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流感疫苗大缺貨 急調配60萬支因應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12 月 13 日訊】「打到疫苗了嗎?」,最近成了媽媽之間的發燒話題,因為各地都傳出打不到公費流感疫苗,不但有人要領號碼牌,彰化縣甚至傳出有校園請孩子明年3月再施打,對此疾管署說,今年民眾施打比往年踴躍,將緊急調配60萬支疫苗,發給各縣市因應。
小朋友在媽媽懷抱,勇敢接受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殊不知為了打這一針,媽媽可是四處狂打電話好不容易找到診所,還有僅存疫苗。
家長:「(之前打了幾家),很多家,都說因為公費的比較多人,多人想要去打,所以幾乎都沒有了。」
小兒科醫師 林應然:「幾天前就說不能領了,已經沒疫苗了,如果(診所)剩下庫存十幾隻,說實在一下就打完了,像今天一定是打完的啊。」
還有媽媽爆料,泰山衛生所疫苗打完,限制小孩星期一、三、五,八點前還要排隊領號碼牌,今年的疫苗也太少,還有家長說公費打不到也可以自費啊,桃園市某診所被撲空民眾質疑,是不是診所私下拿去賣?彰化縣甚至傳出,部分高中請家長簽同意書,同意延到明年三月開。
樹林衛生所更是出現長輩大排長龍排隊施打,顯示各地都是一針難求,民眾想問今年不是採購600萬劑嗎?為何疫苗還是不夠用?
疾管署副署長 羅一鈞:「第二階段12/8開打以來,我們前四天的統計,每天平均的用量大概20多萬,是過去同期成長了大概4成,因為還要留給校園集中接種,會有一些不足的情形,那預估就是說,可能在未來兩周是吃緊的狀況,下周三跟下周五,總共會配送60萬劑給各縣市,來做彈性調度的運用。」
原來是今年疫苗三價變四價,造成民眾施打格外踴躍,加上上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報到,從週日的8萬劑,暴增的週一二三,連續施打26萬27萬以及22萬,通通高於平均值,
眼看第三階段公費流感疫苗就要開打,開放更多對象搶打疫苗,恐怕中央得加快腳步,讓公費流感疫苗一一到位。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
韓將解封5月下旬確診免隔 陳時中:做法正確
2022-04-15 22:33:55來看到,世界各國逐步解封,防疫政策,也轉而將輕症較多的Omicron視為流感來處理。南韓宣布,18日起全面解除公眾場所營業時間、私人聚會、大型活動集會以及宗教場所限制。此外,室內公眾聚集場所禁止飲食的規定,從25日起解除。並且五月下旬,確診者不必再隔離,政府會取消生活費、帶薪休假等相關補助。治療行為回歸普通醫療體系。對此,台灣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南韓做法正確。
-
流感疫苗10月開打 指揮中心:2種疫苗須隔7天
2021-09-18 22:35:39指揮中心今天(18日)也公布,第9輪疫苗預約,將開放接種BNT和高端疫苗。其中高端原訂28日接種,因地方政府要求,提前到27日。另外,流感疫苗在10月1日起開始施打,指揮中心提醒民眾,與COVID-19疫苗的接種間隔,至少要7天。
-
兒童「免疫負債」恐增染疫風險 打流感疫苗提升保護力
2021-09-13 19:51:10公費流感疫苗預計10月開打,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國外研究發現,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降低24%感染中共肺炎風險,提醒民眾,不管是流感疫苗或Covid-19疫苗,均應踴躍接種,提升保護力。
-
中醫緩解疫苗副作用不適 切勿自行抓藥或尋求不明偏方
2021-10-07 14:05:58適逢疫情,中醫門診陸續有民眾因擔心疫苗注射後的不適而前來詢問。常見的流感疫苗副作用,除了局部注射部位紅腫疼痛,還有畏寒、發燒、疲倦、頭痛、肌肉酸痛等似感冒症狀,也可能出現皮膚的過敏反應,例如:搔癢、紅疹等,或者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表現。
-
日本5旬夫婦欲接種流感 誤被施打COVID-19疫苗
2021-10-11 16:42:35日本日前發生一起疫苗接種烏龍,由於兩對同名夫婦不約而同預約同時段接種不同疫苗,醫師未充分確認就替本來要接種流感疫苗的夫婦,施打第3劑COVID-19疫苗。
-
北市再現疫苗烏龍 景美醫院把流感疫苗打成高端
2022-01-12 22:51:16北市衛生局證實,有民眾赴景美醫院打流感疫苗,卻被院方打成高端疫苗,該民眾原本幾天後就可以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第3劑,如此一來還要等12週。
-
秋意漸濃怕得流感 相關重症及併發症別輕忽
2021-10-26 18:31:45每到秋冬氣溫逐漸下降,季節性流行性感冒,也就是所謂的「流感」便開始活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蔡思盈表示,許多人不清楚流行性感冒與一般感冒的區別,只看見「感冒」兩個字,便對在秋冬活躍的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掉以輕心,她特別提醒,千萬不要以為流感是普通感冒,因為流感造成的重症以及併發症,可能造成後續健康問題,必須特別注意。
-
