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擴大制裁 矛頭指向俄14媒體人和軍方領導人

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發出聲明表示,英國正協助領導世界,揭發克里姆林宮的假消息,這次新一批制裁針對的是,幫俄國傳播假新聞和假論述的無恥政治宣傳者。資料照。(圖/Getty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3 月 31 日訊】英國今天宣布對俄國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和兩家俄國資助的媒體組織等「政治宣傳者」實施新制裁,指控他們散布有關入侵烏克蘭的「謊言和騙局」。
綜合法新社和路透社報導,英國針對俄國入侵烏克蘭,已經制裁了1000多名俄國和白俄羅斯個人與實體,這次再新增14個制裁對象。
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發表聲明說:「英國協助領導世界,揭發克里姆林宮的假消息,這次新一批制裁針對的是幫蒲亭(Vladimir Putin)傳播假新聞和假論述的無恥政治宣傳者。」
「我們會繼續實施更多制裁,對俄國加大壓力,確保蒲亭在烏克蘭落敗。一切都在考慮範圍內。」
英國制裁的對象有俄羅斯國防控制中心(National Defence Control Centre)負責人、上將米茲殷塞夫(Mikhail Mizintsev)。英國外交部表示,米茲殷塞夫負責規劃、執行圍攻和轟炸烏克蘭東南部城市馬立波(Mariupol)的行動,因此獲得「馬立波屠夫」的稱號。
受制裁者還有俄羅斯官方資助的今日俄羅斯電視台(RT)董事總經理尼科洛夫(Alexey Nikolov)、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Rossiya Television and Radio)知名新聞主播布里列夫(Sergey Brilev)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總編阿尼西莫夫(Anton Anisimov)。
英國政府表示,國營媒體組織也直接受到制裁,包括今日俄羅斯電視台母公司TV-Novosti和衛星通訊社上級單位今日俄羅斯國際新聞社(Rossiya Segodnya)。
今日俄羅斯國際新聞社與今日俄羅斯電視台(RT)為不同的兩家媒體,但這兩家媒體不只名稱相近,連總編輯也是同一人,即西蒙尼揚(Margarita Simonyan)。
與俄國智庫戰略文化基金會(Strategic Culture Foundation)有關的7人,也在英國此波制裁之列。戰略文化基金會因為散布假消息,近期也遭澳洲制裁。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反擊英國制裁 俄外交部:禁止英相強生入境俄國
2022-04-16 19:17:44由於俄羅斯軍事侵略烏克蘭,英國政府日前針對俄國實施制裁措施,莫斯科當局今天則宣布,禁止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和其他數名英國高階官員入境俄國。
-
瑞典芬蘭申請加入北約 普丁:不構成直接威脅
2022-05-17 11:40:37國際消息再來關心,在俄軍入侵烏克蘭的戰火下,瑞典和芬蘭終於在週一確認,將尋求加入北約。對此,普丁也首次做出回應,他說,這些國家加入北約,不會對俄羅斯構成直接威脅。但是,如果擴大軍事基礎設施,俄方就要做出回應。
-
俄飛彈襲基輔 英國對烏克蘭提供長程飛彈系統
2022-06-06 16:35:16關心烏俄局勢,俄軍時隔一個月再次對烏克蘭首都基輔進行飛彈襲擊,俄羅斯總統普丁5日表示,如果美國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俄軍將對新的目標發動攻擊。不過,英國國防部指出,倫敦已針對贈送給基輔的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和華府密切協調,以協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侵略。
-
烏克蘭控俄羅斯化武「白磷彈」攻擊 英國正調查
2022-04-12 16:15:31再來關心,烏俄戰爭最新局勢,俄羅斯將重心聚焦烏克蘭東部,集中砲火發動猛烈攻擊。烏軍指控,俄軍在馬利波對烏國軍隊與平民,動用「有毒物質」,人們出現呼吸衰竭和神經系統問題。對此,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11日表示,英國正在查證俄羅斯在攻擊馬立波時使用化學武器的消息。
-
英國宣佈再援烏克蘭113億 重開大使館
2022-05-04 08:56:00早安新唐人先關心烏俄最新局勢,英國首相強生,3號宣佈,再增加三億英鎊,相當於新台幣113億,援助烏克蘭。週一,俄羅斯襲擊了南部港口城市 敖德薩,儘管如此,西方多國正準備重開基輔大使館。
-
烏克蘭議員秀台國旗 感謝台灣制裁俄晶片
2022-06-09 13:20:02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百天,台灣跟進國際,經濟制裁俄羅斯,烏克蘭國會議員索夫桑在推特感謝台灣,她寫道,台灣禁止對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出口晶片,「這非常重要!因為台灣有最先進的晶片生產技術,現在俄羅斯已經沒辦法取得晶片」,她並寫道:「謝謝各位朋友,烏克蘭愛台灣」,還Po出台灣與烏克蘭兩國的國旗照片。索夫桑也表示,直到這場戰爭爆發前,台灣與烏克蘭並沒有正式外交關係,而台灣與烏克蘭站在同一方,烏克蘭也必須站在台灣旁邊。另外,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被外媒問到中國議題,被問是否會敦促中方對俄施加影響力,澤倫斯基說,烏克蘭必須
