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死抗拒熊抱 烏克蘭遭入侵加速去俄國化進程

巨大的鈦合金「人民友誼拱門」是蘇聯1982年贈與烏克蘭的禮物,紀念蘇聯建國60週年。拱門下方有兩個8公尺高雕像(橋下中間處),分別代表烏克蘭和俄羅斯工人,他們高舉著蘇聯友誼勳章。如今雕像已遭移除,僅剩底座。(圖/中央社)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6 月 08 日訊】4月26日下午,基輔舊城區後來改以「烏克蘭人民自由」為名的拱門下方,工人在拆除一座蘇聯時期象徵烏克蘭與俄國友誼的雕像,現場圍觀的數百民眾不時報以掌聲。

這些工人是奉市政府的命令,拆除這個有40年歷史的銅雕。除此之外,基輔市將拆除大約60個類似的雕塑,並改掉數十條與蘇聯有關的街道名稱或地鐵站名,包括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和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等俄國人名都將被移除。

俄國總統蒲亭視烏克蘭為俄國的一部分,而烏克蘭在1991年脫離蘇聯而獨立之後開始的「去俄國化」(de-Russification)進程,成為他對烏克蘭步步進逼的藉口之一。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基輔獨立廣場發生示威與革命,親俄的總統雅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ich)遭到罷黜,莫斯科便在2014年3月併吞克里米亞做為反制,8年後更全面入侵烏克蘭。

學者哈蘭(Oleksiy Haran)指出,蒲亭此舉讓烏克蘭去俄國化加速發展。他說,無論戰時或戰後,烏克蘭國民將更明白身為「烏克蘭人」的意義,更常說烏克蘭語,他們的愛國精神將會提升,社會對烏克蘭歷史的瞭解也將更為深化。

哈蘭在國立基輔莫希拉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Kyiv-Mohyla Academy)擔任比較政治學教授,但在2月24日俄軍坦克開進烏克蘭之後,他前往烏克蘭東部頓巴斯(Donbas)的交戰區支援物資配送。
烏克蘭經歷人為饑荒 去俄國化有歷史背景
他在接受中央社電話訪問時指出,去俄國化是個具有歷史脈絡的反彈。他舉例,在蘇聯時期,烏克蘭人對自己的歷史知之甚少,例如蘇聯否認1930年代烏克蘭大饑荒(Holodomor)是人為慘劇,聲稱當時只是農作物歉收。實情是農作都從烏克蘭運至俄羅斯,再對外輸出牟利,「(烏克蘭)整個村子的人都死了,蘇聯卻口口聲聲說,烏克蘭人註定挨餓,註定得死。當時我們對此實情一無所知」。
烏克蘭向來有歐洲穀倉之稱,但蘇聯獨裁者史達林推行集體農場政策,整肅和流放不願配合的農民,這導致大量擅長耕作的人才流失,穀物產量暴跌,當局又禁止種子、餘糧和商品買賣,甚至沒收糧食,最終導致數百萬人死亡。
哈蘭表示,相關史料檔案於1980年代末期對外開放,1994年後,越來越多歷史真相浮出,民眾更了解俄羅斯帝國及蘇聯對烏克蘭人的所作所為,從而推進去俄國化。
他補充說,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政治行為、文化不同,俄人多傾向支持專制體制,烏克蘭人則熱愛自由及和平。去俄國化是廣泛的「烏克蘭政治民族」概念,與烏克蘭人民對未來的想像、對民主、選舉與多元主義的堅持以及成為歐洲國的願景都息息相關。
他認為,此後烏克蘭文化將更為普及,包括流行文化,例如以幽默看待當前戰事的烏克蘭搖滾樂,但這個趨勢不能簡化為烏克蘭人傾向根除俄羅斯文化,或不再說俄語。他認為,烏克蘭做為民主國家,會尊重其他國家文化及個人權利。
哈蘭跟烏克蘭的菁英階層一樣,在求學及就業時期都以俄語為主要溝通語言。在野的民意黨(Holos)國會議員索夫桑(Inna Sovsun)也是從小就有必須學說俄語的壓力。

