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玻璃罐美食興起 比利時大推吃薯條救農民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5 月 15 日訊】餐飲業受到疫情衝擊,各國民眾的飲食型態也在發生改變。俄羅斯興起「玻璃罐食物」的風潮,一個玻璃罐就是一道菜,搭配快遞運輸,成為許多民眾餐桌上的最愛;而比利時因為馬鈴薯生產過剩,業者大力呼籲每週多吃一份國民美食「炸薯條」,希望幫助馬鈴薯農民和產業度過困境。
餐廳食品業者把熟食料理裝進透明玻璃罐中,一個玻璃罐就是一道菜,比新鮮蔬果擁有更長的保存期限,而且隨開隨吃。
受中共病毒疫情影響,居家隔離政策造成許多國家的商店和餐館乏人問津,於是俄羅斯吹起一股玻璃罐食物的外帶、外送風潮,新的飲食方式獲得廣大民眾喜愛。
老客戶 POLINA VORONOVA:「在我和我的丈夫下第一次訂單後,我們就對他們的羅宋湯、蔬菜鑲肉和手抓飯上癮了,這真是太好吃了!我的丈夫曾經說我做的羅宋湯是最好的羅宋湯,他從來沒有喝過更好的羅宋湯,直到這個羅宋湯出現。真是令人驚奇!」
這項飲食的發明者 亞歷山大(Aleksander Khasanov)在莫斯科下令居家隔離的前幾天,就開辦了「罐子裡的餐館」業務,讓無法出門的民眾也能快速方便的享用美食,其中最後歡迎的有:俄羅斯傳統菜酸奶牛肉、多汁的兔肉香腸和令人會心一笑的「單身者的選擇」,包含了煮熟的醃製豬肉塊。
新客戶 MAKS CHERNAVIN:「在我來說,這是一道美味佳餚,在您沒有時間或不想做任何東西的情況,又剛好自己也不是厲害的廚師時,它真的兼具美味和快速烹飪的好處。我喜歡它的製作方式和送貨安排,今天在線上下單,第二天就會收到了。」
比利時擁有招牌庶民美食 炸薯條,一直是冷凍薯條、薯泥、薯片等加工品的最大出口國,每年生產530萬公噸供應全球超過160個國家的市場需求,如今受疫情影響,馬鈴薯加工品需求銳減八成。
馬鈴薯產業集團總幹事 ROMAIN COOLS:「我們已經知道,今??年的總生產量達不到計劃中的三分之一。您可以想像對這整個行業中所產生的影響。」
比利時今年估計約有75萬噸的馬鈴薯不進行加工,這些馬鈴薯將部分出口、部分提供給食品銀行,或拿去餵養牛隻,其餘的則轉化為生物工廠的燃料,可能導致比利時農民損失1.25億歐元的總收入。
為了維護比利時的炸薯條文化,就算在防疫封城非常時期,薯條店仍然可以開張,促進大家對馬鈴薯的需求,避免造成生產浪費,業者也呼籲國民,只要每週多吃一份薯條,就能幫助農民與產業一同度過這艱難的時刻。
新唐人亞太電視 Sherry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
泰國推年菜造型果凍 簡單過新年受歡迎
2022-02-19 15:12:16黃曆新年準備豐富年菜也可以簡單又應景,在物價上漲與疫情衝擊下,泰國曼谷一家甜點店看準商機,利用椰奶果凍製做迷你豬頭、烤鴨和蒸雞等年菜佳餚造型甜點,廣受當地的華人朋友喜愛。
-
泰國泡麵專賣店推現買現煮 搶攻年輕客群
2022-04-08 22:07:37在各種美食充斥的泰國,泡麵或許不是首選,但去年10月在曼谷開業的泡麵專賣店,用不同的方式行銷,吸引了不少年輕顧客上門。
-
上海爆疫!逾20家醫院停診引網追問 北京停辦馬拉松賽
2021-11-27 20:44:46中國上海再度爆發本土疫情,兩天內緊急關閉20多家醫院,引發民眾恐慌,擔心疫情已經擴散。上海官方為此緊急闢謠,但許多網友仍相當質疑。加上週四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的十多條上海疫情相關消息,全部被撤。不少網民追問為什麼,質疑當局在隱瞞疫情。
-
本土+0 境外移入5例 青少年打BNT得心肌炎男生居多
2021-11-30 17:23:52今(3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公布,國內本土病例持續零確診,新增5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
大連莊河戶戶貼封條 大批學生被拉走隔離
2021-11-13 20:51:50一系列的新聞來關心中國疫情,遼寧大連疫情持續蔓延,過去兩天內,大批學生和家長被大巴車拉走集中隔離。莊河市12日,已啟動全員居家隔離,當地民眾的家門被貼上封條,有人甚至家門被鋼條焊死。
-
+12例本土 今早落地採陽17例 新增電子工廠群聚下午已停工
2022-01-11 16:07:49今(1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12例本土個案及5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
病毒命名跳過Xi引議論 美參議員克魯茲批世衛
2021-11-27 21:22:16世界衛生組織以希臘字母命名的變種病毒,刻意跳過Nu和Xi的希臘字母順序,而直接使用Omicron,引發輿論譁然,美國參議員克魯茲也對此發出批評。 外媒推測是Nu可能與英文的new諧音,會造成誤讀,Xi則可能因為發音和習近平相似而被跳過,世衛內部人士宣稱,是為了「避免對區域的汙名化」。美國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在推特上批評:如果世衛如此害怕中共,要怎麼相信世衛會指責他們隱瞞帶來全球災難性的疫情?而世界衛生組織對此尚未做出回應。
