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去哪兒了?」 網路爆紅

一群野生亞洲象,集體離開雲南西雙版納的自然保護區,向北遷徙。示意圖。(pixabay)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7 月 22 日】(文/夏文采)從去年(2020年)3月開始,一群野生亞洲象(大約16頭),集體離開雲南西雙版納的自然保護區,向北遷徙,牠們一路穿越森林河流,來到城鎮街道,在今年6月,進入昆明市。一年多來,這群大象長途跋涉逾500公里。

這群大象的百里長征,引起各界專家、國際媒體及政府官員的關注,不僅各方無人機全天候監測,更有數百萬人在線觀看牠們活動,「大象去哪兒了」一時成為社群媒體的熱門話題。

大象闖入人類的生活區

由大象移動的地圖看來,離開保護區北遷的象群,足跡逐漸逼近人類的生活區。牠們沿途在泥地裡玩耍、在河中洗澡,破壞農田,食用農作物,不僅占據街道馬路,還闖進倉庫,在人類的院子裏大搖大擺的溜達,牠們成功用鼻子打開水龍頭,排隊輪流喝水解渴,甚至進入市區,「打劫」商店。

當局除出動無人機監控大象行蹤外,並設置路障,或以卡車封鎖道路,動用上百名工作人員疏散民眾,並投置玉米和菠蘿當誘餌,企圖將象群引導到人口稀少的安全地區。

象群北遷背後的悲歌

亞洲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目前棲息在西雙版納保護區的亞洲象大約有300頭。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這群大象離開棲息地,牠們何去何從,是否會返回家園,各界仍眾說紛紜。

有專家提出一些可能,例如「磁場說」,因太陽活動干擾地球磁場,激發了大象基因中的遷徙本能;「迷路說」,帶頭的母象因為經驗不足,導致迷了路;或者認為與該象群的社交形式有關。

不過,有系統的報導指出,當地象群的悲歌早已有跡可循。

西雙版納州擁有完整的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是適合亞洲象的棲息地。然而,隨著經濟發展,人們開始砍伐保護區以外的原始森林,並種植橡膠、茶樹等經濟作物。因為經濟利益的驅使,西雙版納州農民逐漸捨棄傳統農業,或把土地賣給橡膠產業,大量種植橡膠樹,「毀林種膠」的行為,使熱帶雨林的生態遭到破壞。如今,橡膠林已超過該州土地的五分之一,放眼望去,單一色塊的橡膠林整齊有序,和附近原始蓊鬱的森林形成強烈對比。

因為原始森林的覆蓋率急速減少與惡化,大象棲息地和人類的居住區域之間,缺乏緩衝地區,減少了食用植物的來源,導致大象逐漸離開森林,冒險闖入百姓的住所,人象之間的衝突日益升高。

植被的改變,大象棲息地的破碎化,嚴重威脅亞洲象的食物來源和生存環境,迫使象群遷移擴散,尋找新的棲息環境。

當亞洲象集體向北遷移,引來各界關注討論的同時,也重新啟動人們思考:如何落實人象和諧共生。(pixabay)
當亞洲象集體向北遷移,引來各界關注討論的同時,也重新啟動人們思考:如何落實人象和諧共生。(pixabay)

人象共存的永續思考

如果說人類砍伐熱帶雨林,栽種經濟作物,破壞了野象的棲息環境和食物來源;那麼出走的象群,來到人類的居住空間,也反過來波及人身安危,造成經濟損失。

要在保護野生象群和當地居民的生計之間取得平衡,是必須面對而又不易解決的課題。當亞洲象集體向北遷移,引來各界關注討論的同時,也重新啟動人們思考:如何落實人象和諧共生。

正如當今知名社會生物學家艾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所言:「人生來就對其他生命形式有親切感,親近自然是人的本能。善待動物,保護自然,其實也是善待人類自己。」@

(新唐人亞太台版權所有,轉載請取得授權,並註明出處、原文標題及網址)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