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性生首胎約31歲 逾45歲孕婦破5百人新高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1 月 15 日訊】台灣新生兒人數不斷下探,加上產婦朝向高齡化發展,連帶讓早產兒比率不減反增。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台灣女性生下第一胎的平均年齡,在2019年突破31歲,數字逐年攀升;另外,45歲以上的孕婦人數,2020年更首度超過500人,數字是10年前的3.8倍。

影像紀錄成長過程,兩個小baby一男一女模樣超可愛,光看照片很難想像,他們都是懷孕26週就出生的早產兒,新手爸媽迎接這對雙胞胎,坦言真的措手不及。

早產兒小勗小語爸媽:「第一次回診的時候,就是剛好一上車,那時候也沒有帶呼吸器,因為都放在家裡,所以就是一上車他馬上就(臉)發黑了,那次真的是非常緊急,那時候(醫護)有教這個(捏拍腳掌),所以我們就反應很緊急,就把他捏下去之後,他大哭之後就救回來,不然那次可能就那個(沒呼吸)了。」

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 鄭玫枝:「早產兒的媽媽裡面,高齡產婦的比例其實很高,高到有三成,當寶寶一出生下來他第一個要能夠呼吸,可是他一生下來的時候,他的肺部不成熟,所以常常沒有辦法自己有足夠的呼吸。」

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台灣女性生下第一胎的平均年齡,在2012年首度突破30歲大關,近五年來一路成長,更在2019年超過31歲,數字逐年攀升;另外,45歲以上的孕婦人數,也從2016年的3百多人,持續向上增加,2020年更首度超過500人,數字是10年前的3.8倍。新生兒人數不斷下探,加上產婦朝向高齡化趨勢發展,連帶讓早產兒比率持續增加。

國健署副署長 魏璽倫:「所以高齡產婦其實增加,本來就是誕生早產兒的高危險群,(國健署)可以努力提供的就是,在跟家裡回到家裡那一段,跟照顧者銜接那一段,那提升照顧者的技能,提升照顧者的技能,所以能夠把早產寶寶追蹤到兩歲。」

口號:「早產兒居家照護,醫護齊守護。」

為了降低早產兒失能和死亡風險,國健署除了建立幼兒專責醫師制度,也推出居家照護,目前全台有五家醫院先行試辦,期盼未來能擴展到各縣市,讓每位早產兒都能被妥善照顧。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