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百年洪水 德國至少59人死 數十人失蹤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7 月 16 日訊】來關心,西歐遇百年來最大強降雨、各地河水暴漲,而德國遭遇歷史性暴雨洪災,至少造成59人死亡,數十人下落不明。
德國西部多地因連續強降雨,河水氾濫,是25年來罕見的洪災。
德國週四報告至少44人遇難,數十人失蹤。
當地居民 愛德格‧吉勒森:「我經歷了什麼? 這是災難性的。」
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等西部地區受災最嚴重,洪水導致河流決堤,大量房屋受損甚至被沖垮,汽車被沖走。
數百名士兵和員警一起幫助救援,動用坦克清理街道上的淤泥。
當地居民 邁克爾‧阿倫德:「非常突然,我預料到會有洪水,但不是像這樣。」
西部部分地區的鐵路和公路運輸中斷,萊茵河部分航運暫停。
德國最大電力供應公司週四表示,洪水導致20萬家庭斷電。由於道路堵塞,許多變電站無法進行維修。
當地居民 邁克爾‧阿倫德:「這不是戰爭,這只是大自然在反擊,我們應該要開始傾聽(大自然)」
德國氣象局還繼續對西部三個州,發出極端天氣警報。預測說,週四、週五,德國西南部、萊茵河上游將有更多強降雨。
德國總理梅克爾週四正在美國進行訪問,她對洪災的破壞程度表示震驚,並感謝應急服務人員和志願者。
新唐人記者 畢心慈 宇微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
中國26省市泡水 千萬人受災 上海也面臨威脅
2020-06-29 20:38:40繼續來關心,中國大陸南方近日暴雨成災,汛情不只威脅長江三峽大壩上下游,已經有26省市區出現大水、25條河流水位超出警戒線;除了已經受災嚴重的重慶、湖北、河南、安徽四省市之外,再擴大到江蘇、江西、湖南等地,甚至上海等一級城市,都要全面戒備,防範雨災。據中共官方統計,超過千萬人受到波及、上萬棟房屋倒塌, 57 萬多人被迫遷離家園,農業損失至少 241 億元人民幣。
-
湖北上千水庫洩洪 民眾遭電死、武漢街頭划船
2020-06-30 07:40:34中國長達一個月的水災,陸續有26省市泡水,昨天,湖北省水利廳首度坦承,全省1081座水庫,正在全力洩洪。其中就包括三峽大壩。現在,武漢城區街道都可以划船出行。而有網友爆料,已發生多起民眾觸電身亡事件。
-
河南最強暴雨至少12死 水淹鄭州地鐵、民眾被沖走
2021-07-22 17:17:36連續三天,河南全省遭遇歷史上最大的暴雨襲擊。中國氣象局稱,由於1000公里外的煙花颱風與副熱帶高壓氣流引導,大量水氣在河南集結成雨。在省會鄭州及多個主要城市,都出現了罕見的大洪水,道路成河,地鐵被淹,居民被困,現場拍到的景象慘不忍睹。
-
36年來日本最慘洪災 新唐人現場直擊
2018-07-12 10:05:17再來關注日本水災的最新消息。到目前為止,這場36年來 日本最嚴重的氣候災害 已經造成169人死亡,超過80人下落不明,在救援人員繼續搜救倖存者的同時,日本當局,也已經開始努力恢復公共設施。帶您看到,我們日本記者的報導。
-
利奇馬登陸浙江 災民:水庫洩洪造成洪災
2019-08-12 20:44:43颱風「利奇馬」輕輕掠過台灣,但登陸浙江後,卻成為當地70年來第三強的颱風。造成嚴重災情,其中,溫州永嘉縣的村莊發生山崩,全村被掩埋,造成數十人死亡;台州臨海市遭遇罕見的大洪水,全市都被淹沒;樂清市和杭州銀坑村都傳出多人遇難。災民披露,上游水庫無預警洩洪造成洪災,財產損失慘重。
-
上任才2週 德國54歲駐中大使驟逝 原因未明
2021-09-06 14:01:51德國新任駐中國大使,同時也是總理梅克爾的親信賀岩(Jan Hecker)上任才兩週,6日德國外交部宣部死訊,但沒有公布詳細原因。賀岩是德國第14任駐北京大使,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外事顧問,有德媒報導指出,賀岩原定8月底要先返回德國,為梅克爾工作,直到她10月完成總理任期,但因為疫情及阿富汗等最新國際局勢發展,賀岩須繼續留在北京坐鎮,確保中德高層有效溝通。
-
江西九堡鎮洪災死十多人 災民吃不上飯
2019-07-19 21:11:59帶您關注中國的消息。大陸江西、湖南等多個省市最近發生嚴重洪災,其中江西多個鄉鎮災情嚴重,九堡鎮至少十多人死亡,但政府隱瞞沒報。今天(7月19號)是災後第六天,鄉鎮街道仍一片狼藉, 垃圾至今還沒有清完,目前災區救援物資嚴重短缺,很多災民吃不上飯。
-
下不停!北京入汛最強降雨.中國多省接連澇災
2020-07-03 20:42:36帶您來看到,中國大陸大範圍暴雨,已經持續一個月。今年中國大陸水災,至少造成20多個省份,上千萬人次受災,雨勢和災情都重於往年。並且南方洪澇災害,有擴散的趨勢。北京在2日晚間至3日,也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大陸網友在微博搜索「超常暴雨下如何守護生命」。而雪上加霜的是,中國國家氣象中心預測,7月份會有1至2個颱風,可能登陸華南沿海地區,颱風將夾狂風暴雨前來。
-
河南歷史性洪災 鄭州全城被淹!常庄水庫洩洪水淹地鐵
