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駐聯合國大使推文 WHA會前赴台灣晚會力挺

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22日登場,美駐聯合國大使克羅克(圖左) (Sheba Crocker)21日在推特發文,很高興在開會前夕應邀出席晚會,並貼文標籤台灣能幫忙, 呼籲讓台灣加入WHO。資料照。(圖/翻攝推特@USAmbGVA)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5 月 22 日訊】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WHA)今天登場,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羅克(Sheba Crocker)昨晚在推特發文指出,她很高興在開會前夕應邀出席台灣主辦的晚會,並在貼文標籤「台灣能幫忙」,呼籲讓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
外交部官方推特(Twitter)帳號留言回應指出,感謝克羅克承認「台灣能幫忙」將促進世界衛生組織「全民均健」(Health for All)的目標,台灣珍惜美國對台灣2350萬人民堅若磐石的友誼,台美將堅定站在一起。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正式名稱為「美利堅合眾國常駐聯合國代表」(the 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o the United Nations),是特命全權大使,也是除了總統與國務卿等人外,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聯合國大會等在內的常駐聯合國有關工作的最高領導人。

克羅克貼文指出,世界衛生大會將會受惠於台灣世界級的醫衛專業、研究、能力,以及「台灣能幫忙」的理念,WHO應該實踐其涵括所有人的「全民均健」承諾。
第75屆WHA在22日到28日於瑞士日內瓦舉行,衛福部政務次長李麗芬率領的宣達團與立委視導團抵達日內瓦,外交部昨晚舉行「台灣之夜」酒會。台灣的13個友邦已提案要求將「邀請台灣作為觀察員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列入補充議程。世衛總務委員會將於22日傍晚閉門討論,翌日也會在全會討論,由全會決定是否排入議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日前發表措辭友台的公開聲明,「強力敦促」本屆世界衛生大會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與會。
美國在台協會(AIT)與澳洲、英國、加拿大及日本駐台代表處昨天也發布聯合新聞稿,重申一致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組織事務,並以觀察員的身分參加WHA。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紐約僑界總督島路跑 聲援台灣參與世衛
2022-05-23 08:39:01第75屆世衛大會召開前,大紐約地區僑界、友邦與理念相近國家代表21日組隊參加總督島路跑活動,響應世衛「全民均健」理念,並以具體行動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的訴求。
-
WHO:已有13國提案挺台灣出席世衛大會
2022-05-17 11:40:20歡迎回來,世界衛生大會22日將在瑞士日內瓦登場,台灣能否參與受到關注。世衛法律顧問索羅門今天證實,已經收到13個成員國提出「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界衛生大會」議案,總務委員會討論後將建議是否排入議程。
-
歐盟:推動台灣務實參與WHO等國際架構
2022-05-17 13:08:11第75屆WHA世界衛生大會,將在5月22日起召開。歐盟一名發言人16日表示,台灣應該被納入,在任何台灣技術能力和(其他)能力能帶來附加價值的地方;這也適用於(參與)世界衛生組織。
-
中共恐嚇失效 13國提案挺台出席WHA
2022-05-17 13:38:41歡迎回來,世界衛生大會22日即將在日內瓦召開,台灣是否受邀備受關注,根據路透社報導,在世衛16日舉行的線上媒體簡報中,法律顧問索羅門證實,已經有13個成員國提出「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界衛生大會」的議案,委員會將安排在大會的第二天討論決定。另外,媒體也關注中共是否出席,世衛大會會務處長阿姆斯壯表示,目前沒有辦法確定,他說「疫情源頭調查報告」也沒有被遺忘,已經在最後階段,完成後將會向會員國報告。
-
WHA前盧森堡國會挺台參與 捷、英也發聲
2022-05-21 21:01:52外交部週六表示,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WHA)開議前夕,全球已有71個友好國家的行政機關、立法部門、跨國議會組織,及逾3700名政要、議員及各界國際友人,強力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盧森堡國會也決議挺台以觀察員身份參與,捷克眾議會外委會也表達支持。英國下議院外委會主席更首度致函WHO秘書長譚德塞。
-
美澳英加日駐台代表機構聯合新聞稿 挺台參與WHA
2022-05-21 11:47:43美國在台協會、澳洲駐台辦事處、英國在台辦事處、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今天發布聯合新聞稿,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事務,並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
-
立委視導團將赴WHA 爭取台灣參加國際組織機會
