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是解決不孕的最後選擇?國健署破除備孕迷思

試管嬰兒是解決不孕的最後選擇?國健署破除備孕迷思(首圖來源/Freepik)
文:陳如頤(NOW健康)
隨著國人晚婚晚生趨勢,使得越來越多夫妻面臨生育問題。國民健康署呼籲,及早把握生育黃金期,若夫妻在無避孕情況下1年仍未成功懷孕,應儘速就醫檢查。即使是年輕夫妻,也可能因生活壓力、不良習慣等因素影響生育能力。及早進行生育檢查,透過專業評估和協助,能有效提高懷孕機率。
破解常見備孕迷思 把握黃金生育期
為了幫助有生育計畫的夫妻建立正確觀念,國民健康署針對備孕過程中的常見迷思與對試管嬰兒技術的錯誤期待進行解惑,幫助有意生育的夫妻掌握正確方向,讓迎接新生命的願望順利實現。
▸迷思1:年輕夫妻不用擔心生育問題?
雖然年輕夫妻通常具備較高的生育潛力,但現代生活壓力、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外食、肥胖、抽菸)及環境污染等因素,仍可能影響卵巢與精子功能,進而導致不孕問題。國民健康署建議,有備孕規劃的年輕夫妻應把握女性25歲至35歲、男性40歲前的黃金生育期。若在無避孕的正常性生活情況下,經過1年仍未懷孕,應及早檢查並尋求醫師協助。
▸迷思2:月經規律代表容易懷孕?
雖然規律的月經通常代表排卵功能正常,並能幫助計算排卵日及受孕時機,是生育的好指標,但並不意味著一定容易懷孕。順利懷孕還需要多項條件配合,例如子宮內膜或輸卵管狀況、精子活力、卵子品質等。
▸迷思3:懷第1胎順利,懷第2胎就沒問題?
即使夫妻順利懷孕並產下第1胎,日後想再懷第2胎時,仍有可能因年齡、健康變化或其他因素,導致懷孕困難,這稱為「繼發性不孕(Secondary Infertility)」。若長時間未能成功懷孕,建議夫妻儘早進行生育檢查,尋求醫師協助。
▸迷思4:試管嬰兒是最後選擇?
試管嬰兒(In Vitro Fertilization,簡稱IVF)技術並非解決不易懷孕的最後手段,而是針對特定情況的最佳解決方案。有些夫妻因生理因素(如輸卵管阻塞)而不孕,若不清楚不孕原因而一味寄望「再試試看」或「等自然懷孕」,過度等待可能錯過黃金生育期。隨著年齡增長,精卵品質會下降,不管是自然懷孕或是人工生殖,其成功率都只會越來越低。
▸迷思5:試管嬰兒能保證成功?
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年齡、精卵及胚胎品質、子宮環境、心理狀態以及醫師和實驗室的差異等。因此,試管嬰兒並非保證一次成功,可能需要多次嘗試。及早規劃生育、及早就醫,仍然是提高成功機會的關鍵。
▸迷思6:做試管嬰兒會影響卵巢功能,難以再自然懷孕?