她來自烏克蘭東部邊境城市哈爾科夫(Kharkov),當地通用俄語。她在說烏克蘭語的家庭中成長,但幼兒園時期就得用俄語跟同學交談,並曾因講烏克蘭語遭模仿嘲弄。
從俄羅斯帝國時代開始,多數烏克蘭人認為講俄語較尊貴上流,烏克蘭語為佃農、庶民的語言,目前烏克蘭約 30%人口以俄語為主要溝通語言。索夫桑表示,為扭轉幾世紀以來的俄語政策,及傳遞「說烏克蘭語並不丟臉」等訊息,政府推動若干立法,鼓勵開口說本土語言。
索夫桑指出,由於高等教育完全使用烏克蘭語上課,專以俄語上課的初階學程一定比例的科目也得改用烏克蘭語授課,方便學生日後銜接。此外,年輕一代都懂烏克蘭語,俄羅斯不樂見這個趨勢,但是對烏克蘭而言,這叫落實「歷史正義」。
俄語讓人聯想到侵略 一夕改說烏克蘭語
她說,俄烏戰爭爆發後,許多原本說俄語的人一夕之間自動改說烏克蘭語,「因為俄語已成為侵略者的語言」。入侵俄軍在布查(Bucha)與馬立波(Mariupol)的暴行與破壞帶來巨大創傷,戰事加速民間自發的去俄國化趨勢,她的一名說俄語的友人已有身孕,打算兒子出生後,只教他說烏克蘭語。另一名原本只說俄語的親友堅持改以烏克蘭語溝通,即使常為說得不好而道歉。這只是她身邊眾多例子之一二。
索夫桑說,「俄羅斯文化是殖民烏克蘭的工具之一」。延續前蘇聯時期的政策,烏克蘭學童在校讀的文學作品多出自俄羅斯作家之手,近年烏克蘭學校開始檢視文學課程中俄羅斯文學的占比,試著切割烏俄文化連結。烏克蘭也通過法律,禁用蘇聯標誌,並要求拆除蘇聯時期政治人物的紀念碑。烏克蘭各地廣場原本都有列寧(Vladimir Lenin)銅像,如今已不多見。
戰事造成的情感、認同撕裂,還擴散到其他層面。烏克蘭東北部大城哈爾科夫的市長切列霍夫(Ihor Terekhov)對中央社表示,哈爾科夫已解除與莫斯科、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諾佛哥羅(Nizhny Novgorod)以及新西伯利亞(Novosibirsk)等城市的姐妹市關係。

