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六四集體記憶在香港被抹滅 台灣更應堅守民主

總統:六四集體記憶在香港被抹滅 台灣更應堅守民主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6 月 04 日訊】六四事件33週年,總統蔡英文發表回應,談到香港正被用蠻橫手段、系統性抹滅對六四的集體記憶,當民主受到威脅,世界威權主義也正在擴張,台灣更要堅守民主價值,並和國際夥伴堅定互相扶持。
蔡總統今天中午透過臉書指出,33年前的今天,發生了六四天安門事件,多年來始終維持以燭光晚會紀念六四的香港,今年首度完全沒有相關集會申請;香港多所大學中,關於民主與六四精神的雕像,也莫名遭到移除。
蔡總統說,關於六四的集體記憶,在香港正被系統性的抹滅,但相信蠻橫的手段,無法抹去人們的記憶。
她表示,當民主受到威脅,世界威權主義正在擴張,台灣更需要堅守民主價值,和共享民主自由理念的國際夥伴堅定互相扶持。去年此時,正好是日本捐贈124萬劑AZ疫苗抵達台灣時刻,台日間的深刻友誼感動大家,也更是民主政體攜手防疫的具體展現。
總統說,疫情期間,台灣和美國,日本,及歐洲許多國家,都透過互相捐贈重要防疫物資,共同抵抗疫情,這就是因為熱愛自由的人們更應該互相支持。
「身在民主國家,應當珍惜言論所打造的強韌民主,也更應該謹慎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蔡總統指出,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錯假訊息不但會造成恐慌,也會增加醫護人員的負擔。收到可疑訊息,協助澄清,不要轉傳,可以更有助於防疫。
她表示,民主社會意見多元,但公開透明的資訊,以及積極溝通彼此說服的真摯努力,最後一定能夠讓大家團結在一起,攜手度過疫情當中的許多重要挑戰。
總統也提到,不同政府體制,面對防疫時有不同的治理策略與回應方式,也可能對疫情發展帶來相當不同的影響,在國際上這也是被討論及研究的重要課題,台灣是民主社會,各種意見紛陳,有時候溝通成本會比較高。
她說,但也正是因為民主社會資訊較公開透明的特色,才能讓所有公民都有機會取得資訊,集思廣益,不只挖掘問題,也能尋求解決方案。
總統表示,台灣在全民努力下,這2年的防疫工作也受到國際肯定,公開透明的民主監督機制,是非常重要的關鍵;相反的,威權國家一味封鎖真相,箝制討論,抹煞的不只是民主價值,更有可能因為資訊不流通,導致疫情的惡化與加劇。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以「台灣」出賽!自由潛水好手獲亞軍秀國旗|台灣速速看
2022-05-26 22:12:21台灣自由潛水好手黃明峻與連林嵐時,賽前才被通知國籍被更改為「中華台北,台灣(Chinese Taipei, Taiwan)」,因此拒絕參賽以表達抗議,經多次溝通後,才成功以「台灣」名義出賽。黃也在無蹼恆重下潛(CNF)項目以63公尺的成績拿下亞軍,更拿著中華民國國旗上台領獎。外交部(26日)表示,中共若持續打壓將影響國際形象及增加台灣人民反感。
-
台北成六四主場 重立恥辱柱.全球究責中共暴政
2022-05-30 14:46:53六四33周年,持續是中共敏感日、還以防疫理由嚴控天安門廣場,香港也以港版國安法箝制、禁止公開活動悼念六四。在台灣,多個主要人權團體,將在台北中正紀念堂民主大道,舉辦六四系列活動,主題是「六四三三,民主抵抗專制,世界共撐自由」,重立被拆除的恥辱柱、全球追究中共暴政的責任。周一(30日),各NGO聯合記者會,預告活動。
-
全球廿多城悼六四 台立恥辱柱究責中共反人類
2022-05-30 21:53:49六四33周年,國際特赦組織宣布,全球至少20多城市參與悼念、聲援香港。台灣則是唯一公開悼念六四的華人社會,人權團體周一(30日)預告系列活動,強調紀念六四的意義,超越六四屠殺本身,自由世界面臨對抗極權反人類的戰爭,追究中共政府暴政的責任,已是全球最重要的人權議題。
-
香港遭消聲.台北六四晚會 台港外籍2千人夜悼
2022-06-05 08:06:25六四33週年,台北中正紀念堂的悼念晚會,現場約2千人參加,許多人在8964布條上擺上燭光。現場有六四親歷者、台灣跨黨派政治人物出席聲援,人在海外的六四學運領袖王丹、香港運動領袖周永康等人透過影片致詞。看到現場記者庭譽的說明。
-
六四33周年 布林肯:勇者不被遺忘.美追責中共
2022-06-04 21:11:56歡迎回來。六四33周年,全球多國舉行悼念活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發表聲明,譴責中共侵犯人權、禁止香港悼念活動。香港雖然仍有個別紀念活動,但都遭受當局不同程度打壓干擾。日本NHK海外台訊號甚至被切斷。德國駐中大使館的微博發出燭光照片,卻遭過濾刪除。
-
李明哲現身悼六四 港人在台紀念盼傳承港精神
2022-06-05 08:07:18好,六四33周年台北系列活動,曾被中共非法判刑關押五年的李明哲出席致意,強調中共泯滅人權、六四從未結束,而台灣紀念六四的意義,在於認清中共的本質。香港被禁止公開悼念六四,許多在台灣的香港人出席活動,希望傳承精神。
-
台政府籲中國人找真相 正副元首閣揆議長悼六四
2022-06-05 08:07:39六四33周年,中國大陸與香港被消聲,台灣朝野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等五個主要政黨,陸續發布六四聲明。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國會議長,(4日)都發表感言聲援。
