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和蘋果也受累 最新財報凸顯供應鏈問題

亞馬遜和蘋果也受累 最新財報凸顯供應鏈問題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0 月 29 日訊】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和科技巨擘蘋果(Apple)今天各自宣布季度獲利,兩家跨國企業雖趁COVID-19疫情壯大,但數據顯示,供應鏈瓶頸和全球晶片缺貨仍拖累它們。
財報公布後,蘋果股價一度重挫5.3%至144.42美元。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財報公布後的電話會議表示,上季度的供應鏈問題導致公司損失約60億美元營收。
綜合法新社等外媒報導,蘋果公司表示主打商品iPhone和iPad的銷量因供應問題而受限;亞馬遜則苦於取得商品、招募足夠人力來滿足需求。
由於大眾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相當仰賴蘋果和亞馬遜的產品及服務,促成兩家公司迅速壯大,但如今出現的漣漪效應正讓前景蒙上陰影,例如電腦晶片短缺及人力成本高漲等問題。
亞馬遜今天公布季度利潤下滑到32億美元,原因在於疫情、聘僱狀況和商品缺貨導致成本增加。亞馬遜表示,銷售額雖成長到1108億美元,但利潤僅約為去年同期淨利的一半。
亞馬遜執行長賈西(Andy Jassy)解釋公司必須花更多成本來維持營運時說:「我們一直以來都說,在提高短期利潤和維護客戶長期最佳利益之間做選擇時,我們會選後者。」
蘋果今天也公布財報,834億美元營收創下7月到9月季度的新高,當中有205億美元淨利,但數字仍不如分析師預期的847億美元。
疫情期間需求激增和美中貿易戰等多重因素導致的半導體缺貨問題衝擊全球產業,從科技企業到汽車製造商都不能倖免。
韋德布希證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艾夫斯(Daniel Ives)說,這些企業面臨的問題是「供應鏈烏雲」,影響遍及「每一家科技、汽車和消費類大公司」,包括亞馬遜。
艾夫斯在寫給投資人的信裡說:「這不是需求問題,而是蘋果和所有其他科技/消費公司在年底假期季節來臨前仍視若無睹的供應問題。」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財報會議中表示,供應問題一部分在於晶片缺貨,以及與疫情有關的東南亞製造業停擺,「幾乎影響到我們所有產品」。
本週稍早,科技企業Alphabet宣布季度營收達65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1%,獲利達189億美元。微軟公司(Microsoft)的季度獲利也因雲端運算需求增加而成長,達205億美元,營收則比去年同期增加22%。
臉書公司(Facebook)公布的第3季利潤成長到92億美元,年增17%。推特(Twitter)則出現季度虧損,主要是因為在一項訴訟中支付超過8億美元和解金;這項控訴聲稱投資人在關於推特用戶成長減緩的問題上被誤導。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蘋果晶片供應鏈吃緊 庫克:嚴重影響年底購物季銷售
2021-10-29 17:05:10蘋果公布今年第4季財報,上個季度因為供應鏈問題,導致蘋果公司損失60億美元(約新台幣1685.4億)營收,這也是自2017年5月至今,首次未能超越市場預期。蘋果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表示,主因是供應鏈緊俏問題難以解決,疫情蔓延讓工廠交貨延遲,而晶片荒的情況依然持續,對於年底購物季銷售的影響將更嚴重。
-
蘋果Q2營收亮眼 中共封控損失上看80億美元
2022-04-30 16:09:2328號,蘋果公布第2季財報,業績表現亮眼,獲利和銷售雙雙創下紀錄。不過,蘋果預期中共封城和晶片缺料將影響供應鏈,預估到6月底,衝擊單季營收約40億到80億美元。
-
中共封城 蘋果估衝擊營收40至80億美元
2022-04-29 13:26:14蘋果公司今天凌晨公布季度財報,儘管供應鏈受限,iPhone、Mac、穿戴等營收均創同期新高,整體營收也創高,不過,蘋果預期中共疫情封控和晶片缺料影響供應鏈,預估到6月底衝擊單季營收約40至80億美元。
-
中國供應鏈受限 蘋果估衝擊本季營收40至80億美元
2022-04-29 10:28:27蘋果(Apple)今天凌晨公布季度財報,儘管供應鏈受限,iPhone、Mac、穿戴等營收均創同期新高,整體營收也創高,不過蘋果預期中國疫情封控和晶片缺料影響供應鏈,預估到6月底衝擊單季營收約40至80億美元。
-
蘋果Q2營收亮眼 陸封控俄烏戰爭成Q3隱憂
2022-04-29 17:39:4228號,蘋果公布第2季財報,業績表現亮眼,獲利和銷售雙雙創下紀錄。不過,供應鏈的問題仍然困擾著蘋果。28號,蘋果盤後交易下跌超過2%。
-
中國製造變印度製造!蘋果計畫20%產能轉至印度
2020-05-12 17:43:28中共肺炎病毒,加速製造業思考供應鏈多樣化,近期美中態勢升溫,成為導火線,印度媒體報導指出,蘋果正計畫把將近五分之一的產能,從中國轉移到印度,未來五年內投資規模達到 400 億美元,也可能使印度,成為蘋果商品最大出口國。
-
中國光谷重災!日經:封城重擊「中國製造2025」心臟
2020-02-14 17:38:24武漢肺炎疫情,中共內部不斷批露各項消息,產業面的影響也逐漸擴大,日經新聞報導,中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重創「中國製造 2025」的心臟,員工無法返回上班,對汽車製造,還有投入大量資金,研發的高科技產業,都造成影響。
-
勇哉台灣驚奇不斷!新唐人嚴選2021台灣十大新聞
2022-01-01 18:29:25勇哉台灣驚奇不斷!新唐人嚴選2021台灣十大新聞
-
上海昆山封控 和碩.廣達.仁寶蘋鏈擴大停工
2022-04-14 16:14:41中共對疫情的封控升級,已經衝擊蘋果供應鏈,繼iPhone第2大代工廠和碩12日宣布上海、昆山廠停工之後,生產MacBook的廣達昨天也公告上海廠停工;另外,生產iPad的仁寶位在昆山的5間子公司,昨天(13日)也宣布配合當地政府升級防疫措施。
-
非陸產能比例增!鴻海.緯創擴大越南.印度布局
2021-02-26 18:36:43科技大廠持續增加非中國生產比重,擴大在東南亞的布局。上個月,越南政府批准鴻海子公司的擴廠計畫,鴻海又在當地招募1千名的員工。緯創也積極在越南以及印度的布局,預估今年底,全球非中國生產比重將達5成。
-
財經趨勢4.0|台積五月再寫驚奇!三星苦追台積電 汰換高層人事!
