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峰會聚焦中共 學者:歐洲關注南海航行自由

日前北約新戰略將中共指為系統性挑戰。學者說中共對周邊海域排他性海權主張和挑戰國際秩序等,都令人擔憂。圖為2019年一中共海警船在南海斯卡伯勒淺灘(Scarborough Shoal)(黃岩島)附近航行。(圖/Getty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7 月 01 日訊】日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新戰略將中國指為「系統性挑戰」。學者分析,中國近年對周邊海域的排他性海權主張,和挑戰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都令北約感到擔憂。

國策研究院今天舉辦「北約峰會與印太安全架構」座談會,邀請多名學者分析日前的北約峰會,和印太區域局勢。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在會中,將本次北約峰會形容為「海洋北約的雛形」。

他說,北約過去以防範俄羅斯為主,著重地面和空中部隊。但從本次非北約成員的日、韓、澳、紐等國領袖參加峰會;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呼籲吸取俄烏戰爭教訓維護台海穩定;和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首度指稱中國霸凌台灣和鄰居等論述,可見北約放眼海洋安全的趨勢。

蘇紫雲提到,法德等北約國家艦隊近年不僅出現在台灣海峽,也參加環太平洋軍演。他說,全球有6成海上貿易須航經南海,這涉及東北亞與歐洲的供應鏈安全。因此中國近年的排他性海權主張,引起北約成員國高度關注。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也說,北約國家關注的主要是三海一洋(東海、南海、台海和南太平洋)的國際航道問題。

國策研究院1日舉辦「北約峰會與印太安全架構」座談會,學者郭育仁(右4)認為,北約國家關注三海 一洋(東海、南海、台海和南太平洋)的國際航道問題,認為南海的現狀不能繼續被中共破壞。 (圖/中央社)
國策研究院1日舉辦「北約峰會與印太安全架構」座談會,學者郭育仁(右4)認為,北約國家關注三海 一洋(東海、南海、台海和南太平洋)的國際航道問題,認為南海的現狀不能繼續被中共破壞。 (圖/中央社)

他將中國近期發佈的「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形容為「升級版灰區行動」(upgraded gray zone),認為中國會在爭議海域從以往海警的執法維權,升級為可能動用軍隊的擴權。而北約重視的是,南海現狀不能繼續被破壞。

這次峰會上,北約也相隔12年提出「戰略概念」,其中形容俄羅斯是「最重大且直接的威脅」,並指中國是「系統性挑戰」。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王宏仁說,北約對中國的定位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共識累積。2019年北約70週年峰會時,已注意到中國日漸擴充的影響力、日益壯大的軍事力量,以及對南海的威脅,和對歐洲的網路攻擊、智慧財產權竊取等。2021年的布魯塞爾峰會公報則關注到中國崛起對亞太的威脅。

他說,系統性挑戰意指北約認為,中國的挑戰包含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北約最在意的,是中俄等國挑戰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民進黨立法委員羅致政則提醒,北約終究是軍事組織,面對中國的非直接軍事挑戰,恐難有足夠的政治、經濟和科技工具回應。此外,北約30個成員國對中國有不同的看法,若要有一致性的政策,還需要折衝妥協。

他也認為,北約雖高度關注相關議題,但不可能扮演第一線角色,印太安全的核心,仍是美國印太戰略下的日、韓、台、菲和東南亞國家。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