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電建築微氣候資料庫倍增再進化 夏季尖峰用電降10%

台達創辦人暨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先生透過影像在線上發佈會表示,善用微氣候資訊,將能為建築帶來極高的節能濳力。(台達電提供)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5 月 08 日訊】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台灣建築中心三方合作發起,委由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自2017年開始建置的「Green BIM建築微氣候資料庫」,8日線上發佈新的版本,擴大了測站範圍,將氣象資料測站數由上線之初的13個測站拓展至26個涵蓋台灣本島各縣市,讓建築師得以利用更精確的資訊打造節能建築。此外,還以海科館運用其微氣候資訊在空調控制上的案例分享節能成效,夏季尖峰用電時刻可下降10%,春、秋兩季節最佳狀況甚至可能達到30%。台達創辦人暨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氣象局代理局長鄭明典及副局長程家平、台灣建築中心董事長周光宙、氣象學會會士暨台大大氣系終身特聘教授陳泰然等建築與氣象兩大領域的專家,均透過影像分享資料庫應用和節能實績。線上發佈會也特別邀請到驗證場域海科館館長陳素芬,以影像分享實際使用心得。

 

台達創辦人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表示:「建築占目前全球用電的51%,如果依照各地的微氣候資訊事先做好節能設計,便具有極高的節能濳力;在舊建築的改造或管理上,甚至可以導入氣象預報資料於建築的耗能設備運作,不僅有助於減少電費成本,也降低了尖峰時刻的能源使用。」

 

主導計畫案的台灣大學大氣系陳泰然特聘教授表示:「建築微氣候資料庫被建立之後,許多大學教授、建設及建築公司皆反應資料庫非常好用;去年更擴大氣候服務的應用,與基隆海科館合作,利用氣象局短期氣象預報做到調適工作。」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過去一年與基隆海科館合作,進一步將氣候資訊運用於空調設備管理上,透過掌握當日不同時段的溫濕度,決定開啟空調冰水主機的時間和機型,幫助海科館在夏季尖峰用電時刻減少10%的用電量,春、秋季節的整體節能效果甚至能夠高達30%,大量削減電費支出。

 

台灣2020年的減碳目標為依2005年的排放基準減碳2%,並於2025年挑戰減碳10%的目標。為協助建築減碳,台達基金會四年前與氣象及建築專業單位攜手,將人口密集區氣象測站歷史資訊,轉化為符合建築資訊模型使用的氣象參數,涵蓋建築基地的日照、風速、溫度、濕度、雨量等數十項資料,讓建築師所能掌握的資訊比過往還來的精確,更能打造出因地制宜的節能綠建築,至今已有多個建築師事務所受惠;測站亦由上線之初的13個測站,倍增至26個,讓台灣本島各縣市至少有一個測站,資料解析度也持續精進。

 

「Green BIM建築微氣候資料庫」下一步計畫整合多方環境資訊,拓展運用氣候資料至更多縣市的公有或商業建築大樓,以建立多個測試點;並透過自動控制的方式,連結氣候資訊與建築耗能設備及再生能源的運作,讓氣候資訊實際成為節能、創能產業的輔助資訊。

 

(左起) 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氣象局代理局長鄭明典、氣象學會會士暨台大大氣系終身特聘教授陳泰然、氣象局副局長程家平、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等建築與氣象兩大領域的專家,均透過影像分享資料庫應用和節能實績。(台達電提供)
(左起) 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氣象局代理局長鄭明典、氣象學會會士暨台大大氣系終身特聘教授陳泰然、氣象局副局長程家平、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等建築與氣象兩大領域的專家,均透過影像分享資料庫應用和節能實績。(台達電提供)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