的溫和革命,定期直接和基層同仁進行有意義對話,並採納基層同仁意見,納入外交部的興革工作,這鼓舞了基層同仁的士氣,扁平化外交官僚體系,也大幅提升迅速回應各種議題的戰力。臺灣外交向來充滿挑戰,但重要的是,外交部同仁將以更強的戰力,團結面對2019年的挑戰,並以高昂的士氣捍衛中華民國臺灣的主權。

 

延伸閱讀:走過2018 新唐人嚴選年度十大新聞

第一名:美中貿易戰 台灣戰略地位突顯 促台商回流

第四名:美川普政府兩黨力挺 美台2018入新境

第五名:假消息猛攻自由堡壘台灣 國際追中共黑影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