試管嬰兒療程的安全性已經得到科學實證。雖然誘導排卵藥物可能影響女性荷爾蒙分泌,並產生一些身體副作用,但在專業醫師的監控下,用藥及劑量會適當調整,卵巢功能僅會受到短期影響。結束療程後,仍可嘗試自然懷孕。
適齡生育最健康 政府補助圓生子夢
國民健康署建議備孕夫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和適量運動。若積極嘗試仍無法懷孕,夫妻應儘早進行生育檢查,透過專業生殖醫學的評估與診斷,及早治療,避免錯過黃金生育期,從而提升懷孕機會。
相關新聞
-
自然受孕最健康,推薦3道助孕湯水,2種茶湯排出身體毒素,養出受孕體質,那你一定要看這一集|胡乃文開講19 名醫談養生
2020-02-13 22:00:00很多年輕人來問我,阿公阿嬤時代的人,一結婚就有孩子,為什麼我們現在想要孩子就那麼難?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壓力太大啦!在年輕的時候不想生小孩啊,等到自己年紀稍微大一點想要生孩子了反而難,現在的生殖科技越來越發達,可以知道排卵期是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懷孕最好?可是卻還是沒有孩子。
-
74歲老婦生下雙胞胎 夫妻雙雙進加護病房
2019-09-28 21:14:2270幾歲本來應該是享受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但在印度卻有一位74歲的超高齡產婦,最近產下一對雙胞胎女嬰,成為全世界最高齡的產婦。
-
告別不孕艱辛路~中醫調理 助你好「孕」 |談古論今話中醫(71)
2015-12-30 19:45:00想擁有可愛寶寶,首先要了解受孕時機。
-
經期異常、突然變胖 小心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找上你|談古論今話中醫(339)
2017-02-10 17:46:05多囊性卵巢綜合症是一個內分泌紊亂的情形,這種症狀的女性都是有共同的一些問題,如月經不規則、不孕、肥胖、男性特徵有點明顯、流產等。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全昌堂中醫診所院長徐慧茵中醫師來到現場來談這女性不少見的問題。
-
突然變胖、瘦不下來的女孩們看過來! |談古論今話中醫(137)
2015-12-30 17:15:47多囊性卵巢綜合症是一個內分泌紊亂的情形,這種症狀的女性都是有共同的一些問題,如肥胖、男性特徵有點明顯、多毛、長青春痘、月經不順等。女性只要一有生理週期開始就會排卵,所以月經不順加上開始變胖,就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綜合症的預兆。
-
『卵巢早衰』別放棄 中醫『暖宮養巢』抗衰老 提高受孕率 | 談古論今話中醫(476)
2019-10-19 20:31:41根據統計,10位女性有9位對身上的「卵巢」功能並不熟悉。卵巢衰退意味著身體開始踏入老年期,「生育、美麗、魅力、性生活、身體健康」開始出現危機!每一位女性都應該認識卵巢,並及早保養,以免未老先衰。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全昌堂中醫醫院院長徐慧茵中醫師來到現場探討有關卵巢的議題。
-
週騎單車逾5小時 精蟲力下降
2010-12-11 23:03:29美國波士頓大學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男子一週騎單車超過5小時,精蟲的活動力會比不運動的人來得低,有不孕的風險,國內醫師分析,這是因為單車族穿緊身車衣,造成睪丸溫度上升,精蟲活動力自然下降,建議單車族男性,1天騎車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
-
成功大學研究證實:塑化劑導致男性不孕
2015-11-17 20:50:41成功大學團隊歷經三年研究,證實塑化劑進入人體會導致男性不孕,小吃攤常見的塑膠袋裝麵、保麗龍杯手搖飲料,還有香噴噴的古龍水、沐浴乳、洗髮精,常用這些產品要小心塑化劑上身。
-
終結難受孕 、不孕的宿命 中醫告訴你這樣做|談古論今話中醫(338)
2017-01-21 22:52:16生兒育女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對二十一世紀的人類來說,如何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生育健康的下一代,避免早產或缺陷兒的產生,如何生的少卻生的好,創造優質的下一代,是人類共同努力的目標。要準備生育下一代,應該要重視生育計劃,在準備好時間,生育想要的兒女。早期篩檢父母雙方可能有異常的疾病,達到優生保健的目的。 這一集邀請到全昌堂中醫診所院長徐慧茵中醫師來到現場來談談如何打造您專屬的懷孕計劃。
-
女性不孕症大元凶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中醫調理幫助好受孕 | 談古論今話中醫(448)