2021-07-22 17:22:29連續三天,河南全省遭遇歷史性暴雨襲擊,20萬人被迫撤離。其中在省會鄭州,還被質疑是為了保住上游的常庄水庫,才在20日上午突然洩洪,導致災情加劇,洪水更湧入五號線地鐵,淹沒月台,實際傷亡人數成謎。但官媒卻稱,從7月20日晚間,常庄水庫才開始向下游洩洪。
-
颱風「利奇馬」掃陸9省市 897萬人受災
2019-08-13 08:25:40颱風「利奇馬」輕輕掠過台灣,但登陸浙江後,卻成為當地70年來第三強的颱風。最新消息,重創範圍包括浙江、上海、江蘇、山東、安徽、福建、河北、遼寧、吉林9省市,造成897萬人受災,百萬人緊急轉移安置,並導致最少44人死亡,其中傳出,有上游水庫無預警洩洪造成洪災,財產損失慘重。
-
中國20個省市現強降雨 四川達州暴雨無預警洩洪
2021-08-09 21:19:53在疫情持續升?之際,中國多地連日遭遇極端天氣,至少20個省份出現強降雨天氣,這個周末(8月7號~8號),四川多地暴雨成災,其中達州渠縣、大竹縣等鄉鎮災情慘重,官方通報44萬多人受災。不過,當地災民們透露,受災人口高達百萬人,還有多座水庫無預警洩洪,居民半夜來不及逃生,一些人被洪水沖走,生死不明。
-
廣東暴雨141萬人受災 潮汕遭洪水困5天
2018-09-03 20:30:47歡迎回來。帶您關心,中國廣東省從8月30號起,遭受暴雨侵襲,多地降雨量更打破歷史紀錄,官方通報,廣東受災人口達到141萬人,至少7人死亡。其中,潮汕為重災區,已被洪水圍困5天,有災民抱怨,民間救援物資被政府攔截。
-
德駐中大使驟逝 梅克爾對中政策受挫
2021-09-07 09:04:12歡迎回來,德國新任駐中國大使,同時也是總理梅克爾的親信賀岩,上任才兩週,6日德國外交部宣部死訊,但沒有公布詳細原因。留下妻子和三個未成年孩子。賀岩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外事顧問,德媒明鏡週刊指出,梅克爾在其總理任期內,為與北京的關係,投入了大量政治資本,觀察家認為,下屆德國政府可能會對中共採取更嚴厲的立場。而梅克爾將賀岩派往北京,被解讀成:即使在她離任後,也試圖在某種程度上,保留不斷對話的對中政策。賀岩的驟逝讓各界震驚,也讓梅克爾對中政策安排受挫。
-
二戰後最大危機 義大利近六萬確診中共肺炎
2020-03-23 20:21:20義大利中共肺炎的最新情況,確診人數來到59138人,有5476人死亡,死亡率超過百分之九,醫療體系超過負荷崩潰。義大利總理孔蒂表示,這是義大利在二戰之後遭遇的最大危機,決定暫時關閉所有非必要的生產活動。另外名列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多明哥宣布確診,德國總理梅克爾也宣布居家隔離。
-
北京入汛以來最強降雨 三峽大壩24小時洩洪
2020-07-03 07:35:53歡迎回來,中國大陸連日暴雨不斷,中央氣象台已連續31天發布暴雨預警,氣象台表示,2日晚間到3日中午,北京將迎來「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可能將發生山洪、山體滑坡、崩塌等災害,4日至6日,中國西南地區至長江中下游等地,也將迎新一輪暴雨,另外,陸媒也曝光三峽大壩泄洪影片,昨天,入庫流量達到每秒5萬立方公尺,正式迎來「2020年第1號洪水」。目前,重慶已經令江邊4樓以下居民打包撤離。
-
與中共接觸戰略 梅克爾承認「太天真了」
2021-11-18 08:59:42路透社11月17日刊登了對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獨家專訪,梅克爾承認,在與中共合作時採取的政策,太過天真。
-
日本洪水逾169人死亡 超20萬人缺飲水
2018-07-11 16:28:22接下來關注日本水災的最新消息。到目前為止,這場36年來日本最嚴重的氣候災害已經造成169人死亡,超過80人下落不明,在救援人員繼續搜救倖存者的同時,日本當局已開始努力恢復公共設施。帶您看到,我們日本記者的報導。
-
中國大陸暴雨不停 北京將迎「入汛最強降雨」
2020-07-02 20:53:25另外,持續關心,中國大陸連日暴雨不斷,中國中央氣象台已連續31天發布暴雨預警, 已累計有304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但暴雨未見和緩,中國中央氣象台表示,2日晚間到3日中午,北京將迎來「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可能將發生山洪、山體滑坡、崩塌等災害,4日至6日,中國西南地區至長江中下游等地,也將迎新一輪暴雨。
-
廣東50年一遇洪水淹多個鎮 災民質疑水庫放水
2021-05-20 20:51:00關心中國消息,廣東韶關南雄市,在上周日晚間遭遇暴雨襲擊,引發「50年一遇大洪水」,多個城鎮被水淹,部分道路中斷,很多房屋和農田泡在洪水中,損失慘重。還有災區民眾質疑,是上游水庫放水加重災情。
-
中國鄭州暴雨死傷慘重 蔡英文表慰問與哀悼
2021-07-22 17:21:49中國河南鄭州遭遇史上最強暴雨,災情嚴重,造成多人死傷。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轉達蔡總統的慰問,表示除了向不幸過世的人員及家屬表示哀悼外,總統也期盼受災的地區早日脫離洪害,回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