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青農赴台灣實習:效率超高大開眼界

台菲農業實習計畫110年啟動,圖為赴台實習的菲律賓青農潘梅婷(右)與台灣農場主陳柏叡(左)合影。(圖/受訪者提供)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2 月 03 日訊】首批到台灣實習的菲律賓青年農民去年底抵台。一名到鳳梨農場實習的青農說,台灣整地效率超高,還有鳳梨套袋、開發鳳梨甜點等作法,都讓他等不及想帶回菲國與其他青農分享。
台菲農業實習計畫去年啟動,第一批29名青農去年底抵台,被分配到台灣各地從事農漁牧工作,北至新竹、南至屏東、東至花蓮和宜蘭,將在台灣待11個月後,將寶貴的實習經驗帶回菲律賓。
花蓮明淳有機農場這次申請到兩名菲國實習生赴農場工作。農場主陳柏叡接受中央社電話訪問表示,由於他們面臨人力需求,因此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申請外籍青農前來實習。
陳柏叡說,週日到週五都是實習生工作日,週六休息,他每個月會撥出一天幫他們上課,講解台灣農業、氣候條件、農產品種類、品種差異、如何選擇較好的品種等。
他表示,農業原本就是高勞力的產業,年輕人投入意願也不高,需要耐得了苦,也是抗壓性訓練。外籍青農積極度比台灣人高出很多,他們對於想把這件事情學好的心態比較強烈。
針對台菲務農方式差異,陳柏叡說:「我覺得他們還在那種,我爸爸小時候那種年代的工作方式,以密集的勞動力來取代像我們台灣現在大都分都是用機器種植、採收,可是他們還是用人力採收。」
他表示,實習生看到農場機具覺得非常新鮮,「對他們來講算是一種震撼彈,原來農業也可以這麼先進。他們會想這種東西可不可以引進菲律賓,給他們更好的工作環境」。
來自菲律賓黎薩省(Rizal)塔奈鎮(Tanay)的賽凱思(Keith Ryzon Ceñidoza)目前在屏東龍潭果菜生產合作社實習。
他接受中央社視訊訪問表示,他家裡有一小片農地,種植椰子、香蕉、木瓜、鳳梨等農作物。在菲國,雖然大型企業和農民合作社擁有農業機具,但對小農來說,只能仰賴傳統農耕方式。
賽凱思說,他們農地所在區域沒有電,也沒有手機訊號,只能靠水牛運送農作物,再用三輪車接駁。
另外,他表示,由於灌溉系統不發達,產銷系統也未建立,菲律賓農民多半靠天吃飯。若產量過高,農民只得丟棄過剩的農產品,因為根本賣不出去。
賽凱思說:「這在菲律賓很常見,不只是鳳梨,其他農產品也是這樣。妳在臉書可以看到,菲律賓不同地區的農民因為產量過剩,只能把他們的馬鈴薯、番茄丟掉。」
他表示:「想像一下,每公斤番茄他們(農業部)只付給你2披索(約新台幣1.08元)補償金。我的天,農業投資和投入是非常高的。」
賽凱思說,菲律賓農民也很少對鳳梨人工催花。「我們只是種下去,放足夠的肥料,然後等它自然開花結果」。
他表示,到台灣實習後,所在農場的整地效率讓他大開眼界。他們還把鳳梨製成果汁和蛋糕,「我向妳保證,非常好吃。這個農場的鳳梨蛋糕卷超好吃」。
賽凱思說:「對菲律賓年輕人來說,務農沒什麼吸引力。因為我們體力活很多,賺得卻很少。」未來回到菲國後,他希望透過農業合作社,分享台灣所學給其他青年農友,激勵更多人投入農業生產。
他表示:「希望有一天透過我的分享,讓在菲律賓務農更有樂趣、獲利更高,更能永續經營下去。」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中共海警騷擾研究船 菲律賓台灣四艦出動護船
2022-06-01 13:14:49多家外媒近日關注,菲律賓與中共的海上衝突。菲律賓政府31日在聲明中表示,上個月召見了中共大使館的官員,抗議中共海警船騷擾、跟蹤台灣研究船勵進號,當時,勵進號在菲律賓海域進行台菲聯合海洋研究任務。後來,菲律賓與台灣也接力出動四艘艦艇護船。
-
學者:小馬可仕親中但不遠美 跟台灣有機會合作
2022-05-14 18:58:02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將於6月底卸任。菲國學者認為,篤定當選總統的小馬可仕不會延續杜特蒂的「親中遠美」政策,而會在美中間尋求平衡,也有機會跟台灣在一些領域進行合作。
-
美重申互防條約涵南海護菲軍 台擴太平島機場
2022-04-22 22:23:28南海爭議海域,中共持續軍事化人工島礁。3月底,美軍與菲律賓舉行歷來最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兩國國防部長周一(18日)在華府會面,美方重申防禦條約範圍,包括在南海的公共船隻與飛機。同樣在周一,傳出台灣政府今年內完成延長南海太平島的機場跑道,未來將可起降主力戰鬥機。
-
台灣原生之美險滅絕 烏來杜鵑復育有成
2022-02-03 15:51:17台灣原生種烏來杜鵑差點因翡翠水庫興建,再也開不在山坡上,從僅存數十株復育起,目前新北市境內已種植超過6萬株。參與復育的嘉大老師林瑞進說,希望更多人看到台灣原生美。
-
與台灣關係升溫 在台立陶宛人感受深刻
2022-02-03 14:59:16台灣與立陶宛關係升溫,來台7年的在台立陶宛協會會長歐淑娜感受深刻。她說,常有人向她道謝,還有計程車司機不收車資;談起台酒近期收購被中國拒收的立陶宛蘭姆酒,歐淑娜說,這是非常善意的舉動。
-
菲律賓總統大選海外投票開跑 居住台灣選民增75%
