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魚蝦貝類刺傷感染創傷弧菌 可能敗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林記賢醫師表示,感染「創傷弧菌」,如果未即時處理,組織可能在幾小時內嚴重壞死,甚至有致死的可能。(圖/彰化基督教醫學中心提供)

文:陳盈臻(NOW健康) 

1位88歲阿嬤在處理魚類時,左手不小心被魚鰭刺傷,傷口不到1公分,卻開始局部紅腫熱痛,且在幾個小時後演變成壞死性筋膜炎,經送醫後確診為「創傷弧菌」感染,經清創、完整抗生素治療後順利出院。


彰化基督教醫學中心急診暨重症醫學部主任林晏任醫師提醒民眾,中秋節將至,與家人團聚時,可能會以烤肉方式來度過中秋節。雖然目前許多縣市中秋節不開放非家人間聯歡烤肉,但若與同住家人烤肉時,海鮮食材需要特別注意並清洗乾淨,大部分海鮮都可能會有「創傷弧菌」,若處理時不慎被刺傷,也可能會引發感染,若出現發燒、畏寒、患部紅腫熱痛等症狀時,必須儘快就醫;另外,食材生熟食要分開,避免感染各式病毒和細菌而造成腹瀉,千萬別輕忽。


收治88歲阿嬤的彰基急診暨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林記賢表示,當時以即時床邊超音波為阿嬤檢查,發現左手影像上有典型的鵝卵石形狀積液表現,隨即聯繫整形外科醫師做清創手術,最後確診為「創傷弧菌」的感染,如果未即時處理,組織可能在幾小時內嚴重壞死,甚至有致死的可能。


台灣民眾炎夏時節也會到沙灘戲水,沿海養殖漁業發達,民眾食用海鮮的機會很多。溫暖(約攝氏20度)及中低鹽度海域的環境有利於「創傷弧菌」的生長。如果接觸到受該菌汙染的海產、身上傷口碰到海水,或遭海生魚貝類、魚具刺傷等,都可能是創傷弧菌進入人體的致病途徑。


健康民眾受到感染,偶有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但是年老、慢性肝病、肝硬化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便容易感染創傷弧菌並進入血液中,造成發燒寒顫、手足部水泡及壞死現象,傷口潰爛蔓延,甚至造成敗血性休克,死亡率可達百分之50。


根據文獻顯示,台灣創傷弧菌的盛行率每年大約數10位病患,但此感染並非法定傳染病,實際案例應該更多。因台灣海域的溫度通常大於18℃,因此大部分的症狀都出現在4到10月,尤其6到8月夏天的時候為疾病高峰期。


2020年,韓國衛生部也曾發布公告截至8月累計37例,逾2019年同期2倍,另至少5例死亡。並呼籲免疫系統較弱之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預防。2020年11月美國衛生部也公布佛羅里達州(以海灘文化聞名)累計20郡33例,其中6例死亡,病例數及死亡人數皆較2019年總數(27例,2例死亡)為高;該州自2008年迄今累計近450例,其中116例死亡。就算在先進國家,此菌的致死率依舊很高。


彰基急診暨重症醫學部副主任謝貝尤醫師提醒民眾,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包括潛在肝病患者,需特別注意預防創傷弧菌感染,以下提供一些注意事項:

年老、慢性肝病、肝硬化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便容易感染創傷弧菌並進入血液中,造成發燒寒顫、手足部水泡及壞死現象,傷口潰爛蔓延。(資料來源/彰化基督教醫學中心;圖/NOW健康製作)
年老、慢性肝病、肝硬化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便容易感染創傷弧菌並進入血液中,造成發燒寒顫、手足部水泡及壞死現象,傷口潰爛蔓延。(資料來源/彰化基督教醫學中心;圖/NOW健康製作)

 

另外,如有被海鮮刺傷或有傷口接觸海水,隨後出現發燒、畏寒、患部紅腫熱痛等症狀,必須儘快就醫。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