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署公佈2020年臺灣珊瑚監測調查成果 籲守護海洋資源

2021珊瑚群聚評估結果(圖/海保署提供)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1 月 14 日訊】2020年珊瑚礁於因海水溫增高而白化的現象,海保署2021年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進行臺灣周邊及離島31個地點62處珊瑚覆蓋率及藻類與珊瑚比例調查,有33處狀態穩定,仍有7處失能,需要加強維護。

參考國際近年珊瑚礁評估方式,調查團隊將臺灣珊瑚群聚分成四級,並加入藻類數量指標,透過珊瑚(硬珊瑚與軟珊瑚)覆蓋率除以藻類(大型藻與毛叢藻)覆蓋率所得出比例,較能顯現珊瑚與藻類的相對優勢,提供客觀評估珊瑚保育成效的科學基礎,也易於管理者及社會大眾瞭解與感受珊瑚的健康狀態。
此四級包括:
1. 珊瑚覆蓋率>50%:健康。
2. 珊瑚覆蓋率30-50%或珊瑚/藻類比例>0.5:穩定。
3. 珊瑚覆蓋率10-30%且珊瑚/藻類比例≦0.5:衰退。
4. 珊瑚覆蓋率<10%且珊瑚/藻類比例<0.1:失能。

國外研究結果顯示10%的硬珊瑚覆蓋率是珊瑚礁碳酸鈣生產的最低閾值,因此將覆蓋率低於10%的礁區列為已失去珊瑚礁特有及關鍵的結構與功能,縮寫為失能。
調查結果顯示,東海岸的珊瑚群聚狀況相對最為健康,北部、南部及澎湖穩定,但是北部的卯澳、南部的萬里桐及小琉球部分地點屬於失能,推測原因包括人為活動破壞、污染、土地開發與廢水排放過度,或是遊憩活動的踩踏或破壞所導致,再加上近年愈加嚴重的氣候變遷衝擊,都影響甚鉅。

