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首日考數A、自然 考生須配合量體溫戴口罩

111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21日登場,第一天考科為數學A、自然;考生進入校門前須配合戴口罩、量體溫。(圖/中央社)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1 月 21 日訊】今天是學測第1天考試,考科為數學A、自然。大考中心表示,考生應考須配合量體溫、戴口罩,經複檢後仍有發燒者,將安排防疫試場應試。
111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訂於1月21日至23日舉行,今年學測共有6考科,考生可自由選考,今天考數學A、自然,數學A有8萬1620人選考,自然有7萬2214人選考。
為配合防疫,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表示,考生進入各考分區時,須出示個人專用入場識別證及應試有效證件正本(身分證、有照片健保卡、駕照、居留證、護照、身心障礙證明等其中之一),並配合戴口罩、量體溫。

大考中心指出,考生初檢體溫如有發燒或呼吸道等症狀,將安排至複檢量溫站,複檢後如仍為發燒狀態,會將考生移至防疫試場應試。
考生進試場就座前,應確認已關閉鐘錶的鬧鈴功能,並取下穿戴式裝置(如智慧型手錶、智慧型手環等),同時將放在臨時置物區的行動電話完全關機(含關閉電源、鬧鈴、震動、提示音等所有功能),若考試鈴響後,發現考生行動電話未完全關機,則視同違規。
今年學測改採卷卡合一的A3答題卷,大考中心提醒,考生在預備鈴響就座後,應以目視方式核對答題卷的應試號碼、姓名及座位標示單上的姓名、應試號碼及報考科目均正確無誤;在考試開始鈴響前,不得翻閱試題本、答題卷,也不得書寫、劃記、簽名、作答。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本土病例持續增加 教育部籲學測考完及早回家
2022-01-23 10:40:32COVID-19本土病例持續增加,今天是大學學測最後一天,教育部建議考生在考試完畢後,及早回家休息,避免前往人潮擁擠的活動與場所。
-
學測防疫規定出爐 考場人數降載、不開放陪考
2022-01-06 22:11:54今年學測將在過年前,1月21日到23日登場,因應桃機本土群聚升溫,大考中心6日宣布學測防疫規定,包括考生得全程戴口罩、量體溫,不開放家長親友陪考等。今年也調整每間試場考生數降到36人,由於學測沒有安排補考,大考中心也提供8個試場,給需要隔離的考生來應考。
-
本土+0.染疫後遺症+1死 陳時中:戶外戴口罩將鬆綁
2021-10-01 22:15:56關心疫情消息,今天(1日)台灣沒有新增的本土個案,不過有一例死亡個案,患者已出院兩個多月,是因為心血管方面疾病過世,但因為染疫後有後遺症,因此被列入COVID-19死亡個案。另外,指揮官陳時中是預告,戶外戴口罩有望部分鬆綁,週日將宣布相關規定。
-
新課綱學測連考三天 防疫措施升級考生壓力大
2022-01-22 09:34:48首屆新課綱大學學測21日登場,但隨著本土疫情升溫,今年(2022年)防疫措施是拉高層級,比照去年三級警戒下的指考來辦理。校門口就要先查核身份,載口罩、量體溫、手部酒精消毒才能進入。而受到新課綱影響,考試也從2天延長為3天。
-
高雄一學測考生傳確診 214人匡列採檢
2022-01-26 21:40:29高雄港確診群聚延燒,傳出一位確診者是一名高中生,他在上週末還參加學測考試,目前和他接觸過的師生、還有同考場的考生,總共214人被匡列,連夜採檢,送往檢驗所隔離,幸好目前部分採檢結果出爐,都是陰性,大考中心回應,這名學生考試時,沒有被列入居家隔離或檢疫名單,量體溫也沒有發燒,因此,不會扣分懲處。
-
39萬首投族 四大公投當晚10點有結果
2021-12-16 12:57:30四大公投即將在本週六18日進行投票,預計結果在當天晚上10點前就會出爐,另外,根據中選會的數據, 18歲以上未滿20歲有投票權的人數是39萬9千多人,不但是這次公投的「首投族」,也成為左右公投結果的關鍵選票。
-
美CDC:無症狀確診者隔離天數減半 加戴口罩5天
2021-12-28 09:35:31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更新建議,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無症狀患者的隔離天數從10天砍半到5天。
-
學測防疫規範出爐 比照指考辦理禁陪考.戴口罩
