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關注台灣四大公投 深入分析評估影響衝擊

英媒關注台灣四大公投 深入分析評估影響衝擊(圖/新聞合成圖)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2 月 07 日訊】包含「重啟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及「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遷建」的四大公投案,即將在12月18日舉行投票。此次公投時間點特殊,因此外界認為公投結果不僅與台灣的內部政治相關,也將牽動台美關係。

《BBC中文網》整理了台灣此次公投的爭議重點,並採訪了各方專家學者,分析這些議題將如何影響台灣的政治與社會。

四大公投案中,最受大眾矚目的便是萊豬議題。輿論普遍認為,該公投的結果將對台灣正在申請加入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或者「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造成很大影響。

台灣外交部表示,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地區(包含香港)都開放符合安全標凖的萊豬進口,台灣也早在馬政府時代就允許含微量萊劑的美牛進口,而且CPTPP的每個成員國都同意進口萊豬,各國都在關注台灣的態度,美豬進口也是台美之間的重要議題。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說,政府開放萊豬進口,是要宣示台灣的食品檢驗標凖與國際同規,而吃與不吃的選擇權最後仍在消費者手上。為了落實人民的選擇權,豬肉的來源在上、中、下游通路,都會明確地記錄與標示。至於學生的營養午餐、軍人的伙食等團膳,食用者沒有選擇權,因此排除食用萊豬。

「時代力量」則不認同政府將萊豬和CPTPP直接掛鉤。他們說,英國今年1月申請加入CPTPP,但英國並未開放萊豬。國民黨中國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也投書媒體,台灣能否加入CPTPP的關鍵,在於未來能開放多少市場,萊豬應該不會是CPTPP成員國在乎的項目。

中經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之前向《BBC中文網》解釋,TIFA一直是目前台美之間最重要的經貿議題平台,而美豬、美牛等議題向來是TIFA會議多年討論的問題。但她當時也說,重啟TIFA以後,離雙邊洽談「台美雙邊貿易協議」(BTA),甚至是「台美自由貿易協議」(FTA),還有一大段距離,因為兩者都涉及更複雜且敏感的關稅談判與市場開放問題。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在最近一場會議上分析,假設反萊豬的公投通過,將會衝擊台美雙邊的貿易和外交關係,關於TIFA的會談可能被擱置。對於葛來儀的說法,台灣政府官員稱其「相當地反映了現在美國產官學界的看法。」

不過,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南樂(Lev Nachman)向《BBC中文網》表示,他認為近幾個月來台美關係升溫,即便「反萊豬」公投通過,也不會如輿論預想的,雙邊關係嚴重受損。他說:「如果再早半年,我的答案可能會不同」。

無論公投結果為何,都已經在台灣掀起激烈的政治鬥爭。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對《BBC中文網》說,他認為此次公投更像是藍綠互相動員操兵的戰場,而非台灣政治民粹化的結果。他分析說,從去年總統大選國民黨敗選,韓國瑜在高雄被罷免,到今年台灣基進黨的陳柏惟被罷免,這次公投案只是另一場藍綠對決的表現。

新唐人亞太電視 李翊弘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