他說,俄軍屠殺烏克蘭人民,摧毀城市,即使哈爾科夫9成人口說俄語,「但我們還是不折不扣的烏克蘭人」。非但如此,哈爾科夫所有市民都見證俄軍的駭人行為,如今對俄國抱持比烏克蘭中、西部地區民眾更為激進的看法。
在烏克蘭大部分地區,跟蘇聯或俄羅斯有關的象徵在被加速移除,但在南部遭到俄軍攻占的刻松(Kherson)地區一個小鎮,俄軍已重新豎立列寧的雕像。同時,有些烏克蘭民眾對於部分歷史偉人的雕像被拆或街道改名也有意見。
但那天下午在基輔烏克蘭人民自由拱門的廣場上,建築師米霍羅多斯基(Serhii Myrhorodskyi)看著工人把俄烏友誼雕像拆毀,神情顯得相當興奮。40年前,就是他創作了這個雕像。
他告訴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說,拆掉這座雕像是應該的。他說:「(我們)跟俄國沒有友誼,只要蒲亭和他那夥人還在世,未來很長時間也不會有任何友誼存在。等他們死了,也許等個30年,情況就會改變。」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烏克蘭議員秀台國旗 感謝台灣制裁俄晶片
2022-06-09 13:20:02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百天,台灣跟進國際,經濟制裁俄羅斯,烏克蘭國會議員索夫桑在推特感謝台灣,她寫道,台灣禁止對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出口晶片,「這非常重要!因為台灣有最先進的晶片生產技術,現在俄羅斯已經沒辦法取得晶片」,她並寫道:「謝謝各位朋友,烏克蘭愛台灣」,還Po出台灣與烏克蘭兩國的國旗照片。索夫桑也表示,直到這場戰爭爆發前,台灣與烏克蘭並沒有正式外交關係,而台灣與烏克蘭站在同一方,烏克蘭也必須站在台灣旁邊。另外,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被外媒問到中國議題,被問是否會敦促中方對俄施加影響力,澤倫斯基說,烏克蘭必須
-
法德義領袖抵基輔聞空襲警報 挺烏克蘭入歐盟
2022-06-17 13:31:33烏東戰況告急,俄羅斯軍隊兵分九路攻擊盧甘斯克,昨天上午,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蕭茲,與義大利總理德拉吉從波蘭搭火車抵達基輔。馬克宏表示,這次訪問是要向烏克蘭發出團結訊息。不過有消息指出,3位領袖剛抵基輔不久後,當地突然空襲警報大作,氣氛緊張。
-
俄指遭捕美國公民將面臨死刑 華府:令人震驚
2022-06-22 17:13:57兩名美國公民在為烏克蘭抵禦俄羅斯入侵時遭到俘虜,克里姆林宮暗指這兩人可能面臨死刑,美方今天稱這番發言「令人震驚」。
-
北頓內茨克保衛戰 烏軍恐被迫撤退戰事料更慘烈
2022-06-09 17:23:15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州州長蓋戴今天表示,烏克蘭軍隊可能要被迫從東部戰略城市北頓內茨克撤退。他還說,北頓內茨克被俄羅斯部隊「每天24小時」不間斷轟炸。
-
法德義領袖抵基輔 馬克宏:向烏發出團結訊息
2022-06-16 20:40:21再來關心,烏東戰況告急,俄羅斯軍隊兵分九路攻擊盧甘斯克,今天上午,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蕭茲,與義大利總理德拉吉從波蘭搭火車抵達基輔。馬克宏表示,這次訪問是要向烏克蘭發出團結訊息。不過有消息指出,3位領袖剛抵基輔不久後,當地突然空襲警報大作,氣氛緊張。
-
英相強生二度突訪基輔 宣布烏軍萬人境外訓練計畫
2022-06-18 10:44:05英國首相強生今天無預警訪問基輔,預告將啟動一項「足以徹底改變戰爭均勢」的軍事訓練先鋒計畫,預估每120天可訓練高達1萬名烏克蘭武裝部隊成員、傳授經實戰驗證的英軍專業技能。
-
俄軍炸毀北頓內茨克對外橋樑 恐拿下盧甘斯克
2022-06-14 17:08:54俄羅斯從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俄軍已經占領烏東頓內茨克大部分地區,烏克蘭(13日)表示,烏軍已從東部城市北頓內茨克的市中心撤退,這是盧甘斯克的行政中心,盧甘斯克州長蓋戴,預計俄軍將盡全力於一兩天內拿下這座城巿。
-
強生:英國必須挺烏克蘭到底 不能鬆懈
2022-06-18 21:39:40英國首相強生今天警告,隨著戰爭拖長,可能出現「烏克蘭疲乏」,因此英國繼續展現長期力挺基輔相當重要。他也支持下一屆歐洲歌唱大賽在烏克蘭舉行。