2022-06-11 16:32:45牽動全球供應鏈神經,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股東會,在6月8日召開。董事長劉德音強調,台積電進入高結構性成長,今年營收預期成長大約30%左右,公司擴廠大部分仍在台灣,但也將延伸到美國跟日本。
-
各界憂蘋果供應鏈染紅? 展望2022台廠不悲觀!|2021十大新聞
2022-01-03 08:24:13各界憂蘋果供應鏈染紅? 展望2022台廠不悲觀!|2021十大新聞
-
財經趨勢4.0|台積電一奈米傳落腳高雄!|亞馬遜頻買媒體站隊?收購Wondery進攻Podcast引爭議
2021-01-02 14:34:43亞馬遜近期宣布,收購網路廣播Podcast新創公司Wondery,引發討論。原因是在於:針對大選舞弊爭議訊息,美國主流媒體是刻意忽略,而由亞馬遜CEO貝佐斯所持有的《華盛頓郵報》,甚至發表社論,支持拜登入主白宮。使得這項收購案,格外受到關注。
-
騰訊擬收購遊戲公司Sumo 遭美國調查
2021-10-30 23:45:44中國騰訊宣布以12.7億美元收購英國遊戲公司Sumo,但Sumo公司29日表示,美國國安小組正調查這筆交易,可能對騰訊造成打擊。Sumo的客戶及合作夥伴包括微軟的XBOX遊戲工作室、蘋果公司、Alphabet的谷歌等。
-
中國限電衝擊運輸需求 加劇全球供應短缺危機
2021-09-28 21:40:00中共當局突如其來的限電措施,導致工廠被迫減產或停工,進一步威脅供應鏈。外資報告分析,在全球低庫存的環境下,貨運供應持續緊俏,全球市場都將感受供應短缺的壓力。
-
蘋果計畫20%產能轉至印度 中國製造變印度製造!
2021-09-04 21:21:32肺炎疫情,加速製造業思考供應鏈多樣化,近期美中態勢升溫,成為導火線,印度媒體報導指出,蘋果正計畫把將近五分之一的產能,從中國轉移到印度,未來五年內投資規模達到 400 億美元,也可能使印度,成為蘋果商品最大出口國。
-
蘋果或面臨斷貨 鄭州也封城!富士康復工受矚
2020-02-14 17:40:00隨著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中國杭州、鄭州陸續宣布實施封閉管理,外界憂心,恐怕影響鴻海旗下富士康位在中國鄭州的組裝廠,而包括富士康、廣達、英業達、樂金顯示器(LGD)等蘋果供應商,也對外媒彭博透露,準備在10日全面復工,不過,蘋果公司已經關閉了所有在中國的門市,而這將對iPhone的產能與銷量帶來多大衝擊?馬上帶您了解。
-
疫情延燒市況過度樂觀?手機廠下修5G元件訂單
2021-09-04 20:33:38疫情嚴峻,有別先前5G手機市場的樂觀預估,傳出市場需求現在是快速降溫,更有手機品牌廠率先砍單,下修5G元件訂單,幅度超過1成,資策會分析師對今年5G市況也較為謹慎,全年5G手機出貨量,不排除有調整可能。
-
中國光谷慘烈 日經:重擊「中國製造2025」心臟
2020-03-22 13:49:29歡迎回來。武漢肺炎疫情,中共內部不斷批露各項消息,產業面的影響也逐漸擴大,日經新聞報導,中國武漢新型冠狀(中共)病毒,重創「中國製造 2025」的心臟,員工無法返回上班,對汽車製造,還有投入大量資金,研發的高科技產業,都造成影響。
-
台經長憂中共封城 外媒指供應鏈衝擊超過前兩年
2022-04-14 13:48:15新聞開始先來關心,中共封城,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表示,目前台商多是用既有庫存、移轉生產或直接停產來應對,但如果真的停產也勢必會延期交貨,進而影響供應鏈運作,而外媒也引述專家說法表示,中共封控引發全球供應鏈混亂,影響甚至超過先前2020、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