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中峰會登場 北京恐支援俄國侵烏成歐盟隱憂

歐盟試圖透過線上峰會說服中國領導階層,不要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提供支援。(圖/Getty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4 月 01 日訊】歐盟今天試圖透過線上峰會說服中國領導階層,不要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提供支援。這場戰事恐影響經濟強權之間的重要貿易關係。
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及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率先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話,之後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視訊會議。
雙方對話起初聚焦於貿易和氣候變遷議題,但西方對於中國可能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隱憂盤旋不去。
歐盟與美國憂心,北京當局不願意譴責俄國入侵烏克蘭,是否等同願意協助克里姆林宮擺脫制裁影響,甚至提供硬體設備支援作戰。
米歇爾在第一輪對話後於推特發文表示:「國際社會尤其是中國和歐盟有共同責任,利用他們的聯合影響力與外交手段,讓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的戰事,以及連帶造成的人道危機落幕。」
中國外交部歐洲司司長王魯彤在推特表示,雙方「同意合作維持世界的和平、穩定及繁榮。在烏克蘭議題上,李克強總理表示,中國反對熱戰,也反對冷戰;反對聯盟分裂,也反對選邊站」。
他還表示,中國與歐盟同意「就能源安全與糧食安全展開對話,共同維持世界經濟穩定」。
在莫斯科入侵烏克蘭之前,歐盟與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之間的關係早就因為一連串緊張局勢而遭受打擊。
由於雙邊關係陷入緊張,去年的中歐年度峰會並未舉行,也讓中歐投資協議生效時程卡關。
中歐峰會通常是要強化雙邊貿易關係,但歐盟因為中國維吾爾少數民族的人權議題實施制裁引發北京反制,加上立陶宛允許以台灣為名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開設代表處,都導致雙方關係不睦。
而俄羅斯與烏克蘭戰事的緊張局勢,現在可能使中歐關係受到更大打擊,儘管歐盟目前仍迴避直言警告中國,若支援俄國就要對北京實施制裁。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3月30日在安徽屯溪與來訪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舉行會談,稱中俄合作「沒有止境」,重申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與習近平在2月發表共同聲明時的說法。
一名參與中歐會談準備過程的歐盟官員強調,中國在俄國議題的立場重要性大於一切,「中國是否會利用它的影響力來促成停火、建立人道走廊,是否會幫忙俄國規避制裁,都具備實質重要性」。
另一名歐盟官員則說,中國「必須理解,不要以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跟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毫無關聯,事實上大有關聯」。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歐盟達成協議 年底前禁止90%俄國石油進口
2022-05-31 16:29:09在匈牙利的反對下,歐洲聯盟(EU)對俄羅斯石油的全面禁令遲遲未獲批准。歐盟領袖今天與匈牙利達成妥協,同意對俄羅斯實施部分石油禁運,以懲罰莫斯科入侵烏克蘭。
-
研究:俄侵烏100天 出口化石燃料進帳近3兆元
2022-06-14 17:52:43根據今天公布最新研究報告,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後的100天內,因輸出化石燃料大賺930億歐元(約新台幣2.9兆元),目的地大多為歐盟國家。
-
歐盟達成協議 年底前禁9成俄國石油
2022-05-31 21:48:35再來看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持續超過3個月,相較於英美等國早已對俄國實施石油禁運,歐盟由於匈牙利的反對,遲遲未能推出石油制裁措施。不過各國領袖終於在30日的峰會上達成共識,預計將在今年底前禁止進口90%左右的俄羅斯石油。
-
普丁:不反對烏入歐盟 將與每個人恢復關係
2022-06-18 21:04:57歐盟執委會建議烏克蘭為歐盟候選國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丁並未表示反對。普丁指出,俄羅斯已經準備好與每個人恢復關係,而且俄羅斯和烏克蘭恢復關係是無法避免的,因為現狀遲早都要恢復正常。
-
友誼小船要翻?普丁嚴厲批評習近平支持不力
2022-06-09 22:18:17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報導,俄烏開戰以來,中共因懼怕西方制裁而不敢向俄羅斯提供幫助,引發普丁的嚴重不滿。有評論分析,與俄「友誼無上限」已成為中共的巨大負資產。
-
中俄關係悄變?習普通話前 親俄副部長被調職
2022-06-16 09:14:21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100天後,普丁與習近平週三,再次通話。根據中方的通告,中俄稱願繼續在主權、安全等問題上相互支持。而俄方的通告提到,雙方希望加強經濟合作,並討論了「發展軍事關係」。不過,就在一天前,被視為親俄派中共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被調離崗位。樂玉成曾喊出「中俄關係不封頂」,分析指出烏克蘭戰後中俄關係越來越尷尬,雖然,中共成為俄國石油的最大買家,但中共把樂玉成調離外交系統,也透露中俄關係似乎不如表面上親近。
-