-
蒲亭下令俄軍攻勢深入烏東 瑞典總理訪基輔
2022-07-05 09:44:49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今天在俄軍拿下烏克蘭東部戰略城市利西昌斯克(Lysychansk)後,下令將攻勢深入烏東頓巴斯(Donbas)地區。
-
傳2名美國人遭俄軍俘虜 白宮呼籲國人勿赴烏克蘭
2022-06-16 11:51:22在有報導指出2名美國公民在烏克蘭遭俄羅斯軍隊俘虜後,白宮今天敦促美國民眾不要前往烏國。
-
外媒:台灣人赴烏前線支援 多國士兵承諾援台
2022-07-04 22:08:54今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有台灣民眾響應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號召,到烏國前線加入外國志願軍的行列,與烏軍並肩作戰抵抗俄羅斯入侵。外媒近日採訪了多名到烏克蘭支援的台灣人,他們表示,台灣也同樣受中共威脅,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他們感同身受。多國志願兵了解台灣情況後,也表示,一旦中共侵台,也願意到台灣幫助台灣人。
-
普丁:不反對烏入歐盟 將與每個人恢復關係
2022-06-18 21:04:57歐盟執委會建議烏克蘭為歐盟候選國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丁並未表示反對。普丁指出,俄羅斯已經準備好與每個人恢復關係,而且俄羅斯和烏克蘭恢復關係是無法避免的,因為現狀遲早都要恢復正常。
-
烏克蘭無人機衝進俄羅斯煉油廠 引發大爆炸
2022-06-23 17:35:50再來關心,烏俄最新局勢,6月22日,俄羅斯的一座煉油廠,疑似在被對手的無人機襲擊後,發生劇烈爆炸。
-
警告烏軍別動克里米亞 俄前總統:否則將迎審判日
2022-07-18 16:36:26俄羅斯前總統麥維德夫今天說,烏克蘭和西方強權拒絕承認莫斯科對克里米亞的支配權,對俄羅斯構成系統性威脅,而對這個地區的任何外部攻擊都將引發俄方「審判日」式的回應。
-
立陶宛禁俄物資過境 俄與北約衝突一觸即發
2022-06-21 14:28:59「立陶宛」實施歐盟制裁,禁止俄國物資通過其領土,引發俄羅斯抗議。莫斯科稱,將會採取反制措施。來看報導。
-
友誼小船要翻?普丁嚴厲批評習近平支持不力
2022-06-09 22:18:17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報導,俄烏開戰以來,中共因懼怕西方制裁而不敢向俄羅斯提供幫助,引發普丁的嚴重不滿。有評論分析,與俄「友誼無上限」已成為中共的巨大負資產。
-
俄飛彈擊中敖德薩公寓 至少18死31傷
2022-07-01 22:16:27歡迎回來。俄羅斯持續進攻烏克蘭,俄軍軍隊6月30日撤出黑海的蛇島後,隨即發射飛彈攻擊,烏克蘭官員表示,一枚俄羅斯飛彈在今天(1日)凌晨擊中黑海港市敖德薩一棟多層公寓大廈,官員陸續更新傷亡統計,已知造成至少18死31傷。公寓居住人數152人,救難人員持續搜救中。敖達薩州州長馬欽柯說,這次攻擊是俄軍從黑海方向發射3枚蘇聯時代的Kh-22飛彈,擊中了一棟公寓樓和一個娛樂中心。
-
烏學者:對中共觀感顯著惡化 台有實力參與重建
2022-06-16 13:34:38斯洛伐克智庫「中歐亞洲研究中心」(CEIAS)今天(16日)舉辦研討會,邀請台灣和中歐學者探討俄烏戰爭對台灣和中東歐關係的影響。專精軍事和中國問題的烏克蘭學者普塔表示,戰爭爆發以來,烏克蘭對中共的觀感顯著惡化,不再把中共當作朋友,因此他認為就算北京主動表態願協助重建,烏克蘭也不見得會接受。普塔還說,烏克蘭普遍把台灣當成是創新的機會,他相信不論在經濟、高科技或國防領域,將來重建烏克蘭時台灣都有參與的機會。
-
貼身拍下馬立波慘況 烏克蘭女軍醫自俄羅斯獲釋
2022-06-19 10:59:45美聯社報導,在烏克蘭,女軍醫白芙絲卡(Yuliia Paievska)以她在電玩「魔獸世界」的暱稱「塔伊拉」(Taira)為人所知。她之前利用貼身攝影機,記錄了她和團隊在兩週期間不分敵我拯救俄烏傷患的影片,內容共達256GB。
-
烏軍猛轟蛇島 俄軍全面撤離黑海戰略要地
2022-07-01 11:41:35俄烏戰爭方面,6月30日,俄羅斯軍隊撤出「蛇島」,放棄了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黑海前哨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