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今年來市值增1036億美元 居全球10大廠之冠

台積電今年來市值增1036億美元 居全球10大廠之冠(圖/新聞合成圖)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1 月 17 日訊】台積電創新天價,收在新台幣683元,今年來市值激增1.76兆元。若以台積電ADR計,今年來市值增加1036億美元,增幅達16.55%,在全球前10大市值企業中高居第1。
台積電在外資持續買超1萬9185張拉抬下,今天股價表現強勁,開盤跳空達685元,一舉飛越去年1月21日679元高價,創新天價,盤中進一步揚升至688元,終場收在683元,上漲11元,市值攀高至17.71兆元。
台積電(2330)今年來股價大漲68元,漲幅11.05%,市值增加1.76兆元,貢獻大盤指數約569點,為台股多頭指標。
觀察台積電ADR表現,比現股更加強勢,不僅領先於1月13日盤中創下145美元新天價,以14日收盤價140.66美元計,市值攀高至7294.6億美元,躍居全球第8位,今年來市值大增1036億美元,增幅達16.55%,更在全球前10大市值企業中高居第1。
因台積電ADR相對強勢表現影響,台積電ADR溢價幅度擴大至13.71%。分析師王兆立認為,台積電ADR溢價幅度擴大,意味著美國的投資人比台灣的投資人更愛台積電,願意給予比台灣市價更高的價格。
王兆立表示,台積電去年深受地緣政治影響,擴大全球投資,市場投資人憂心台積電毛利率恐面臨沉重壓力,壓抑台積電股價表現,於去年1月21日創下679元天價後,進入中段整理,最低還一度下探518元。
王兆立指出,台積電去年8月全面調漲代工報價,今年美元營收可望成長25%至29%,增幅將高於晶圓代工業的20%平均水準,市占率將進一步擴大,晶圓代工業龍頭地位穩固,長期毛利率將達53%及以上,優於預期,是推升台積電今年來股價展開新一波漲勢的主要動力。
王兆立表示,美國今年來升息疑慮升高,影響科技類股表現,包括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Alphabet、亞馬遜(Amazon)、Meta及輝達(NVIDIA)今年來股價紛紛下挫,台積電ADR卻逆勢勁揚16.55%,表現格外亮眼。
英特爾(Intel)今年來股價雖然也有不錯表現,上揚8.56%,市值攀升至2265.3億美元。王兆立指出,台積電今年來市值已大增1036億美元,若加計去年增加的1377億美元,台積電1年多增加的市值便比英特爾市值還多,英特爾有意爭食台積電晶圓代工市場,投資人似乎已經以實際行動表達對結果的看法。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台積電超越中國科技巨擘 市值6000億美元亞洲最高
2022-01-26 16:35:58華爾街日報報導,隨著全球半導體需求不斷增長,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TSMC)市值達到6000億美元,成為亞洲最有價值公司。
-
晶圓代工股價齊揚 聯電創新天價台積電攀4個多月高
2021-09-03 11:08:23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及聯電今天股價同步走高,台積電一度達新台幣619元,創4個多月新高,市值突破16兆元。聯電達68.8元,再創新天價。
-
蘋果市值破3兆美元 蘋概股帶動台股創新高
2022-01-04 13:07:04美股四大指數2022年開盤首日全數收漲,其中科技股表現亮眼,蘋果市值也在3日盤中一度突破3兆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家達成這個成就的企業。蘋果市值創新高,也帶動蘋概股狂歡,除了台積電ADR大漲7.1%外,今天台積電股價更一度衝高至656元,大漲25元,漲幅約3.9%。台股盤中一度攻上1萬8千5百點,再創歷史新高,截至中午12點,台股來到1萬8千456點。
-
台積電進入高結構性成長 劉德音:擴廠大多在台
2022-06-08 13:15:37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重量級股東會今天(8日)召開。受疫情影響以直播進行。儘管半導體產業傳出雜音,加上地緣政治等因素紛擾。董事長劉德音強調,台積公司正進入高結構性成長的幾年,去年公司的營收成長24.9%,今年預期成長大約30%左右。台積電大部分的擴廠投資,仍會持續在台灣,但也將延伸到美國跟日本。
-
台積電三年投資千億美元 晶圓雙雄2022啟動搶人大戰
2021-12-27 14:12:30國際間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國內晶圓雙雄是消息不斷,傳出台積電下一步投資可能落腳台中,明年也要大舉徵才,聯電方面也因應產能持續擴大,明年要號召兩千名新人加入。
-
台積電N5A技術搶車用商機 自駕晶片成超級電腦
2021-09-22 22:16:04財經訊息另外來看到,電動車產業如今可以說可以下一波科技產業成長動力,尤其車輛訴求高度自動駕駛功能,也成為重要商機,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今年宣布將推出5奈米強化版技術,切入車用市場,外界預估有望搶奪先機。
-
台積電2奈米2025年量產 魏哲家:展示技術領先
2022-06-17 16:41:57台積電一年一度的北美技術論壇,今年重新採取實體方式舉行,並由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親自宣布,2奈米研發最新進度,在效能跟功耗方面都大幅提升,預計2025年量產,也將正面迎戰競爭對手三星、英特爾。