聽誰的?彭博指習李不同調 中國經濟陷癱瘓
2022-05-27 21:25:53歡迎回來。中共總理李克強,週三(5月25日)主持召開10萬名幹部的緊急經濟會議,他警告說,中國經濟有跌出合理區間的風險,如果不採取行動阻止經濟下滑,將造成可怕後果。但李克強的講話連夜被黨媒否決。外媒指出,李克強與習近平不同調,中國經濟陷入癱瘓。
-
法德義領袖抵基輔聞空襲警報 挺烏克蘭入歐盟
2022-06-17 13:31:33烏東戰況告急,俄羅斯軍隊兵分九路攻擊盧甘斯克,昨天上午,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蕭茲,與義大利總理德拉吉從波蘭搭火車抵達基輔。馬克宏表示,這次訪問是要向烏克蘭發出團結訊息。不過有消息指出,3位領袖剛抵基輔不久後,當地突然空襲警報大作,氣氛緊張。
-
鐵路封鎖俄國飛地?立陶宛:莫斯科說謊
2022-06-23 14:30:55俄羅斯聲稱立陶宛對俄國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發動鐵路封鎖,立陶宛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表示,這種說法是謊言。
-
烏克蘭成候選國 上批加入歐盟國家程序走10年
2022-06-24 11:53:16歐盟是由27個歐洲國家組成的政治及經濟聯盟,創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員國之間可自由流通貨物、服務和資金,烏克蘭獲得27國同意成為歐盟的正式候選國,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說,烏克蘭「已經做得很好」,但還必須採取進一步「重大改革」。這包括加強法治、改善人權、削弱權貴勢力,以及打擊貪腐。
-
烏克蘭可望成為歐盟正式候選國 來龍去脈一次看
2022-06-23 12:36:07正與俄羅斯鏖戰的烏克蘭即將成為加入歐洲聯盟的正式候選國,現有27個成員國領袖可望在本月23日、24日峰會上力挺。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警告,俄國恐因此加大攻擊力道。
-
中共大買俄羅斯原油 5月進口量超過沙烏地居冠
2022-06-21 16:45:55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蒲亭日前通話,被視為北京進一步親俄之舉。官方數據顯示,中國5月自俄國進口原油達842萬噸,不但較4月大增近25%,更超過自沙烏地阿拉伯進口的782萬噸。
-
入歐盟第一步 烏克蘭本週有望成為正式候選國
2022-06-23 22:12:20歡迎回來,來關心,再過幾個小時,烏克蘭可能就會獲得歐盟27國同意,成為歐盟的正式候選國。表決前夕,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相繼發聲,表明烏克蘭獲得候選國地位沒問題。一旦27個成員國同意通過,這將是烏克蘭朝成為歐盟正式成員,象徵性的關鍵一步。
-
俄揚言報復立陶宛 美國:捍衛北約承諾堅若磐石
2022-06-22 21:55:02歡迎回來。波羅的海南岸的立陶宛與波蘭之間,有塊屬於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18日,立陶宛依據歐盟啟動的對俄制裁,開始禁止俄羅斯在加里寧格勒州運送遭制裁的貨品,俄羅斯外交部週二提出抗議並揚言報復立陶宛,對此,美國表態力挺立陶宛,並重申捍衛北約盟國的承諾。
-
俄為飛地與立陶宛爭執 烏克蘭料將成歐盟候選國
2022-06-21 23:24:58立陶宛對進出俄羅斯加里寧格勒的鐵路運輸實施限制,讓這塊飛地成為最新爭執焦點。另外,歐盟官員表示,27個成員國目前對於給予烏克蘭正式候選國身分並無反對意見。
-
印尼G20峰會邀蒲亭 克宮顧問:總統將親自出席
2022-06-28 10:08:57俄羅斯克里姆林宮顧問鄂夏柯夫(Yuri Ushakov)今天表示,總統蒲亭計劃今年11月出席在印尼舉行的20國集團(G20)高峰會議。
-
習普再通話 樂玉成調職 中俄關係「封不封頂」?
2022-06-17 13:33:42週三,普丁與習近平再次通話。而一天前,被視為親俄派的中共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被調離崗位,樂玉成曾喊出「中俄關係不封頂」,分析指出,雖然中共成為俄國石油的最大買家,但中共把樂玉成調離外交系統,也透露中俄關係似乎不如表面上親近。
-
俄中領袖再通話 美警告中共:站歷史錯誤一邊
2022-06-16 21:58:38歡迎回來。在美中軍事、外交高層會談之後,昨天15號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進行了通話。這是2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兩人第二次通話。習近平在通話中表示,中方願同俄方繼續在涉及主權、安全等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密切兩國戰略協作。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表示,中共聲稱自己中立,但它的行為表明,它仍在投資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且站在普丁一邊的國家,將不可避免地發現自己站在了歷史錯誤的一邊。
-
俄國封鎖烏克蘭穀物出口 歐盟痛斥犯戰爭罪
2022-06-20 18:33:07歐洲聯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今天表示,如果俄國繼續阻擋各國急需的穀物從烏克蘭出口,將必須對此負責。
-
彭博指習李不同調 中國經濟官員癱瘓
2022-05-27 13:11:11美國媒體報導,這個星期三,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罕見與全國數千名幹部進行視訊通話,警告,中國的經濟危機比2年前更加嚴重,呼籲幹部更好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不過,這顯然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的清零政策相左,讓基層官員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