2022-04-10 15:44:22菲律賓總統大選倒數29天,海外不在籍投票今天開跑。菲律賓選舉委員會統計,今年大選有7萬2779名居住台灣的海外公民完成選民登記,較2019年期中選舉大幅增加75.54%。
-
台灣在世貿再提貿易關切 促中國撤銷鳳梨3鮮果禁令
2022-03-26 19:32:05中華民國常駐世貿代表團今天再度在世貿會議中向中國提出「特定貿易關切」,要求中方儘速撤銷暫停輸入台灣鳳梨、釋迦、蓮霧3鮮果禁令,但中方依舊回覆措施有科學證據。
-
學者:歐中峰會定分水嶺 日本安保朝民主聯防
2022-04-14 16:29:10再來關心地緣政治動態,從中共擴張、到俄烏戰爭,美國持續加速印太戰略布局。學者郭育仁(13日)觀察,日本安保戰略將朝向「民主區域聯防」,菲律賓將深化與美軍合作、影響東協的動向;4月1日歐中峰會,有一項重大意義。
-
港人流亡法國爭取民主 最後悔沒跟家人好好道別
2022-02-03 17:51:10香港自由民主處於風雨飄搖中,LK是流亡法國的社運人士,她向中央社表示,最後悔的,便是離港時沒有好好跟家人道別。至今仍在奮鬥抗爭的LK也呼籲台灣人,「不要相信一國兩制」。
-
台菲互認疫苗證明 持台灣疫苗卡入境菲國免隔離
2022-03-11 19:11:35中華民國駐菲代表處今天表示,台灣和菲律賓已相互採認國際預防接種證明和數位疫苗證明。即日起,持台灣COVID-19疫苗接種證明入境菲律賓不用接受隔離。
-
菲貿工部準部長:盼強化菲台學術與業界夥伴關係
2022-06-24 23:16:57即將接任菲國貿工部長的菲律賓大學前校長巴斯克華今天說,台灣擁有較成熟的高等教育體系,未來希望強化菲台學術和產業界合作與夥伴關係,以培育具創新能力的菲律賓人才。
-
紐西蘭爸爸越洋尋子 紀錄片見台灣最美人情味
2022-05-24 19:21:0124年前一名紐西蘭爸爸越洋來台,尋找登山失蹤兒子故事感動全台。雖然兒子最終沉眠森林深處,卻讓爸爸與台灣結下不解緣分,這段動人的療傷旅程,被拍成紀錄片「費爾的旅程」。
-
俄出兵烏克蘭 澳洲總理警告中共:不要妄想台灣
2022-02-24 20:42:26各國密切關注俄烏局勢,澳洲總理莫里森24日接受訪問時表示,包括中共,都在仔細觀察情勢發展和各國對俄羅斯的制裁。至於台灣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遭鄰國入侵的對象,莫里森重申澳洲立場,呼籲中共不要妄想。
-
捍衛戰士2放回中華民國國旗 影評:轉變前所未見
2022-05-30 11:39:05「捍衛戰士」續集登上大銀幕,男主角湯姆克魯斯外套上重現中華民國國旗,令台灣觀眾叫好。美媒形容這項轉變可能是本片最大膽的舉動,還有影評人稱好萊塢此舉前所未見。
-
神韻6月即將來台!7大城巡演31場
2022-04-30 21:08:20再來關心,總部位在美國紐約的神韻藝術團,這一年多來因為疫情中斷了全球巡演,暌違兩年,神韻終於將在今年六月,第14度來到台灣演出,準備在7大城市,巡迴演出31場。
-
日媒:台灣在歐洲展華語教學軟實力 取代孔子學院
2022-05-31 16:43:25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台灣的華語學習中心正在德國蓬勃發展,逐漸取代中國機構孔子學院,因為當地大學日漸警惕中國政府對它們學術自由的影響力。
-
鳳凰衛視被認定為中資 傳5月將撤出在台據點
2022-04-06 14:10:35歡迎回來,鳳凰衛視台北站傳出將在5月14日關站,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鳳凰衛視的陸資股權佔比達四成以上,已在去年祭出行政處分,要求在今年5月14日前,限期改善。
-
菜單放台灣國旗遭負評 紐西蘭咖啡館老闆:不打算拿掉
2022-04-04 10:21:33紐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Auckland)一間咖啡館老闆表示,他在菜單上加入台灣的國旗,引起一位顧客批評,隨後發現在Google評論星級被降,負評內容還提到「一個中國」政策。
-
中共糗了!俄國列不友善國家 意外承認「台灣獨立」
2022-03-09 11:48:01歡迎回來。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各國陸續祭出經濟制裁,現在俄國總統普丁也提出反制。俄羅斯政府簽署一份「不友善國家」名單,當中除了歐美各國,台灣也上榜。而且在俄媒報導提到台灣時,雖然也被列為中國領土,但還特別標註,在1949年後就由自己的政府管理,引發外界關注,俄羅斯是否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
-
中共喊「撤僑難」 封殺台撤僑成功消息
2022-03-01 11:54:17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超過五天,眼看著各國政府將本國僑民紛紛接離烏克蘭,中共卻改口稱撤僑規劃無法執行,「鼓勵中國公民自己前往烏克蘭鄰國」。而在台灣僑民的部分,中華民國外交部28日表示,在外館和貿協的合作下,總計已有36名國人離開烏克蘭,目前還有17人滯留在烏克蘭境內,正規劃第2梯次的撤僑專車,儘速安排受困國人離境。不過,台灣撤僑的消息,遭到中共封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