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出門慎防熱傷害 這些預防措施可別偷懶

夏日出門慎防熱傷害 這些準備工作可別偷懶(Pexels)

文:陳盈臻(NOW健康) 

烈日高照,氣溫持續飆高,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外出時務必注意熱傷害,近日因熱傷害就診的人數眾多,截至今年6月21日止,全國醫療院所已經收治385名熱傷害患者。


熱傷害定義為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缺水性中熱衰竭以及鹽份缺乏所致之中熱衰竭、暫時性熱疲勞、熱水腫等。也包括暴露於過熱的陽光下、自然熱及人為環境等所導致之傷害。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若長時間在悶熱的戶外環境中活動、運動,導致大量流汗後,又沒有即時補充水分,可能會造成脫水,導致熱中暑等意外。


分析熱傷害種類及症狀,常見包含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熱中暑4種,其中以熱中暑最為恐怖,如果沒有妥善處理還可能致死或留下後遺症。傳統性中暑是指身體缺乏對於環境氣溫或溼度改變的適應力,多發生在老人、小孩、慢性疾病患者身上;勞動型中暑患者則多為待在高溫高熱環境中的工作者,如國軍、勞工、農夫與運動員等。


由於皮膚因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失常,無法正常散熱而呈乾燙潮紅狀態,患者會呈現意識不清,且體溫超過40°C,最後造成中樞神經異常,若不盡速處理可能會引發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橫紋肌溶解、瀰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致命的併發症,甚至死亡,熱中暑死亡機率約為30%至80%。


羅素英建議,民眾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或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戶外活動應作好預防熱傷害的保護措施,戴寬邊帽及太陽眼鏡,穿著涼爽透氣之衣物,注意防曬,並多在陰涼處活動,以減少太陽直曬時間,每天至少飲用2,000c.c.白開水。


如發現自己或家人有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等情形,嚴重甚至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首先要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加鹽的冷開水或經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送醫急救。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