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海外華語文教學 曾厚仁:台灣為最佳選擇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1 月 15 日訊】全球華語文熱潮興起,加上中共利用孔子學院滲透歐美校園被曝光,遭歐美抵制,台灣政府與民間積極爭取海外華語文市場擴展的契機。台美在2020年簽署的「台美教育倡議」,在共享自由民主價值下,台灣將在美國華語文教育扮演重要角色。
在世界各地,學中文的人數越來越多,台灣與美國在2020年簽署「台美教育倡議」,深化雙方的教育交流,在這項架構下,學術交流基金會15日舉辦了「華語教育在美國」研討會,吸引不少教育相關人士參與。
美國在台協會副處長 柯傑民:「一起拓展台灣的中文教學,讓更多美國人接觸到來自台灣的中文教學以及台灣好客熱情的文化。」
中華民國外交部政務次長 曾厚仁:「當我們看到有一些國家,利用它語言教學作為滲透以及侵蝕民主社會的手段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挺身而出,提供民主理念相近的國家,在華語教學上更好的台灣模式。不僅是教育層面的合作而已,也是在價值面以及安全面的最佳選擇。」
隨著中共利用孔子學院滲透西方校園被持續曝光,遭歐美抵制,越來越多孔子學院被關閉,中華民國僑委會積極在歐美設置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
中華民國僑委會副委員長 呂元榮:「我們在美國及歐洲已經成立了18所(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今年更將在美國,也更將要成立增加21所,預計我們在4年之內要累計達到100所。」
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 那原道:「孔子學院有其他的目的,它們的目的不只是教育,還為了要擴大一些政治價值觀或政治目標。而對於台灣來說,向美國學生分享台灣的文化與語言,需要從心底。這需要來自在地人民與台灣本身的優秀教育體系,能夠與美國的學生與大學分享個人經驗。」
隨著華語文熱潮興起,台灣政府與民間積極爭取海外華語文市場擴展契機,教育部、外交部與僑委會已經整合跨部會資源,正在向行政院提出華語教育2025跨部會整合型多年期的計畫。在自由民主共享價值下,台灣將在美國華語文教育扮演重要角色。
新唐人亞太電視 池千里 趙庭譽 台灣台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
俄出兵烏克蘭 澳洲總理警告中共:不要妄想台灣
2022-02-24 20:42:26各國密切關注俄烏局勢,澳洲總理莫里森24日接受訪問時表示,包括中共,都在仔細觀察情勢發展和各國對俄羅斯的制裁。至於台灣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遭鄰國入侵的對象,莫里森重申澳洲立場,呼籲中共不要妄想。
-
鳳凰衛視被認定為中資 傳5月將撤出在台據點
2022-04-06 14:10:35歡迎回來,鳳凰衛視台北站傳出將在5月14日關站,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鳳凰衛視的陸資股權佔比達四成以上,已在去年祭出行政處分,要求在今年5月14日前,限期改善。
-
中共喊「撤僑難」 封殺台撤僑成功消息
2022-03-01 11:54:17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超過五天,眼看著各國政府將本國僑民紛紛接離烏克蘭,中共卻改口稱撤僑規劃無法執行,「鼓勵中國公民自己前往烏克蘭鄰國」。而在台灣僑民的部分,中華民國外交部28日表示,在外館和貿協的合作下,總計已有36名國人離開烏克蘭,目前還有17人滯留在烏克蘭境內,正規劃第2梯次的撤僑專車,儘速安排受困國人離境。不過,台灣撤僑的消息,遭到中共封殺。
-
烏克蘭國會TG:遭侵首日就獲遙遠台灣相挺
2022-04-19 08:52:32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烏俄局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超過50天,烏克蘭國會18日在Telegram上轉發照片,公開感謝台灣。在這張照片是來自,17日「台灣烏克蘭陣線 」在台北舉辦的聲援活動,旗幟上以正體字寫「烏克蘭加油」,並用英文寫台灣支持烏克蘭。烏克蘭國會發文寫到表示「從遭受到俄羅斯入侵的第一天起,就得到遙遠台灣的支持」「烏克蘭未來的奮鬥仍在繼續,我們感謝來自世界各地的支持!世界與我們同在」,台灣援助烏克蘭人民,短短1個月就募集新台幣9.3億元,另外,還募集650噸物資,動員2000多位志工協助。在戰爭爆
-
俄羅斯承認烏東分離地區主權 學者:中共很尷尬
2022-03-03 13:04:02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今天舉辦「從烏克蘭危機看全球及台海情勢」座談會,學者認為,俄羅斯承認、建交烏克蘭分離地區兩共和國,中國應沒料到,這舉動也會令人聯想到台灣。
-
台灣不是烏克蘭 但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2022-03-01 18:19:41台灣與烏克蘭的處境異同持續引發國際討論,立場差異往往影響對事實的詮釋。到底今日烏克蘭會不會是明日台灣?事實上主要取決於台灣從今日的烏克蘭獲得什麼啟發以及願意為明日做多少準備。強調美國對台灣的「堅定安全承諾」固然有助心安,但位處「捍衛自由民主、抵抗威權最前線」,台灣應可期待自己有不同格局的思維與作為。
-
學者看俄烏變局:越團結歐洲.越安全台灣.中共惡夢