中共專家承認陸製疫苗 不能預防染病
2021-06-09 07:49:49中國廣東省已有近6成居民接種中國製COVID-19疫苗,但疫情仍持續,中共疾控中心研究員邵一鳴近日承認,中國疫苗的作用並非「預防感染」,而是「預防發病」,他說「保護率是針對發病的,不是針對感染的,所以會有一些人打完疫苗也可能被感染」,5月中旬,5名中國醫學專家在結束對越南的考察後回國入關時,全部被檢測出感染印度變種毒株,其中更有1人發展為重症,這5名專家事前都完成中國疫苗接種。
-
混打4劑AZ+BNT後仍確診 台打疫苗死亡通報人數破千
2021-11-02 21:57:42台灣今天(2日)延續本土加零,不過境外移入中,出現台灣首例混打共四劑疫苗後,發現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羅一鈞表示,台灣先前也有出現過,施打四劑疫苗後突破性感染個案。而指揮中心今天也公布,台灣青少年施打BNT後,心肌炎通報率。另外接種疫苗後死亡的通報人數也突破1千人。
-
研究指天然抗體比BNT疫苗更強 專家:疫苗非打越多越好
2021-09-10 13:06:44多國追求疫苗接種率的同時,疫苗免疫突破的情況也受到討論;上個月,以色列研究團隊發布的一篇研究顯示,接受2劑輝瑞疫苗的民眾,感染Delta病毒的風險,要比曾確診Covid-19並康復的人高出13倍,受到關注。有醫學博士表示,證據表明,在一定時間範圍內,感染病毒獲得的免疫力的保護作用,比打疫苗還高6到20倍,他說,疫苗不是打越多劑越好。
-
8月Delta將佔歐盟病例90% 阿南德點名「勿信」中國
2021-06-24 21:24:57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3號表示,預估到8月底,Delta變種病毒將佔歐盟病例的90%,呼籲各國加快速度讓民眾完整接種疫苗。不過,即使是在以色列,疫苗完整接種率達到59.5%,仍然在Delta變種病毒蔓延之後,疫情升溫。
-
日媒肯定:台灣疫苗不足 但兩原因成功控制疫情
2021-07-12 17:43:22日本媒體,討論台灣如何在兩個月內控制疫情,文中指出,台灣就算缺乏疫苗,但政府快速出台防疫政策,以及台灣民眾的高配合度,都是成功關鍵。
-
立陶宛社福機構獲多筆捐贈!「全來自台灣」
2021-06-29 07:37:40歐洲國家立陶宛日前宣布捐贈2萬劑AZ疫苗給台灣,立陶宛外長還說,熱愛自由的人民要互相照顧。作家張瀞仁28日透露,她收到立陶宛高風險懷孕中心來信,對方表示,一下收到87筆捐款,本來以為是過去幾個月的捐款同時到來,仔細一看才發現,「全部都來自台灣」,還有人附上訊息「來自台灣的愛」、「來自台灣的感謝」、「台灣愛立陶宛」,讓她相當震驚,「而且捐款還在持續進來」!中心人員寫到:「不知道怎麼表達我的感謝」。「希望我們國家的疫苗能協助您們救下寶貴的生命,你們的捐款也會拯救立陶宛的生命」
-
2022年出國要隔離嗎?各國入境規定大不同
2022-01-14 22:00:19隨著全球疫苗覆蓋率的提升,各國入境政策也隨之調整,歐美國家主推完整接種疫苗後,入境不用隔離,亞洲多國則在入境管制上相對嚴格。美國達美航空表示,預期今年旅遊需求將反彈,3月以後有望轉虧為盈。
-
援台疫苗.傳有國家跟進日美立 外交部:適時說明
2021-06-29 13:21:15新聞開始,先來關心,中共阻擋台灣疫苗採購,近來美國?日本及立陶宛捐贈台灣疫苗,平面媒體報導,還有其他國家跟進捐贈台灣疫苗,外交部今早有最新回應。
-
打疫苗中國孩子得白血病 家長:維權無門
2022-03-11 13:08:43鏡頭轉到中國大陸,一份中共衛健委的內部文件顯示,大量民眾在接種疫苗後罹患白血病。中共極力掩蓋,受害者上訪無門。來聽聽一些受害者家屬怎麼說。
-
同濟研究:中國疫苗改變基因表達 降低免疫力
2021-11-11 22:11:17中國疫苗有效性受到質疑,近日,浙江有一名網友,在接種兩劑科興疫苗後三個月,發現自己的抗體呈現陰性,對此,中共衛健委會表示,「新冠疫苗沒必要開展抗體檢測」。另外,中國的同濟大學醫學團隊在英文期刊發表一篇論文,稱健康人接種了中國的新冠滅活疫苗後,全身會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而身體的免疫力反而下降了。
-
高端2死亡通報 台各疫苗累積接種逾600死通報 原因待查
2021-08-25 10:40:38新聞一開始,馬上來關心,高端疫苗開打來到第二天,不過卻(24日)傳出兩起,周一接種高端後死亡的個案。通報首例是桃園陸姓專欄作家,指揮中心表示個案初步判定有心肌梗塞可能性,要再等司法相驗。而台灣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653人,接種疫苗後死亡。指揮中心指出,在解剖案例中,尚未看到死因和疫苗有直接相關。
-
AIT:美國援台250萬劑莫德納疫苗 週日抵台
2021-06-20 07:19:22美國日前宣布將提供台灣75萬劑疫苗,美國在台協會(AIT)稍早在臉書po文,美國將在台灣時間20日運送250萬劑莫德納疫苗給台灣。
-
哈佛研究報告:重新審視依賴疫苗
2021-10-13 22:37:21近日,《歐洲傳染病學期刊》一篇研究顯示,武漢肺炎疫情的緩解與否,與疫苗接種率沒有直接相關,來自哈佛大學及加拿大的學者,在文中呼籲,僅僅依靠疫苗來緩解疫情的策略,需要被重新審視。另外,疫苗引起的副作用也受到關注,北歐國家多個國家,相繼宣布暫停對30歲以下的年輕人,接種莫德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