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3供應鏈估溫和成長 市場焦點看向這一款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9 月 15 日訊】蘋果新品發表,供應鏈展望也受到關注,市場分析由於這一次蘋果iPhone升級有限,整體供應鏈下半年是溫和成長,尤其市場已經在關注下一世代產品。
Apple秋季發表會,眾所矚目的iPhone 13系列登場,不出意外硬體規格小升級,不過蘋果公司股價,延續新品發表會當天傳統,收盤還是下跌 1%。
IDC研究副總監 嚴蘭欣:「iPhone 13整個市場反應度不高,是因為大部份亮點都已經在iPhone 12曝光。今年等於是延續,5G的iPhone的一個換機或發展。全球的智慧手機的話,我們是預估2021年今年整體還是會維持一個成長的狀態。」
今年iPhone全面導入光學雷達掃瞄儀(Lidar),也就是光達,成為標準配備,台廠包括穩懋、宏捷科、大立光、玉晶光、新鉅科已經搶先卡位,此外,天風證券預估iPhone 13下半年出貨量年增8%,達到8800萬支,今年全年iPhone銷量2.35億,台灣蘋果供應鏈拉貨動能,預估下半年是溫和成長。
不過即便iPhone 13銷售不如預期,業界也並不擔心,蘋果明年即將推出,搭載指紋辨識的iPhone SE 3,同樣使用A15處理器,將扮演清理零組件庫存的重點機款,明年更有iPhone 14接力行情。
華冠投顧分析師 陳武傑:「這一次iPhone推出之後,它搭載了A15仿生晶片,這是目前整個智慧型手機晶片裡面最強悍的一塊CPU。(蘋果供應鏈)整個毛利率壓縮部分又可以保持一定的獲利的,只有台積電莫屬了,除了台積電以外,以組裝廠來講的話,我覺得還是要觀察的部分就是在鴻海的部分。」
2022改款iPhone是否能搭載低軌道衛星通信機能,能為一大指標,市場也盛傳蘋果布局摺疊新iPhone,根據《cnBeta》報導,蘋果已經申請專利,解決電池彎曲問題,預料摺疊iPhone推出時間也越來越近。
新唐人亞太電視 高健倫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相關新聞
-
iPhone 13全面導入光學雷達 供應鏈估溫和成長
2021-09-18 14:59:14蘋果新品發表,供應鏈展望也受關注,今年iPhone全面導入光學雷達掃瞄儀(Lidar),也就是光達,多家台廠已經搶先卡位;市場分析,由於這一次蘋果iPhone升級有限,整體供應鏈下半年是溫和成長,市場已經在關注下一世代產品。
-
台積傳漲價電子產品恐跟漲 蘋果首當其衝?
2021-09-04 20:32:44產業消息帶您看到,就在市場傳出台積電將調漲代工價格之際,外媒指出,消費電子產品恐將水漲船高,市場更傳出首當其衝的應該就是蘋果iPhone。不過分析師認為,價格上漲的空間相對來說比較小,再加上iPhone 13即將進入到出貨的階段,價格上的訂定已經大致完成。
-
蘋果營收優預期!庫克釋三利多激勵供應鏈
2019-05-02 13:09:49中經院最新PMI數據,睽違半年,指數跨過分水嶺呈現擴張數據,廠商對未來半年看法樂觀。蘋果最新財報亮眼,有法人分析認為,可望為iPhone與Apple Watch等,蘋果供應鏈業者,帶來利多訊息。
-
蘋果iPhone 13系列登場!粉紅色、首款1T手機亮相
2021-09-15 13:55:55蘋果2021年秋季發表會,在台灣時間15日凌晨1點登場。揭曉iPhone13系列,以及iPad、iPad Mini、Apple Watch等新款產品。不過,AirPods無線藍牙耳機,沒有出現在發表會上。最受外界關注的iPhone13,價格微幅下降,最貴的Pro Max 1TB版本,要價超過5萬4千元。台灣也再度列入首波上市名單。
-
蘋果財報優預期 三利多激勵供應鏈沾光!
2019-05-04 15:11:30關鍵時刻,帶您迅速掌握潮流趨勢,歡迎您收看財經趨勢4.0,我是趙庭譽。首先帶您關心,本週蘋果公司公布第二季財報,優於市場的預期,蘋果更預估本季營收,來自服務收入更是創新高,也拉抬蘋果公司股價。執行長庫克也釋放三大利多,法人認為,消息有望激勵台灣蘋果供應鏈業者,業績逐步拉升。
-
20210915【新唐人產業勁報】
2021-09-15 18:44:49九月15日,星期三,新唐人帶您看見最新產業動態。
-
晶片危機波及蘋果 摩根大通下調iPhone銷售預估
2021-10-19 23:27:27摩根大通今天下調蘋果智慧手機iPhone在關鍵年終假期旺季的銷售預估,成為2週內採取此行動的第2家華爾街券商。反映出分析師認為,全球晶片缺貨和亞洲工廠停工終於影響到這家科技業巨擘。
-
iPhone 11零組件拆解曝光 台積電成最大功臣!