-
布林肯談六四事件33周年 稱勇者不會被遺忘
2022-06-04 13:26:12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六四事件33周年前夕,向當年在中國天安門廣場遭軍事鎮壓的民運學生示威者致敬,說「這些勇者不會被遺忘」。
-
天安門事件33周年 民運人士華府辦六四特展
2022-06-04 10:11:341989年北京天安門事件發生至今已經33年,當年的學運領袖王丹與海外民運人士特別籌辦六四特展,希望世人不忘33年前中國民眾為追求自由、民主的壯烈犧牲。
-
日媒:台灣在歐洲展華語教學軟實力 取代孔子學院
2022-05-31 16:43:25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台灣的華語學習中心正在德國蓬勃發展,逐漸取代中國機構孔子學院,因為當地大學日漸警惕中國政府對它們學術自由的影響力。
-
裴洛西挺中國人權 曾在天安門拉黑布條悼六四
2022-07-29 21:51:59好,其實裴洛西在中國人權議題上,立場相當強硬。她甚至還曾經在六四事件發生的兩年後,也就是1991年,到中國天安門廣場,拉開寫有「獻給為中國民主事業犧牲之烈士」黑布條,悼念在六四事件中死去的中國人,而裴洛西當時還只是一名擔任眾議員僅僅四年的新科國會議員。
-
蔡總統親赴日台交流協會 悼念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
2022-07-11 09:54:36總統蔡英文今天上午到日台交流協會獻花悼念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總統表示,她與安倍是10多年的好友,清楚記得今年3月與安倍視訊對話時,他溫暖的笑容與親切的問候,當時雙方都很期盼早日在台灣見面。
-
神韻蒞臨台灣 總統副總統等百位政要迎賀
2022-05-21 21:44:18「神韻真的來了!」因為疫情關係,暌違3年,美國神韻藝術團終於再次蒞臨台灣巡迴演出。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等近百位中央政府首長與各級地方政要紛紛發出賀詞,歡迎神韻第14度來訪,為台灣觀眾帶來純善純美、希望與光明的國際頂級藝文饗宴。
-
52國民調:中共若犯台 26國願斷對中經濟
2022-06-02 09:30:13一份最新的全球民調顯示,在52個受訪國家中,有一半以上的國家贊成,一旦中共入侵台灣,就跟中國斷絕經濟關係。這些國家包括美國、日本、韓國和德國等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佔中國貿易總額5成以上。
-
歐洲議會高層首度正式訪台 副議長將會台總統
2022-07-18 22:11:12火線新聞,馬上來看到,歐洲議會高層首度正式訪問台灣,德國籍副議長畢爾以正式官銜,將在19日訪問台灣,晉見總統蔡英文。去年11月歐洲議會也由 INGE委員會,首度籌組官方代表團訪台。近年歐洲議會及成員國,支持台灣的力道相當強勁。
-
歐副議長抵台:歐援台不會遲到 不容中共侵略
2022-07-19 14:02:07儘管中共壓迫,台歐關係持續升溫,歐洲議會高層,首度以官方身分正式訪台,副議長畢爾今天清晨搭機抵達台灣,此行將會見總統蔡英文。畢爾(19日)在機場問候台灣人民,彼此同屬民主大家庭,她說,歐洲在香港遲到了,在台灣不會遲到,不容中共侵略。
-
鄭州女大生求助救護車被拒逝 錄音曝光引公憤|中國一分鐘
2022-06-04 21:12:256月3日,河南鄭州大學一名大三女生,撥打120急救專線求救的8分鐘錄音登上熱搜。120接線員以地址不詳為由,拒絕派救護車,導致該女生因延誤救治而喪生,事件引起輿論公憤。女生父親則認為,120的這種職業操守等於變相殺人。
-
台立友好!立陶宛一週2度派次長級訪團來台
2022-06-22 07:12:50好,除了日本友人協助台灣抵抗中共貿易霸凌,台灣與立陶宛的關係也不斷深化,上週,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政務次長率團訪台,才過一週,明天換(21日)農業部政務次長率團訪台。外交部表示,台灣跟立陶宛的農業合作對話將邁入新里程,雙方會進一步鞏固雙邊友好關係,堅持團結,致力成為守護民主的全球典範。
-
蓬佩奧:美對台不應戰略模糊 防中共宣傳攻勢
2022-07-05 16:44:16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在美國國慶這天,參加英國保守派智庫「政策交流」(Policy Exchange)座談會時表示,美國對台戰略不應該模糊,而且要嚴防中共透過宣傳和情報攻勢,弱化台灣主權。
-
反送中遭港警開槍學生 擬逃往台灣時被捕
2022-07-14 17:03:212019年在香港「反送中」運動中遭防暴警察槍傷的中學生曾志健,昨天(13日)與另外3人試圖在香港搭船逃往台灣時被捕,今天將在區域法院出庭。2019年10月1日,當時曾志健在荃灣參加「反送中」抗議活動,有港警開槍並擊中曾志健胸部,引發輿論關注,然而,曾志健事後被控一項暴動罪及兩項襲警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