本計畫於各地舉辦5場工作坊,培訓73人學習利用人工智慧輔助影像分析的「珊瑚網」,培養更多珊瑚公民科學家和促進社區參與。海保署將持續進行珊瑚礁監測調查,與各學術單位、政府機關合作進行保育及復育,透過辦理「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支持在地團體進行公民科學、清除珊瑚礁覆網及珊瑚復植,帶動地方民眾參與及實踐海洋保育行動。
海保署強調,「珊瑚礁區你該注意的8事」:不踩踏、不揚沙、合格玩家、保持適當距離、海洋友善防曬、不餵魚、不吃珊瑚礁魚、減塑行動。呼籲民眾共同守護美麗的珊瑚、維護海洋環境。
(新唐人亞太電視 李涓榕 整理報導 / 責任編輯:)
相關新聞
-
豪雨造成土石流入海 珊瑚遭泥沙覆蓋
2018-09-13 22:41:23這陣子南部的豪雨,也讓海底的珊瑚出現危機!有潛水教練最近在後壁湖潛水,赫然發現海床覆蓋了一層泥沙,約有3公分厚,原本亮麗繽紛的珊瑚,失去了原有的光采.潛水教練說,從來沒看過這麼慘的,懷疑是豪雨造成土石流,把泥沙帶進大海。
-
海生館企鵝新生準備中!企鵝肚上的小黑洞「孵卵斑」大揭密
2021-09-16 15:26:14一年一度的企鵝繁殖季即將到來。入館參觀的民眾將得以觀察到叼著石頭示愛及各種在企鵝繁殖季中會出現的逗趣場景,這時的屏東海生館除了充斥著團聚的氛圍外,還多了一份濃濃的浪漫甜蜜。
-
海保署推廣藍鯨科普教育 舉辦「2020擱淺藍鯨處理成果發表會」
2020-10-24 19:55:31今年元月初,在臺東長濱海岸所發生的擱淺藍鯨,是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筆藍鯨正式擱淺紀錄,為了讓大眾可以瞭解其重要的意涵及價值,海保署在國立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2020擱淺藍鯨處理成果發表會」活動,現場揭露了藍鯨的救援過程和骨骼處理方式,個體身世來源及生理狀態,讓聽眾們莫不嘖嘖稱奇。
-
墾丁微解封首日!人潮稀少 業者盼「+0」後再開放
2021-07-13 22:32:26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延長三級警戒,但今天(13日)起「微解封」,南台灣極受歡迎的墾丁,開放日首日卻遊客稀少,雖然墾丁大街夜市16日將開始營業,但部分攤商業者希望疫情清零再開放比較適合。
-
百變的海底色彩精靈 海生館全新展示鰕虎魚
2022-04-16 18:43:37屏東海生館台灣水域館第二季活動全新展示「虎年最鰕趴」-百變鰕虎魚介紹,海生館鰕虎是少數所含魚種數超過千種以上之魚科,隨著種類不同而多變,從溪流、河口、砂岸、岩岸至珊瑚礁區均有;且隨生長環境的不同,在外型及色彩表現上各具特色。
-
《企鵝不太乖也很好》海生館繪畫募集起跑
2020-10-29 17:16:24屏東海生館自10/24起推出《企鵝不太乖也很好》繪畫募集活動,邀請大小朋友到海生館繪畫企鵝主題;不設限任何方式,用最恣意的想像畫出企鵝各種樣貌。希望透過活動,讓民眾能關注甚至了解企鵝的生態。
-
屏東海生館《共生的海洋日常》登場 全新亮點生物構築共生風景
2021-11-03 19:24:35屏東海生館冬季全新活動《璀璨之海:共生的海洋日常》自即日起登場,將帶領民眾到海平面下認識互相依存的海洋生物。除此之外,隨著今年企鵝寶寶陸續誕生,屏東海生館也推出企鵝寶寶寫真展,首度公開今年新生的企鵝寶寶珍貴畫面。
-
與企鵝近距離接觸!屏東海生館餵食體驗限量開搶
2022-01-20 22:42:52屏東車城海生館,去年首度推出的餵食企鵝體驗,今年再度復出,開放2月到6月,每天限量8個名額。遊客可以進入企鵝區,近距離餵食企鵝,還能與企鵝拍照,是難得的體驗,活動才開放立刻秒殺,2月和3月的名額已經額滿。
-
優游小琉球嶼厚石裙礁 探尋海龜身影
2021-12-30 22:09:23屏東小琉球嶼的東南沿海,在大福漁港和海子口之間,沿岸有綿延不絕的厚石裙礁,用空拍俯瞰就像海岸穿上了一片片的百褶裙,景色非常壯觀,在這裡幸運的話還可以看見可愛的海龜,透過鏡頭帶您去看看。
-
開設農事培力坊 屏縣讓身障者有一技之長
2022-01-14 22:39:12歡迎回來,去年8月屏東縣府勞動暨青年發展處,與社會處跨局處合作,在原本潮州國小崙川分校,成立「屏東縣智青農事培力坊」,經過4、5個月的培訓,已經可以透過農活自食其力,屏東縣長潘孟安(13日)也到田裡,跟身障學員們一起採收,分享豐收的喜悅。
-
造景「樹西瓜」 用鋸子鋸才吃得到的果肉
2018-12-21 21:40:03您聽過樹西瓜嗎?樹西瓜景觀價值高,顧名思義,就是長在樹上的果實,很像西瓜,但要吃它可不容易!得用鐵鋸子鋸開,才能吃到堅硬皮殼裡的果肉,12月正值盛產期,屏東有一位青農林朝聰,家中庭園的樹西瓜,結實纍纍,一起去看看。
-
「牛奶果」可愛討喜 屏東青農衝高價種出心得
2019-03-22 21:42:39歡迎回來,你吃過牛奶果嗎?外表看起來像蘋果,吃起來口感卻有點像柿子,橫切後,裡面果肉,呈星星形狀,汁液像牛奶,因此也被稱為牛奶果或星蘋果,這個來自東南亞的品種,屏東有位青農,9年前就開始栽種,現在每年都果實纍纍,今年市價更是喊到一顆要賣到百元,現在就透過鏡頭來看看。
-
美日科學家首登台灣太平島!多個驚訝發現
2017-09-07 20:59:48首次有國外科學家登上台灣太平島!科技部率領24名國際科學家,昨天搭乘空軍C-130運輸機,到太平島勘查,他們很驚訝當地能產出淡水,擁有特別的生態和環境,考慮常駐進行研究。
-
張清溪辭世各界緬懷 一生致力傳真相喚良知!
2022-01-14 22:05:14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張清溪,昨天(13日)辭世,他被媒體形容是「全台灣的經濟學老師」,台大經濟系推崇他對經濟學界的卓越貢獻。張清溪早年積極投入台灣社會改革,後來修煉法輪大法,與妻子在大法中受益,致力傳遞大法的美好。
-
耕耘七年有成 台灣貓山王榴槤終問世
2020-05-22 21:22:38想吃「貓山王」榴槤不用出國了,屏東崁頂果農魏德義兄弟,在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輔導下,克服氣候環境,成功種出「貓山王」榴槤,口感、品質佳,每顆可達2000元,預計7月份量產。
-
屏東農民種印加果 推廣高經濟養生作物
2019-10-15 21:42:53你有看過印加果嗎?它原產自南美洲,最近在台灣,陸續有人種植,是實用性很高的經濟作物,屏東里港有農友種植成功後,覺得它的營養及經濟價值很不錯,希望推廣給更多人。
-
高附加價值印加果 果農自種自吃大力推廣
2020-04-20 21:43:13印加果原產於南美洲南部的熱帶雨林,是一種木質藤本油料植物,它的種子具營養價值可以做成植物油,近年台灣有不少農民投入培植,屏東有位陳先生,將檳榔園砍掉改種印加果,除了自己榨油食用之外,也熱心推廣希望更多人加入種植行列。
-
185沿山秘境「勝利門」述說隘寮社區歷史故事
2020-04-22 21:49:32屏東185沿山公路,貫穿著許多鄉鎮和部落,風光明媚秀麗,其中有一處秘境「勝利門」,近幾年來才逐漸被遊客熟知,路過必打卡,原因為何,帶您一塊探尋。
-
台首奪「世界最佳黑巧克力」屏東拿下七金
2019-11-22 08:08:32歡迎回來,有「巧克力界奧斯卡」之稱的世界巧克力大賽全球決賽 ICA,18 日晚間在瓜地馬拉舉辦頒獎典禮,台灣屏東兩家業者,一口氣拿下 7 金 26 銀 5 銅的佳績。屏東縣長潘孟安在臉書宣布好消息,福灣巧克力更是替台灣首度拿下「世界最佳黑巧克力」,農委會也在官粉公佈影片,獎項得主徐華仁說,可可成為當地取代檳榔的經濟作物,減少水土流失,也可以採用自然農法,對環境對農民都非常友善。
-
屏東縣公布五確診足跡 潘孟安籲勿以訛傳訛
2021-05-22 20:44:36今天屏東縣公布有5名確診者,縣內累計達6例,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公布確診者足跡,縣長潘孟安表示已因應三級措施,做病床、救護車等相關盤查,也呼籲民眾切勿發布不實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