-
初三本土+22例!中國返台過年1家4口確診
2022-02-04 22:19:14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公布國內新增5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2例本土個案及34例境外移入(1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
北京大連疫情升溫 多區封閉管控已近封城
2021-11-13 21:23:54目前中國大陸的疫情已擴散20多個省市,在首都北京,六中全會才剛剛閉幕,就傳出不少人感染中共病毒,多個小區被封閉管控。大連莊河市也因為疫情嚴峻已近封城。
-
本土+82、境外+48 亞旭桃園廠群聚累計70人
2022-01-22 15:49:23今(2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13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2例本土個案及4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
本土+382 金門2例陰轉陽 境外+149
2022-04-07 14:46:2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國內新增53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82例本土個案及149例境外移入,其中7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
台本土+216今年首破200 新北91、基隆33
2022-04-05 14:31:2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28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16例本土個案及65例境外移入,其中2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
與110隻鳥玩!曼谷咖啡廳主打近距離互動
2022-01-29 15:38:55泰國曼谷一家咖啡館,飼養了110隻鳥,顧客在喝咖啡的同時,還能跟鳥兒近距離互動,享受鳥語花香的樂趣。
-
韓「與病毒共存」路難行!疫情反彈 重症率成警訊
2021-11-16 22:13:27歡迎回來,南韓疫苗接種率過七成,11月開始放寬部分防疫規範,採取疫苗護照政策,也被稱做「與COVID-19共存」模式。不過,疫情不降反升,連續7天單日確診破2,000例,重症患者病例也是屢創新高。南韓疾病管理廳正在評估形式,17日將舉行記者會說明因應方式。
-
中國疫情蔓延20省市 河南滎陽早已「封控」
2021-11-06 20:46:01中國新一輪疫情目前已波及20省市。遼寧省首次報告確診病例。而河南省鄭州下轄的滎陽市,一所小學發生聚集性感染,11月5日,當地被調整為封控區。
-
本土+15例 境外移入+36例 新年期間維持二級警戒標準
2022-01-24 15:27:42今(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5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5例本土個案及3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
本土+13 境外移入+25 桃園增加3例不明感染源
2022-01-25 15:12:37今(1/2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新增13例本土、25例境外移入,死亡個案則未增加。新增本土個案為4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
-
+37例本土 11例陰轉陽 26例不明感染源 46例境外移入
2022-02-10 15:03:47今(1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8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7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1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
本土+15 桃園9例最多 境外移入+33 美國最多
2022-01-29 15:09:03今(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15例本土個案及3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
中共病毒溯源研究認定武漢 女商販或成源頭
2021-11-20 20:39:33中共病毒疫情爆發兩年,病毒溯源仍然是謎。本週,一名美國專家在重新梳理疫情發展時間線後,再次將病毒源頭鎖定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