2019-09-02 11:09:31據報導有位39歲陳姓婦人經西醫婦產科診斷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患者,不僅月經不規則,8年來無法受孕、體重狂增30多公斤,求醫無門後找中醫調理5個月,恢復正常,如今已懷孕8個月。甚麼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中醫如何調理呢?今天很高興邀請到中醫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彭溫雅醫師來到現場解說這現代很常見的婦科疾病。
-
冷刀切除子宮腫瘤 較不損及生育能力
2019-11-05 19:06:051名30多歲的何小姐結婚3年,卻遲遲沒有傳來好消息,為此至婦科診所就醫,腹部超音波檢查報告顯示,她卵巢組織合併罹患巧克力囊腫及多囊性卵巢。才轉診至大型醫院就診,經進一步檢查還發現,兩側子宮腔與輸卵管交接處各有1顆息肉。
-
中醫助孕~保養身體從年輕開始 |談古論今話中醫(141)
2015-12-30 14:54:36很多人從少女時期就沒有好好注意自己的月經,造成後來想懷孕不易,加上現代人有晚婚的趨勢,往往錯過最佳的懷孕時期。女性應該從自己青春期就注意,尤其吃冰會造成懷孕的困難。
-
婦女經痛小心『子宮內膜異位症』 | 談古論今話中醫(550)
2021-04-12 10:50:24有一位李小姐長期經痛,因工作忙無暇就醫,只靠吃止痛藥減緩疼痛。結婚兩年一直無法順利懷孕,到醫院接受不孕症檢查時,才發現是子宮內膜異位的問題,醫師呼籲,女性經痛千萬不要忍痛不治療,否則可能導致不孕。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名醫吳明珠中醫師來談談這很麻煩的子宮內膜異位的問題。
-
建友善科技城 竹市獲健康城市卓越獎
2013-12-02 21:53:14第5屆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聯盟獎項評選,今年新竹市不但獲得全國縣市類別最高總榮譽「健康城市卓越獎」,市長許明財也獲得傑出貢獻獎。那麼,新竹市是如何運用資訊科技,打造健康友善城市呢,一起來了解。
-
月餅加蔬食創新口味 享美食同時兼顧健康
2023-09-27 07:46:06中秋節要到了,吃月餅已經成為習俗的一部分,但你有想過,月餅也可以入菜嗎?國民健康署26日舉辦記者會,分享把月餅做成創意料理的新吃法,更提醒民眾,在佳節期間吃美食的同時,也別忘了熱量平衡及均衡飲食的重要。
-
冰吃多怕傷身 自製養生冰品清涼一夏
2013-07-13 21:54:48炎炎夏日裡,各式冰品可是消暑的美味。但是根據中醫的說法:吃冰非但不能消暑,尤其對成長中的青少年孩童,還可能造成腸胃不適的副作用,影響成長。尤其少女期間愛吃冰,成年後還可能造成不孕症。所以中醫師建議愛吃冰的人,儘量選擇養生冰品,降低吃冰造成的傷害。
-
女性不孕症大元凶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中醫調理幫助好受孕 | 談古論今話中醫(448)預告
2025-03-04 14:26:47據報導有位39歲陳姓婦人經西醫婦產科診斷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患者,不僅月經不規則,8年來無法受孕、體重狂增30多公斤,求醫無門後找中醫調理5個月,恢復正常,如今已懷孕8個月。甚麼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中醫如何調理呢?今天很高興邀請到中醫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彭溫雅醫師來到現場解說這現代很常見的婦科疾病。
-
65歲以上老人 22.6%罹患骨鬆
2013-08-08 20:25:10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65歲以上老人,平均4個人,就有一個骨質疏鬆,而且女生比男生更嚴重,專家表示,想要保留骨本,要常常曬太陽、多做負重運動,補充高鈣食物。
-
新生兒黃疸2週未退要觀察便便 「黃金9色卡」揪出這病
2023-03-29 22:07:11對於新生兒家長來說,寶寶的便便顏色可是攸關著健康的大事,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提醒,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通常在14天會消褪,若持續超過2週以上,甚至滿月時還有黃疸,可能有罹患肝膽疾病風險,呼籲家長可多觀察孩子糞便顏色,若有異狀應提高警覺。
-
『好孕臨門』中醫秘訣治不孕症 | 談古論今話中醫(511)
2020-08-19 11:51:10根據統計,台灣每7對夫婦,就有1對有不孕症的困擾,比例約10~15%。近年來晚婚晚育已成趨勢,除了高齡影響育齡婦女的生育品質外,工作壓力、生活習慣及環境與飲食中有毒物質的增加,都使得不孕症盛行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需仰賴人工生殖治療的比例也逐年提高。不孕症可說是現代社會的文明病,讓許多育齡夫妻深受其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