2022-05-20 12:15:49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於22日登場,朝野立委組成的視導團,將於今天啟程前往瑞士日內瓦;立委指出,除將表達台灣樂意參加國際組織並爭取加入的聲音,也希望與專家交換疫情等看法。
-
歐洲34國議員致函挺台入WHA 烏克蘭也在列
2022-05-19 11:01:45歐洲地區「福爾摩沙俱樂部」(Formosa Club)各國共同主席昨天聯名致函世界衛生組織(WHO)幹事長譚德塞,聲援台灣出席本屆世界衛生大會(WHA)。
-
13友邦提案挺台赴WHA 美:台能貢獻專業
2022-05-18 09:49:45歡迎回來,世界衛生大會22日即將在日內瓦召開,台灣是否受邀備受關注,根據路透社報導,在世界衛生組織16日舉行的線上媒體簡報中,世衛法律顧問索羅門證實,已經有13個成員國提出「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界衛生大會」的議案。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在例行記者會上強調,美方強力主張,世衛應以觀察員身份邀請台灣,讓台灣能在本屆世界衛生大會上貢獻專業知識。
-
挺台入WHA 北加州僑團舊金山遊行
2022-05-18 08:55:42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即將在日內瓦舉行,美國北加州僑團近日舉行挺台入WHA大遊行,以行動支持台灣與為台灣加油。
-
WHA將落幕 國際社會挺台灣貢獻呼聲空前
2022-05-27 08:51:45歡迎回來,世衛大會將在28日閉幕。儘管70多國表態、13國提案,大會仍拒絕邀請台灣參與,不過,今年挺台呼聲力道空前,有22位國際代表為台灣執言,包括,法國、德國、盧森堡、立陶宛、捷克等國,更是首次點名聲援,指台灣加入有益於世界。
-
挺台返WHO!歐洲破紀錄上千議員致函譚德塞
2022-05-19 16:52:39歡迎回來,世界衛生大會即將在星期日(22日)舉行,台灣至今還沒有收到邀請函。不過,國際挺台聲浪高漲,昨天(18日)包含歐洲議會在內,共有超過1500名歐洲各國議員,聯名致函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聲援台灣出席世衛大會,包含烏克蘭議員,也加入這次的挺台行動。
-
中共稱台灣無權入WHO 台外交部:共黨極權惡劣
2022-05-12 16:13:27第75屆WHA世界衛生大會22日到28日將在日內瓦舉行,台灣連續5年沒有獲邀參與。中共外交部聲稱台灣必須按照所謂「一中原則」;而國台辦聲稱「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無權加入世衛組織WHO。中華民國外交部強調,會努力爭取到最後一刻,也嚴正駁斥中共說法。
-
美英澳法德立WHA發聲挺台!立、捷會台官員
2022-05-24 14:17:53世界衛生大會WHA,在中共阻撓下,駁回邀請台灣出席的提案。不過,國際上支持台灣的聲浪越來越多,包括美國、英國、法國等10幾個國家,都持續公開發聲。台灣也持續和友好國家,進行雙邊會晤。
-
台灣今年無緣加入WHA 13友邦提案遭駁回
2022-05-23 21:27:47睽違2年,世界衛生大會(WHA)以實體方式日內瓦召開全會。不過,中華民國13個友邦提案,「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在友邦與中巴2對2辯論後,今天(23日)遭到大會駁回。友邦史瓦帝尼代表直言,世衛給了中共「沒有道理的否決權」,雖然在中共的阻撓下,台灣連續第6年沒能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仍由衛福部政次李麗芬率「世衛行動團」到日內瓦,展現台灣爭取參與WHA決心,外交部也證實,李麗芬與立陶宛衛生部長杜爾基斯在WHA場邊晤談,兩國將在多領域共同合作。
-
拜登簽法案助台重獲WHO觀察員 中共缺席峰會
2022-05-14 21:13:01新聞首先來看到,週五(13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法案,要求國務卿擬定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地位法案,挺台重獲WHO觀察員身份。今天(14日)中華民國總統府、外交部都表示感謝,行政院長蘇貞昌受訪時也說,台灣如果能參與WHO相關會議,對國際會有實質幫助。
-
白宮國安顧問:台灣未被納入印太經濟架構
2022-05-23 12:14:04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今天表示,台灣未被納入印太經濟架構,但他強調美國正在尋求深化與台灣的經濟夥伴關係。他也重申美方期望台海和平,不樂見片面改變現狀。
-
未獲邀WHA 台仍派團赴日內瓦!美、加續挺台
2022-05-20 12:11:24好,外交部證實台灣致仍沒有收到邀請函,衛福部對此表達遺憾與不滿,也將派出政務次長李麗芬,明天率團前往日內瓦,爭取與各國官員雙邊會談。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都再次呼籲WHO邀請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排除台灣毫無道理。
-
未受邀WHA 總統:不該因政治干預排除台灣
2022-05-22 20:09:06WHA世界衛生大會22日將在瑞士日內瓦展開,僑界也在當地發起聲援活動,不過台灣直到現在都沒有收到邀請,總統蔡英文錄製影片,喊話WHA需要台灣,不應該因為單一國家的政治干預,造成破口。
-
WHA聲量罕見 美英法德加澳等國發言挺台參與
2022-05-24 10:57:57世衛大會今日上午駁回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大會的提案,隨後除2友邦外,美、英、法、德、加、澳、盧、立共10國也聲援台灣,強調台灣加入的重要性,聲量之大過去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