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吃藥仍起伏不定 或可考慮導管治療

高血壓吃藥仍起伏不定 或可考慮導管治療(資料畫面)

文:馬姍妤(健康傳媒) 

高血壓是台灣罹病人數最多的疾病,保守估計,全國約有4至5百萬人血壓偏高,必須持續用藥,不過部分患者血壓起起伏伏,難以達標,台灣高血壓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建議,這類患者可考慮以導管治療高血壓。

63歲的黃先生罹患高血壓已10多年,期間持續用藥且控制飲食,不敢吃太鹹的食物,也練習慢跑,但血壓始終起伏不定,有時收縮壓甚至飆破180毫米汞柱。由於黃先生的父親曾有嚴重心肌梗塞,堵塞3條血管險些命危,醫師建議他更應積極控制血壓,經過評估,患者決定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終於讓血壓達標,擺脫心頭大患。

黃先生指出,自己即使服用高血壓藥物,血壓仍忽高忽低,爬樓梯時感覺體力變差,容易喘個不停,擔心自己會跟爸爸一樣突然心肌梗塞,因此積極就醫,經檢查發現,他的心臟血管功能還不錯,但必須嚴格控制血壓,否則難保急性冠心症發作,為此,他接受了導管治療。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台灣20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國內目前有近500萬名高血壓患者,卻有3分之1不知道自己血壓偏高,即使得知罹病,能妥善控制的患者比例僅3至5成。

王宗道說明,血壓應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如確診為高血壓,血壓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下,建議先透過限鹽、限酒、減重、戒菸、飲食控制、適度運動等方式調整血壓,經觀察3個月後,若血壓仍未獲得控制,就必須用藥治療。

部分患者服用降血壓藥物後效果不佳,台灣高血壓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發表治療共識,如用藥效果不佳、常忘記吃藥、難忍藥物副作用或合併有器官損傷等患者,一旦門診血壓值達150/90毫米汞柱,建議可使用「高血壓導管治療」,降低腎交感神經活性,積極控制血壓。

王宗道談腎臟在血壓調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果腎臟交感神經過度活化,會造成腎素分泌增加,進而提升鈉再吸收作用、降低腎臟血流,導致血壓升高。高血壓導管治療作法與心導管類似,均從患者鼠蹊部進入體內,導管進入腎動脈後,以微能量降低末端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活性,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