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酸痛抽筋是身體太濕?5個超強除濕食物 啟動除濕2穴位

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區,空氣中的水氣含量多、濕度大,悶濕的天氣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因素,例如: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關節肌肉疼痛、痛風等問題,很多疾病也會因濕度大而舊病復發,必須小心防範。

1分鐘檢查體內濕氣重不重?

1. 濕在皮

表示體內的濕氣過多,藉由皮膚排出濕氣時,會有一些皮膚的症狀,如濕疹、搔癢、發紅、粉刺等。

2.濕在脈

表示走在經脈中的營氣,因為功能不佳,使水濕無法有效地轉變為營氣,身體會產生局部痠麻脹痛、困倦乏力等症狀。

3.濕在肉

表示水濕留存在肌肉之間,人體會有無精打采、怎麼休息也無法消除的疲累感。

4.濕在筋

表示水濕停留在關節轉折的筋骨部位,會有筋脈不暢的症狀,容易抽筋,也會經常扭到。

5.濕在骨

指水濕停留在身體最深沉的地方,影響了體內骨質的結構及彈性,會有肩背疼痛、骨節痠痛的症狀,尤其是天氣一變,骨節不舒服的症狀更是明顯。

彭溫雅醫師推薦5個最強除濕食物

1.薏仁

吃薏仁能促進新陳代謝、祛濕利尿。
吃薏仁能促進新陳代謝、祛濕利尿。

《本草綱目》謂薏米「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

功效:促進新陳代謝、祛濕利尿

其他:防止脫髮、抗腫瘤、預防癌症、延緩衰老、美容美白、作用心腦血管、提高免疫力、促進腸胃吸收。

2.玉米

玉米有開胃、健脾、除濕、利尿等作用。
玉米有開胃、健脾、除濕、利尿等作用。

玉米性平味甘,有開胃、健脾、除濕、利尿等作用,因而可輔助治療小便不利、糖尿病、高血壓、腹瀉、消化不良、水腫、高脂血症、便秘等病證。

挑乾淨的玉米鬚和玉米葉子一起煮水,多煮一段時間就喝那個水即可。但是最好不要睡前喝,因為有利濕作用很容易因為睡覺而續集體內,導致濕氣沒除掉反而更加嚴重了。

3.生薑

透過生薑發汗來排除濕氣,消除浮腫,同時能消耗熱量。
透過生薑發汗來排除濕氣,消除浮腫,同時能消耗熱量。

簡單來說生薑可驅逐身體的寒氣,幫助發汗袪濕,溫肺顧胃。此外,透過發汗來排除濕氣,消除浮腫,同時能消耗熱量,據研究指出生薑含有一種有助瘦身的成分「薑辣素」,可促進末梢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促進脂肪燃燒,幫助瘦身!

4.赤小豆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有滋陰補腎、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之功效。臨床上能通利水道,使濕熱下行而消腫,故可用於腎炎水腫、腳氣水腫、輕度黃疸和瀉痢、便血等症;因其外可消血熱之毒,故能治療癰腫、瘡毒之症。

5. 荷葉

荷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的功效。
荷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的功效。

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等功效。現代研究表明,荷葉也有降血脂作用,所以很多減肥、降脂、祛痘產品中都含有荷葉。

除濕穴位

曲池穴

穴位:位於肘橫紋的外側。取穴時,需將手肘曲成直角,曲池穴就在肘橫紋的外側端,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

功效:曲池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主要具有散風止癢、清熱消腫、疏通經絡之功效,此穴能轉化脾土之熱,燥化大腸經濕熱,是上半身的止癢穴、治療皮膚濕疹的常用穴。

陽池穴

力度要緩,兩手齊用,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手按壓。
力度要緩,兩手齊用,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手按壓。

穴位:位於腕背橫紋中,伸指肌腱的尺側凹陷處。

功效:屬手少陽三焦經的原穴,三焦是元陽之氣的主通道,有治療頭痛、手腕疼痛、滑鼠手、口乾、女性手腳冰冷等作用,是改善手部濕疹的常用穴位。

刺激陽池穴,最好時間要長,力度要緩,兩手齊用,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手按壓。

濕疹湯 除濕最佳藥膳 

材料:淮山100克、茯苓20克、蓮子20克、芡實20克、當歸10克。

作法:鍋中放入所有的藥材,加入2000cc 開水煮滾後轉小火再燉煮半小時。

功效:山藥補益脾胃;茯苓利水滲濕,適合經常水腫的人;蓮子養心益腎,能夠緩解因心腎不交產生的虛煩失眠、心悸等狀況;芡實益腎健脾、收斂固澀的特性,對於經常軟便、腹瀉的人有幫助;適合常拉肚子、身體虛弱的人,用於調理脾胃,改善皮膚濕疹狀況。

玫瑰山楂湯 去濕消脂

材料:玫瑰三錢、山楂二錢、甘草一錢。

作法:將所有材料加三百毫升冷開水,煮滾後去渣,大吃大喝後服用一帖,幫助排油降脂。

兩個常用的方劑

五皮散

藥材:生薑皮、桑白皮、陳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各9g)。 

主治:皮水。一身悉腫,肢體沉重,心腹脹滿,上氣喘急,小便不利,苔白膩,脈沉緩;以及妊娠水腫等。 

功用:利水消腫,理氣健脾。 

八正散

此穴能轉化脾土之熱,燥化大腸經濕熱,是治療皮膚濕疹的常用穴。
此穴能轉化脾土之熱,燥化大腸經濕熱,是治療皮膚濕疹的常用穴。

藥材:木通9克、瞿麥9克、扁蓄9克、車前子12克、滑石15克、梔子9克、大黃9克、甘草梢6克。 

主治:濕熱下注膀胱的熱淋、石淋、證見尿頻澀痛,淋瀝不暢,甚或隆諸閉不通,小腹脹滿或痛,口燥咽乾,舌紅苔黃、脈數。

完整影音內容: 「濕」為萬病之源 中醫祛濕消腫完整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