-
台積接蘋果射頻接收器大單!韓媒曝三星專利IP落後
2022-02-22 15:19:39再來看到,南韓三星和台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競爭激烈,三星預期今年上半年開始量產3奈米製程GAA技術,期望領先台積電,但是南韓媒體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三星缺乏3奈米GAA製程相關專利,是否能滿足客戶要求還有待觀察。
-
漲價效應!外資力挺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目標價1035元
2022-01-03 13:16:14新聞開始先來關心,2022年台股第一個交易日,今天(3日)開紅盤,「護國神山」台積電更是大漲,外資上調目標價,看好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加上下半年3奈米產能開出,有望帶動未來獲利,2022年第一個交易日,台積電股價漲幅超過2%,市值也衝上16兆元新台幣。
-
台積電三年投資3.1兆新台幣 2022穩坐龍頭
2022-01-08 15:58:50歡迎回來,台積電今年將展開投資建設台灣高雄廠、日本熊本廠,市場傳出,未來台積電資本支出規模,從原先的一千億美元提高到一千一百二十億,換算超過三兆新台幣的規模。產業分析師力挺台積電先進製程技術領先,預估到2025年,依舊坐穩全球晶圓代工的龍頭地位。
-
美國傳要求提交「機密數據」台積電首回應:非強制性
2021-09-30 22:20:55外媒報導美國商務部,傳出要求台積電等晶片製造商,提供客戶資料在內的商業機密,引起業界高度重視。尤其擔心可能影響台積電議價能力,下午國發基金與業者確認,表示美方的要求並非強制性回覆,並且台積電也表達,一定不會損及客戶及股東權益。
-
晶圓雙雄2022大舉徵才 台積電三年投資千億美元
2022-01-01 15:58:40國際間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國內晶圓雙雄啟動搶人大戰,傳出台積電下一步投資可能落腳台中,明年將大舉徵才,聯電方面也因應產能持續擴大,明年要號召兩千名新人加入。
-
矽晶圓迎空前盛況 8吋.12吋報價漲幅達雙位數!
2022-01-17 13:19:56半導體大廠,進一步擴大資本支出,也讓市場預期,上游矽晶圓供給,可望持續吃緊,市場指出國內台勝科、合晶在內業者,今年第一季報價明顯上揚,像是8吋、12吋矽晶圓,第一季漲幅雙位數,全年漲幅可能高達2成以上。
-
半導體「兆世代」揭幕 業界:未來10年台灣機會大
2021-12-03 20:26:24今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將寫下新紀錄,也讓各界討論未來成長機會,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週五論壇上致詞表示,過去台灣在摩爾定律隧道內發展,但隧道外存在更多可能性,喊話台灣已經站穩業界領導地位,預估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破1兆美元。
-
台積電2奈米有機會落腳中科?晶圓代工漲價潮還沒完
2021-09-02 14:15:28全球晶片荒問題蔓延,產業界更是供不應求,繼台積電調漲報價後,包括南韓指標業者三星也加入漲價大軍,外資券商預估報價漲勢,可能還沒結束,預估明年再調漲6%,也帶動相關業者市場表現。
-
台積五月再報喜!劉德音:進入高結構性成長
2022-06-11 15:36:40首先來看到,牽動全球供應鏈神經,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股東會,在6月8日召開。董事長劉德音強調,台積電進入高結構性成長,今年營收預期成長大約30%左右,公司擴廠大部分仍在台灣,但也將延伸到美國跟日本。另外,台積電在週五(10日)公布最新5月份營收,來到1857億元、年增65.3% 再創歷史新高。
-
追台積電!三星汰換高層人事 李在鎔訪問ASML
2022-06-06 16:36:36南韓媒體報導,為了在晶圓代工市場力拚龍頭台積電,南韓三星除了加碼大手筆進行投資,近期內部高層人事上也進行調整,包括找來記憶體晶片製造專家,擔任半導體研發中心負責人,並約汰約20名管理層,同時力求提升先進製程良率。
-
三大利空因素 特斯拉股價暴跌12%市值消失千億美元
2022-04-28 11:27:38特斯拉(T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宣布即將以440億美元收購Twitter的消息傳出後,特斯拉股價26日再度大跌12%,公司市值單日狂瀉約1260億美元,因投資人擔心馬斯克將會拋售股票來籌措資金,完成該收購案。
-
三星2030趕上台積電?韓媒:目標之路崎嶇
2022-05-10 15:54:49南韓三星電子三年前宣示,要在2030年成為包括晶圓代工在內的系統半導體領導廠商,不過韓媒報導指出,公司領導人李在鎔官司纏身,難以做出大膽決策,加上資本支出上不足,實現目標之路崎嶇。
-
台積北美技術論壇大秀創新 2025量產2奈米!
2022-06-18 15:02:02首先來看到,台積電一年一度的北美技術論壇,今年重新採取實體方式舉行,並由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親自宣布,2奈米研發最新進度,在效能跟功耗方面都大幅提升,預計2025年量產,也將正面迎戰競爭對手三星、英特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