2022-01-17 21:52:23大學學測21號登場,剩下不到4天,教育部也公布了相關的防疫規範,部分延用去年規定,包含禁止陪考、全面戴口罩、試場單一出入口、考生入場出示身分識別證件及測量體溫,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者,有專用考場等,同時部分縣市也增設分區學校,作為備援場地。不過和去年不同的是,要求監試人員需打滿2劑疫苗。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表示,今年的學測從一開始就要拉到高防疫規格。
-
抵禦Omicron 加州室內戴口罩延至2月中
2022-01-06 10:50:23美國COVID-19疫情隨著Omicron變異株迅速擴散,1月初確診人數飆升,加州室內公共場所強制戴口罩的規定延長一個月至2月中,政府官員說口罩是有效的防疫工具。
-
境外移入41例 蘇貞昌:參加跨年務必落實防疫
2021-12-31 18:52:21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說,指揮中心公布41例境外移入病例,創近期新高,可以想見國外嚴峻,提醒民眾參加跨年活動時,務必勤洗手、戴口罩、不摸眼口鼻,落實防疫措施。
-
加州2/16鬆綁室內口罩令 民眾自主決定戴不戴
2022-02-11 10:36:59加州將在下週三解除室內戴口罩的規定,改由民眾自主健康管理,唯獨矽谷所在的聖克拉拉郡保持觀察、沒有跟進,兩年前疫情爆發之初,該郡獨步全美實施居家防疫令。
-
日疫情神秘下降找不到原因 學者:看來傳染力減弱
2021-10-19 22:07:04鏡頭轉到日本,在本週一,東京確診人數來到1年4個月以來新低,首次降到30例以下。日本疫情神秘下降,從八月下旬開始大幅緩和,連日本人自己都找不到原因,這也引起了各國媒體注意。
-
專家指西堤傳染鏈不尋常 王品回應營運問題
2022-01-18 13:19:20帶您來看,台灣的Omicron本土疫情,傳到中壢的西堤餐廳後,又引發一連串的人被確診,感染規模大。感染科權威醫師黃立民就直言,這件事情不尋常,餐廳要考慮空調是否要做改善。此外,正值過年前的關鍵時間點,黃立民也呼籲民眾自主減少大型聚會,度過這波疫情。
-
美國前國務卿鮑爾染疫身亡 已接種2劑疫苗
2021-10-19 08:49:21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全球疫情持續,10月18日,84歲的前美國國務卿鮑爾,染疫因併發症去世。之前,鮑爾已接種了兩劑疫苗。
-
孩子要打BNT疫苗嗎? 一次看副作用、哪些人不能打
2021-09-07 13:48:40台灣出現校園群聚感染,地方首長聚焦9月23日開始的校園BNT疫苗集中接種,目前不少家長仍再評估中,提醒您,校園接種covid,不能和流感疫苗等其他疫苗同時接種,需間隔七天以上,有不舒服的狀況,可以請疫苗假,另外,還有哪些注意事項,及可能的副作用,帶您了解。
-
24場所員工「強制接種」2劑?陳時中:可檢測代替
2021-12-06 14:01:41新聞開始先來關心,衛福部宣布,明年1月1號開始,包括高中職以下學校、游泳池、長照機構等24類場所的工作人,都需要完整接種2劑疫苗,且滿14天才能上工,對此,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對媒體表示,這不能說是強制,而是要求,如果無法打疫苗,就必須用檢測代替。
-
大使還未到任 美使團先申請撤離中國 中共急跳腳
2022-01-27 13:46:17新任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25日宣誓就職,不過美國媒體引述外交人士消息指出,美國駐華使團以「越發嚴格的疫情管制措施」為由,向美國國務院提出「授權撤離」請求,允許大使館工作人員及其家屬離開中國。伯恩斯還未到任,駐華使團就先申請撤離,引起外界關注。
-
赴美要「疫苗證明」.高端不在列 CDC:總統訪美自有安排
2021-09-21 21:59:51好,美國宣布11月起,要入境美國的外國旅客,都必須要完整接種疫苗。台灣防疫指揮中心表示,這項規定是針對目前列在美國旅遊禁令中的國家,而台灣並沒有被列入這份名單。另外,台灣國產的高端疫苗,已經獲得WHO贊助,能否獲得美方認可,以及已經施打高端的正副總統,未來訪美是否受阻,也引發關注。
-
第5批BNT到貨 台灣出現首例接種BNT後通報死亡
2021-10-04 21:22:24來看到,BNT疫苗陸續到貨,台灣持續擴大施打對象。今天(4日)上午第五批的27萬劑BNT疫苗到貨。不過,國內是也出現了第一位接種BNT疫苗後通報死亡的個案,死因由檢察官和法醫研判中。
-
製造商未經授權 巴西急停用上千萬劑科興疫苗
2021-09-06 21:34:30再來看到一組疫情的新聞簡訊。9月4日,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宣布,緊急叫停上千萬劑中國科興疫苗,因為這些疫苗是在未經授權的工廠生產的。而在英國,則有政府專家顧問團,不建議12歲至15歲的「健康兒童」接種Covid-19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