2022-03-03 16:45:01國策研究院(2日)上午座談,討論「強權政治下的烏克蘭與台灣」中山大學教授郭育仁指出,美國不出兵烏克蘭,遭到不少批評,但也意味美國戰略重心明確放在印太,定調中共是戰略對手。接著看到他簡評,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的局勢影響。
-
中共作戰局局長換人 攻台三大致命難題
2022-04-19 16:03:03根據陸媒消息,中共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局長,在無預警下換了人。分析指出,作戰局局長主要負責對台灣作戰的方案,中共升高台海緊張之際,攻台將會面臨三大難題,記者王愉賀有更多說明。
-
王毅慕尼黑捅婁子 大唱尊重主權被酸「去和台灣說」
2022-02-22 16:29:45第58屆慕尼黑安全會議,20日在德國閉幕。俄烏危機是這次會議的主要焦點,不過,中共外長王毅在會中發表了一番,應當尊重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言論,引發熱議,國際人權律師奧斯洛夫斯基嘲諷王毅,去和台灣說。
-
成俄羅斯不友善名單 蘇貞昌:台灣是國家世界都知道
2022-03-08 17:15:46俄羅斯公布「不友善」國家與地區名單,台灣入列,引發各界討論。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受訪說,全世界都知道台灣是個國家,只是中共偏偏要用政治語言、動作,有些國家不想惹中共,也模糊以對。
-
否認台灣主權遭轟 法親共參選人再談台海議題改口了
2022-02-22 13:15:23法國將在四月舉行總統大選,法國共產黨總統候選人魯塞先前談台海議題,稱台灣屬於中國,引發法國各界輿論批評。魯塞再度被法媒質問對台灣議題的看法,他一改先前言論,稱法國維持一中,但須避免中共進犯台灣。
-
嚇阻北京效法俄國 美議員提法案若犯台就祭制裁
2022-03-03 16:47:49俄烏爆發戰火,部分人士擔憂中國恐效法俄羅斯,對台灣採取動作。美國聯邦參議員今天提出因應法案,若北京入侵、封鎖或以武力試圖改變台灣治理地位,將授權總統祭出金融制裁。
-
美軍事首長:台是防禦性島 美要讓中共知難而退
2022-04-08 15:08:32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7日舉行聽證會,美國防長奧斯汀與美軍最高軍事將領密利出席接受質詢。密利在回答如何威嚇中共,確保中共不會對台動武時表示,美國需要繼續協助台灣自我防衛,讓中共知道攻打台灣將是一個「非常、非常難以實現的目標」。
-
瑞典國會外交政策辯論 台灣民主獲跨黨派支持
2022-02-18 17:38:42瑞典國會16日進行年度外交政策的辯論,辯論中多次提到台灣,大多數政黨都提出對台灣支持的發言,瑞典外交部長林德也罕見地對台灣議題做出正面回應。
-
全球民主指數台灣居亞洲第一 共產中國接近末座
2022-02-11 11:45:42歡迎回來,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9日公佈2021年全球民主指數報告,前10名仍以北歐國家居多數,挪威蟬聯全球第1;而台灣排名躍進,在167個評比國家中排名第8、亞洲第1,台灣排名優於瑞士、美國、加拿大等多個歐美國家,在歷年來調查中表現最佳。而中共統治下的中國,被歸類於「獨裁」,今年民主指數2.21,在全球排名第148名,「接近墊底」。
-
吳釗燮推文嗆中共 每提台灣就撒謊有夠可悲
2022-03-26 14:07:37外交部長吳釗燮今天上午連續透過外交部官方推特(Twitter)發表兩則推文,痛批中共每次提到台灣就「滿口謊言」、「有夠可悲」,他還嗆北京乾脆直接宣稱「月球也屬於中國」算了。
-
蓬佩奧:美NDS應視中共敵手.承認台灣主權降風險
2022-03-30 16:41:38美國拜登政府發布新版NDS國防戰略報告,前國務卿蓬佩奧週一(28日)表示,應該把中共認定為「敵手」,側重在遏制威權主義、外交承認中華民國台灣主權,以及阻止中共的侵略。
-
俄侵烏給中共教訓:可預見將來 迫台統一辦不到
2022-04-11 16:54:24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中國可能武力犯台的諸多討論。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7日報導,這場戰爭給中國諸多教訓,當中包括可預見的將來,強迫台灣與中國統一是辦不到的。
-
CPTPP預計將談台灣入會案 外交部:做好準備全力爭取
2022-02-18 15:52:02焦點新聞來看到,先前媒體報導,CPTPP將在17日召開執委會,首度討論台灣、中共等新入會國的申請案,不過輪值主席國回應,召開的是資深官員會議,是否觸及入會申請案,要看18日會議情況。中華民國外交部發言人17日在例行記者會回應,相關會議及議程等各項訊息,由於CPTPP一向不對外公開,台灣方面不便評論,但各相關單位密注掌握進展,持續做好自身的準備,全力爭取成員國支持,及早達成入會目標。
-
美國將推印太經濟架構 美助卿:無意讓中共參與
2022-02-18 17:38:18歡迎回來。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今天在一場電話會議上表示,美方正在與印太地區有相同願景的盟友進行對話,準備成立印太經濟架構,並透露,不打算讓中共參與。在回應中共犯台威脅時,康達指出,依據台灣關係法,美國將抵制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高壓手段,而危及台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