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三高
-
天氣熱、火氣大!慎防心肌梗塞 1習慣恐成高風險族群
2022-08-04 16:37:32全台近期各地溫度屢創新高,熱浪來襲難免更讓人心浮氣躁,1名40多歲男性日前為了兒子多次深夜未歸,中午時大發雷霆,當下有感覺胸口不舒服,後因吵架過程中受傷而送醫包紮,另檢查還發現心電圖有心肌梗塞典型的ST節上升現象,進一步檢查後,確認是冠狀動脈急性阻塞,所幸急救後撿回一命,阻止一場家庭悲劇。
-
10大死因多與它有關!量腰圍可預防 這族群尤其要注意
2022-08-04 16:34:45肥胖粗腰可會讓人短命!110年國人10大死因排行榜的疾病,像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等均與腰粗、代謝症候群等危險因子有關,專家提醒民眾,應該經常量測腰圍,控制體重。
-
30歲高管輕忽三高竟釀肝癌!「肝包油」恐增肝癌風險
2022-07-15 16:03:05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俗稱三高,是不少民眾健檢報告上的紅字項目。年過30的高階主管陳先生(化名)多年來的健檢報告都有大片紅字,自認現代人有三高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因為公司應酬多、大魚大肉,再次檢查才發現肝指數異常,超音波一照肝臟竟有大顆腫瘤。
-
國人10大死因逾半與慢性疾病有關!代謝症候群是通病
2022-07-11 17:53:01腰圍過粗、合併三高疾病,這是許多中老年人共同的困擾,如果沒有妥善治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都將成為腦中風等急重症候選人。為此,國健署、健保署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預計號召1000家基層診所,於半年內協助10萬名代謝症候群患者遠離疾病威脅。
-
三高患者3餐吃粽子?營養師:搭配蔬果以免吃出問題
2022-06-01 21:28:43端午節將至,許多民眾購買粽子,準備度端午節,營養師提醒,傳統肉粽含有超高熱量,且高油、重鹹,三高患者不宜多吃,並多喝水,搭配蔬果,攝取膳食纖維,以免吃出問題。
-
黃斑部病變補充葉黃素有效?醫師曝「1情況」須手術
2022-05-09 21:26:223C科技的進步與便利性的同時,也讓眼科疾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包含近來有許多黃斑部病變的年輕患者,眼科醫師謝明宏指出,黃斑部是影響視力最重要的部位,以往常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今因為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竟也會發生在30多歲的年輕人身上,使得黃斑部病變的預防及治療需求增加。
-
高血脂中醫療法 | 談古論今話中醫(598)
2022-04-02 22:00:00現代人大多數是以外食為主往往容易吃的太過油膩,長久累積下來也就造就了不少人從年輕時可能就已經有血脂肪偏高的情形,許多人發現自己血脂高,因近代人的飲食習慣不好,而讓這個健康的隱形殺手悄悄的找上我們,因此該如何來關心自己的身體呢?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 吳建東 中醫師來到現場接受訪問。
-
高血脂中醫療法 | 談古論今話中醫(598)預告
2022-03-26 22:00:00現代人大多數是以外食為主往往容易吃的太過油膩,長久累積下來也就造就了不少人從年輕時可能就已經有血脂肪偏高的情形,許多人發現自己血脂高,因近代人的飲食習慣不好,而讓這個健康的隱形殺手悄悄的找上我們,因此該如何來關心自己的身體呢?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 吳建東 中醫師來到現場接受訪問。
-
晨起視力模糊看不清!原來視網膜靜脈阻塞引發青光眼
2022-03-18 21:47:561名60歲患者因早上起床發現右眼突然視力模糊,前往眼科門診求診。問診得知患有高血壓,且自述最近2個月有間歇性頭痛。經由詳細眼科檢查,發現右眼視網膜上半部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併發黃斑水腫,引起突發性視力減退。此外,檢查也意外發現病人眼壓偏高,患有隅角閉鎖型青光眼,這可能就是導致最近夜間頭痛的原因。該患者經由施作青光眼雷射及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新生因子等治療,視力逐漸恢復。
-
天冷猝死案件激增 醫師示警:3類高危險族群特別注意
2022-02-21 21:34:22這一波寒流真的很有感,全台宛如急凍島,各地疑似天冷猝死案件激增,這一兩天全國至少74人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最年輕者僅38歲。醫師提醒,務必注意保暖,一旦出現胸悶、心悸、冒冷汗、噁心、想吐,需儘速就醫。