-
強生今將向烏克蘭議會演說 宣布3億英鎊軍援
2022-05-03 17:19:33今天,英國首相強生將透過視訊向烏克蘭議會發表演說,主題為「這是烏克蘭最美好的時刻」。這是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第一位向烏克蘭議會發表演說的國家領袖。除此之外,強生還將宣布提供烏克蘭3億英鎊的軍事援助,相當於台幣111億。英國首相辦公室聲明,強生將在演說中表示,二戰期間,英國面臨入侵威脅時,英國人民展現出的團結和決心,使英國將最危險的時刻,銘記為英國最美好的時刻。而這也是烏克蘭最美好的時刻。烏克蘭人教導了世界,與決心獲得自由的民族道德力量相比,侵略者的蠻力毫無意義。
-
俄國大亨譴責俄軍屠殺 敦促西方協助結束戰爭
2022-04-21 16:48:19俄羅斯大亨丁科夫(Oleg Tinkov)今天譴責俄國在烏克蘭進行「屠殺」,並敦促西方國家協助結束「這場瘋狂的戰爭」。
-
英國防大臣:蒲亭可能在5月9日向全球納粹宣戰
2022-04-30 16:45:37英國預測,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會利用5月9日二戰勝利紀念日來宣布大規模動員後備軍人,向全球納粹宣戰,並對烏克蘭發動最後一擊。
-
英外相:避免民主政體遭威脅 助台灣自我防衛
2022-05-09 17:04:195月8日是歐戰勝利紀念日。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日前呼籲,絕不能再讓主權獨立的民主政體遭遇像烏克蘭一樣的威脅,也必須協助世界各地的人自我防衛抵禦侵略及惡意行徑,包括台灣。
-
英國捷克簽合作備忘錄 英外長:確保台灣自衛
2022-05-30 13:16:57國際關注台海安全,英國外交大臣 特拉斯27日在布拉格,與捷克外長 利帕夫斯基簽署未來合作備忘錄。記者會上,特拉斯表示,捷克政府今天所代表的精神,就是他們比任何國家政府都清楚,面對侵略威脅,綏靖與妥協所帶來的危險;英國和捷克是緊密的盟友,除了做好長期支持烏克蘭的準備,也必須確保台灣有自我防衛的能力。
-
陷一帶一路債務危機 斯里蘭卡下周關股市|寰宇掃描
2022-04-16 21:30:01深陷中共一帶一路債務危機的斯里蘭卡,經濟命懸一線,日前已宣布暫停償付外債,16日緊急宣布關閉股市,18日起暫停交易5天。目前斯里蘭卡尋求即時資金解套,並請求北京幫忙擔保25億美元信貸,不過沒有得到北京的回應。
-
俄羅斯發動新一輪進攻 美國將培訓烏克蘭軍人
2022-04-21 11:31:56週一,俄軍在烏東多地發起進攻,開始頓巴斯之戰。美國國防官員表示,俄軍新增11個「營級戰術群」,而且還在北部增加部署。除了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白宮表示,將考慮進一步制裁俄羅斯。
-
歐盟推禁俄石油進口 傳兩國暫獲豁免
2022-05-05 07:16:52再來關心,俄烏戰爭超過兩個月,歐盟執委會提議對俄羅斯實施第六輪制裁,建議歐盟國家在6個月內開始禁止進口俄國原油,在年底前也開始禁止進口俄國精煉油品,消息催升國際油價。外媒報導,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受惠豁免措施,將可持續向俄國購買石油至2023年底。
-
中共高層急找銀行找對策 為防在美資產被制裁
2022-05-01 15:10:29外媒報導,中國監管機構日前急找銀行代表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如何避免中國海外資產受到如同俄國入侵烏克蘭所受到的美國主導制裁。外界認為,誘發類似制裁的可能要素是中國入侵台灣。
-
英外交大臣籲確保台灣自衛能力 點名中共應守規則
2022-04-28 09:40:04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呼籲北約盟友確保台灣等民主政體的自我防衛能力,點名中共必須遵守國際規則。她並提到北京不僅未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還對北約應接納哪些國家說三道四。
-
歐盟提案全面禁運俄石油 增軍援摩爾多瓦
2022-05-05 17:02:20俄烏戰爭超過兩個月,歐盟執委會建議歐盟國家在6個月內開始禁止進口俄國原油,同時在年底前開始禁止進口俄國精煉油品,消息催升國際油價。另外,有消息稱俄羅斯可能另外開闢戰場,入侵另一個國家摩爾多瓦,歐盟也決定增加對摩爾多瓦的軍是援助。
-
G7與澤倫斯基視訊會談前 英宣布加碼對烏軍援
2022-05-08 13:47:39七大工業國集團(G7)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舉行視訊會議前夕,英國今天宣布,再提供烏克蘭13億英鎊(約16億美元)的軍援與援助。
-
研究:俄侵烏100天 出口化石燃料進帳近3兆元
2022-06-14 17:52:43根據今天公布最新研究報告,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後的100天內,因輸出化石燃料大賺930億歐元(約新台幣2.9兆元),目的地大多為歐盟國家。
-
俄禁岸田入境 日相繼續訪歐與英強化國防
2022-05-05 17:00:35俄羅斯外交部4日宣布,無限期禁止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外務大臣林芳正等63人入境俄國,報復東京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對莫斯科的制裁。日媒報導,當天正在義大利出訪的岸田文雄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明顯違反國際法,並且殺害大量平民,日俄關係會走到今天這樣的地步,責任全在俄羅斯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