2019-09-24 13:00:28產業焦點來看到,蘋果iPhone 11上周開賣,外媒拆解網站就發現,蘋果新機零組件中,台積電可以說成了關鍵功臣,多項元件都是台積電生產代工,此外鏡頭功能升級,也讓大立光受惠。此外,因應美中貿易戰,蘋果公司響應美國總統川普號召,宣布Mac Pro電腦,將回到德州組裝,成為首款回到美國生產的蘋果產品。
-
浙江男子蘋果店外高喊支持華為 無人理睬
2021-09-29 15:50:03蘋果iPhone 13開賣後,蘋果全球門店被果粉擠爆。在中國浙江,一名男子在蘋果店外高喊「支持國產,支持華為」,卻遭到冷遇,引發熱議。
-
中國製造變印度製造!蘋果計畫20%產能轉至印度
2020-05-12 17:43:28中共肺炎病毒,加速製造業思考供應鏈多樣化,近期美中態勢升溫,成為導火線,印度媒體報導指出,蘋果正計畫把將近五分之一的產能,從中國轉移到印度,未來五年內投資規模達到 400 億美元,也可能使印度,成為蘋果商品最大出口國。
-
反擊華為案 中共禁售7款iPhone衝擊誰?
2018-12-11 21:27:03華為公主孟晚舟遭捕,也讓中共竊密國安問題浮上檯面,不過就在華為事件引起討論的時候,中國裁准高通訴訟案,禁止IPhone X七款手機銷售,專家直指,這是中共對華為案的反擊,卻可能傷到自家產業鏈和就業市場。
-
蘋果銷售告急?推舊機換新機萬元優惠
2018-12-05 20:51:50蘋果自從9月推出iPhone新機後,銷量就不如預期。上星期開始,蘋果開始推出舊機換新機折扣,這對幾乎不推出折扣的蘋果而言,似乎 不太尋常。
-
蘋果密約曝!外媒爆庫克和中共秘密簽署5年協議
2021-12-08 22:00:11蘋果執行長庫克,被外媒爆出,在2016年與中共秘密達成2750億美元的協議,承諾協助中共發展科技實力,以確保蘋果不會遭到嚴格監管。報導說,蘋果通過向北京妥協,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對此,路透評論指出,蘋果可能為此付出更大代價、得不償失。
-
手機生產移出中國!蘋果.三星擴大印度製造台廠受惠
2022-02-11 17:20:09疫情下,科技大廠從中國移轉到印度投資的腳步沒有停歇。受惠印度政府的生產獎勵計畫,智慧型手機兩大陣營龍頭蘋果與三星,擴大在印度生產,帶動相關供應鏈在地化生產。蘋果代工大廠之一的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目前整個局勢對印度有利,鴻海在印度投資也加速進行中。
-
蘋果加速撤中 30%印度製造 iPhone12本季傳量產
2021-09-04 20:53:08全球科技廠商,開始降低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日媒報導,蘋果有意轉移7-10%的製造產能,加速移往印度當地進行生產,市場傳出最新系列的iPhone 12,最快本季就會由鴻海印度廠進行量產,分析師指出,蘋果長期在印度製造比重,將逐步提升到30%,未來除了組裝供應鏈,相關零組件業者,也可能加入印度製造行列。
-
蘋果向中共低頭?美媒揭蘋果將用戶個資交出去
2021-05-21 18:52:17蘋果向中共低頭了嗎?紐約時報近日的一篇調查報導揭露,蘋果即將在6月完工的貴陽和內蒙古資料中心,將把中國用戶的個資,儲存在中共國有企業管理的電腦伺服器。為了討好中方,蘋果將中國消費者的資訊,暴露在監管單位的掌控風險下。
-
蘋果二次秋季發表會 史上最強大Mac晶片 台積操刀
2021-10-19 08:50:01產業動態,蘋果公司在台北時間今天(19日)凌晨1點舉行2021年秋季第二場新品發表會,會中推出了M1 Pro及M1 Max兩款M1的進階晶片,,是蘋果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自製晶片,這兩款晶片繼承 M1 的 Arm 指令級架構與統一記憶體設計,以台積電 5奈米生產,採用 10 核心 CPU 並搭配 8GPU 與 16GPU ;然而在蘋果選擇委由台積電代工 之際,近日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向蘋果喊話,希望蘋果能再次採用英特爾的電腦中央處理器(CPU),同時期盼蘋果能將自行設計的晶片委由英特爾生產。
-
蘋果iPhone 11發表倒數 銷量預估恐創四年新低
2019-09-05 12:49:56蘋果日前大動作發表會,以創新為主題,新款iPhone 11,就要在下週 9 月 11 日登場,不過由於今年新款iPhone,尚未導入5G,也讓各家分析師對銷量看法相對保守,日本野村看壞蘋果營運展望,外商投資機構預估,今年銷量預估可能創下四年新低。
-
iPhone 13相機支援AF 明年搭載螢幕下指紋辨識
2021-06-28 21:32:49下半年3C新品,一大焦點就屬蘋果iPhone 13,今年相機規格升級,也帶動台廠相關供應鏈,此外知名分析師郭明錤,也爆料明年大尺寸iPhone Max系列,將推平價改款,部分機種更有機會搭載螢幕下指紋辨識功能。
-
陸5G手機登台卡關NCC 台手機品牌將彌補缺口
2021-09-04 21:19:20去年11月,NCC基於維護國家尊嚴及手機主管機關立場,規定3C裝置如果標示「中國台灣」,不得在台灣販售。中國手機品牌碰上疫情和政治敏感議題,今年在台灣,都還沒有發表5G手機。專家認為,以往的陸系平價手機缺口,將由台灣本土品牌補足,為台灣手機市場,帶來新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