-
連假不忌口腹債找上門!50萬國人深陷代謝症候群危機
2022-02-15 18:47:14連假期間不忌口,代謝症候群也來了!今年的連假期間因疫情影響減少出遊的機會,導致宅在家的時間變多,除了大魚大肉、零食一口接一口之外,加上連假天氣忽晴忽雨,運動情形不甚理想。國民健康署提醒大眾,年假結束後發現體重增加,同時也須要留意代謝症候群是不是趁機悄悄上身。
-
台北馬拉松5人OHCA 醫師:三高沒控制好別跑
2021-12-19 18:02:382021台北馬拉松今天上午開跑,卻出現5人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國內心臟內科醫師都驚呼真的很少見,提醒有高血壓、高血糖等三高問題的民眾,若病況沒控制好千萬別參加馬拉松。
-
吃生酮飲食減重?營養師:三高及慢性病患者三思
2021-09-14 20:23:39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腎功能障礙、心血管或其他慢性病等族群更是請勿未在尋求專科醫師或營養師諮詢溝通前輕易嘗試生酮飲食,避免引發酮酸中毒等健康危害。另外,生酮飲食也會大幅減少攝取維持骨骼健康所需的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因此長期執行下來也易使骨質流失。
-
中壯年勿輕忽腰圍體重雙破百 恐引來代謝異常
2021-08-25 18:54:132020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國人10大死因排行榜中,約有一半與代謝症候群有關,肥胖者容易罹患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
疫情影響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就醫延遲死亡風險增
2021-07-06 17:00:53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偉春表示,近1個月來,急診救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病危比率明顯提高,到院已休克,甚至心跳停止的個案顯著增加,研判原因應於疫情期間,不想願意就醫有關。
-
醫揭:脂肪肝有2種 愛吃甜點不喝酒也傷「肝」
2021-05-05 18:37:11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說明,肝臟演變成脂肪肝的原因可分成2大類:「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部分的人對於肝臟的認知,都認為過度飲酒才會造成肝臟的傷害,事實上現代人飲食較精緻、活動量少, 導致三高症狀(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肥胖等現代文明病頻頻找上門,也就容易引發非酒精性脂肪肝。
-
『防三高』中醫教授有秘密武器大公開 | 談古論今話中醫(546)
2021-03-13 13:00:00特別是近年來社會經濟進步,大家日漸重視飲食享受,所謂美食文化因應而生。 現今社會飲食多元且西化,許多民眾重視美食享受,肉類與海鮮的食用量增多,相對地,罹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之三高疾病的病患也隨之增多。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名醫義守大學講座教授陳旺全中醫師分享三高的中醫療法。
-
逾半慢性腎病患者輕忽三高控制 腎利黃金8守則應落實
2021-03-11 19:27:58依據國民健康署「96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慢性腎臟病發展至後期需要洗腎,108年健保門診透析治療花費達533億元,約占健保總預算6.9%。
-
『防三高』中醫教授有秘密武器大公開 | 談古論今話中醫(546)預告
2021-03-06 13:00:00特別是近年來社會經濟進步,大家日漸重視飲食享受,所謂美食文化因應而生。 現今社會飲食多元且西化,許多民眾重視美食享受,肉類與海鮮的食用量增多,相對地,罹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之三高疾病的病患也隨之增多。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名醫義守大學講座教授陳旺全中醫師分享三高的中醫療法。
-
寒冬預防心血管疾病!醫師提醒五要點
2021-02-18 21:54:11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當天氣寒冷,血管收縮,血壓急速上升時,就容易發生心臟冠狀動脈狹窄或是阻塞,造成「冠心症」,甚至造成中風或是心肌梗塞,危及生命。近日冷氣團再度來襲,醫學中心提醒民眾,預防及改善心血管疾病,有五項要點!
-
天冷胸悶胸痛呼吸急促一不小心恐喪命 護心4招防猝死
2021-01-19 18:58:4052歲的劉先生,抽了10幾年的菸,平時有服用抗心絞痛及三高治療藥品,在強烈冷氣團襲台時,仍維持清晨外出運動習慣。但連續幾天都感到胸口悶痛,有壓迫感,擔憂新冠疫情不敢就醫,直到有盜汗及呼吸急促等症狀,才在家人陪同下就醫治療。其實有心絞痛與三高病史,在冷天更易受影響,最嚴重恐致命。
-
全台凍起來慎防主動脈剝離 尤以這類型死亡風險最高
2021-01-19 08:05:00超強寒流一波接著一波,全台各地屢屢創下凌晨最低溫!隨著氣溫直降,早晚的溫差越來越大,許多民眾最常注意的是家裡有心血管疾病的長輩,擔心他們一不小心因為溫差過大而有心肌梗塞的風險。但是心血管疾病除了心肌梗塞外,還有主動脈剝離,醫師提醒,主動脈剝離一旦發生,很可能會突然失去生命。
-
上班族有三高、脂肪肝不再稀奇 水喝太少也成大問題
2020-12-25 17:21:43潘俊伸提到,高血壓不再是熟齡專利,年輕白領族也要小心高血壓,30歲以下男性有收縮壓異常問題竟高達4成!原因評估與職場壓力、缺乏運動,飲食、作息不正常有關。
-
寒冬好發心血管疾病 除控制三高更要戒菸癮
2020-12-16 18:59:5863歲林先生有35年菸齡,患有糖尿病及高血脂症,但對病情長期規則服藥,去年得知好友突然因心肌梗塞過世,正好危險因子自己也都有。首先想要戒菸,便前往門診尋求方法,在心理支持與藥物治療,經過2個月的努力,順利戒除多年菸癮,至今1年多都沒有再抽菸,覺得自己神清氣爽比以前健康。
-
防三高吃清粥小菜?營養師:蛋白質不足恐肌少症上身
2020-11-26 18:18:49不少上了年紀的人飲食講究清淡每天「清粥小菜」,要求自己少肉、少鹽、少糖、少油,認為這樣可以控制高血壓、高血糖等三高慢性疾病,但研究發現,如果長期缺乏蛋白質,恐導致肌肉量流失、肌力衰退,結果罹患肌少症,恐怕顧此失彼。
-
『告別高血壓』中醫從根本調養 | 談古論今話中醫(525)
2020-10-03 22:00:00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血壓是指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受年齡、運動、肥胖抽菸等因素影響。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視。
-
『告別高血壓』中醫從根本調養 | 談古論今話中醫(525)預告
2020-09-26 22:00:00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血壓是指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受年齡、運動、肥胖抽菸等因素影響。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視。
-
36歲主動脈剝驟逝非罕見 基因缺陷是年輕族群致命殺手
2020-09-21 18:54:24藝人小鬼(黃鴻升)過世,在法醫初步判斷後,經紀人對外說死因是主動脈剝離,事實上36歲因主動脈剝離死亡,沒有想像中少見,如果遺傳帶有主動脈缺陷,就有可能在步入中年左右出現症狀,一般人則在55歲後較容易出現。醫生建議,一旦知道有家族史或心血管疾病,一定要接受治療與維持健康生活形態。
-
上班好累,喝四神湯「消除疲勞」超有效!還能降血糖、抗癌、消水腫,每天拍打腎經,強腎恢復體力、減肥除濕氣 | 胡乃文開講Dr.HU_28
2020-04-16 22:00:00網路上有些女性朋友跟我抱怨,她說夫妻兩人都是上班族,太太下班後回家,要忙著煮晚餐餵飽一家大小,於是,請先生幫忙看小孩,過一會兒,卻發現到先生躺在沙發上呼呼大睡或者是一直滑手機,不知道小孩子已把家裏弄得大亂,自己煮完飯後,還得收拾殘局,氣得不得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這可能是上班都太累了,太累的時候就可能傷腎,我們可以用一些辦法來舒緩下班後的疲勞。
-
關節腫痛難忍 中年婦女是類風溼性關節炎高危險群
2020-04-16 16:27:21年僅50歲的陳媽媽(化名)手部腫痛了好幾個月,看了國術館、吃了醫師開的止痛藥都沒有用,最後女兒帶她到免疫風溼科看診,才知道自己罹患了類風溼性關節炎;雖然接受了治療但效果不佳,後來透過醫師申請生物製劑,病情才逐漸好轉,目前也順利重回職場工作。
-
三高不是成年人專利 兒科門診三高患者越來越多
2019-11-21 18:38:46誰說三高只有大人會得到?現有案例是1名還在就讀國小的孩子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且孩子的家族中沒有遺傳病史。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江伯倫表示,兒科門診中被診斷出三高患者的孩子越來越多,不少小朋友因為飲食習慣差,以致血糖、血脂異常,小小年紀就得持續用藥。
-
青少年糖飲過量埋洗腎禍根 護腎觀念從小做起
2019-10-17 17:37:22台灣人每年喝掉近千億元飲料,手搖店密度更勝便利商店。根據2019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報告指出,18年來男女青少年每天咖啡及茶的攝取量大幅成長75%,其中25%喝超過500ml的含糖飲料,此舉不僅可能會導致肥胖及引發糖尿病,還會讓血中尿酸值大幅提高1.1倍,埋下未來痛風、三高與引發慢性腎臟病危機。
-
自我感覺健康狀況良好?定期健檢揪出危險因子
2019-08-27 16:48:02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40歲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不過接受檢查的比率有待加強。許多人生性鐵齒,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沒必要定期做健康檢查,但根據106年資料顯示,雖有近40萬人自認沒病,但驗出高血壓,血脂異常人數卻高達47.5萬人。
-
慢性病風險「腰」注意!你多久沒量腰圍了呢?
2019-08-02 16:56:10107年國人10大死因中,慢性病占5項,分別是心臟、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體重過重、腰圍過粗及三高都屬於上述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腰圍代表脂肪分布,成年男性若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即代表腰圍過粗,也就是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多。
-
吃「藥」一定傷腎?專家:不當服用才是禍首
2019-05-28 15:25:10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國內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以致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人口也隨之增加,以致於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持續增加,不少患者必須每天服用許多藥物,增加藥物交互作用風險。
-
護腎黃金8守則 首重三高控制
2019-03-19 17:39:26為提醒全球注意腎臟病防治的重要性,國際腎臟醫學會與國際腎臟基金會共同訂定每年3月第2個星期四為世界腎臟日,今年的主題是「促進世界各地每個人的腎臟健康」(Kidney Health for Everyone Everywhere),強調腎臟病的預防與管理,包括三高及慢性病、腎臟病健康篩檢的早期發現與介入。
-
心血管疾病非男性專屬 女性更年期後風險大增
2019-03-08 14:30:11女性荷爾蒙可是女人保命長壽秘訣,更年期之前,心血管疾病風險明顯低於男性,但過了更年期,則因荷爾蒙濃度降低使血管彈性變差、血壓上升。研究顯示,更年期之後,每5歲增加近1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
年菜也要健康吃 營養師教你撇步
2019-01-18 19:27:58除夕夜將至,許多人忙著採買年菜,營養師提醒,大部分應景年菜油脂偏高、鹽分偏多,膳食纖維較少,不適合老人家及三高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在烹調料理花點巧思,降低熱量及脂肪。
-
家有慢性病長者 教您出遊.飲食如何盡興
2019-01-15 17:48:45今年新年假期長達9天,許多人計畫出遊及圍爐用餐,「慢性病友照顧者憂心調查」顯示,在面對過年長假,家人最擔心的是與慢性病長者出遊的交通與住宿,以及如何準備健康年菜等問題。
-
腦中風前兆別輕忽 掌握判斷關鍵 善用中醫防中風 | 談古論今話中醫(422)
2018-09-15 12:30:00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近年來受到飲食高油、高熱量、重口味,以及壓力、熬夜、抽菸、飲酒等不健康生活習慣的影響,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中風患者也越來越多。對於疾病,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防患於未然。食物是天然的藥物,良好的飲食習慣會讓我們遠離中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食物可以推薦來預防中風呢? 這一集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蔡馥光醫師來談談中風的前兆與預防。
-
腦中風前兆別輕忽 掌握判斷關鍵 善用中醫防中風 | 談古論今話中醫(422)預告
2018-09-03 11:30:00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近年來受到飲食高油、高熱量、重口味,以及壓力、熬夜、抽菸、飲酒等不健康生活習慣的影響,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中風患者也越來越多。對於疾病,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防患於未然。食物是天然的藥物,良好的飲食習慣會讓我們遠離中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食物可以推薦來預防中風呢? 這一集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蔡馥光醫師來談談中風的前兆與預防。
-
只吃素就能降血脂!?中醫師破解高血脂飲食迷思| 談古論今話中醫(392)
2018-02-11 06:00:00現代人由於長期缺乏運動、久坐、工作壓力大、熬夜、應酬、三餐不正常等壞習慣,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已經成為現代人相當嚴重的隱形殺手,中醫講究「上工治未病」,除了藥物治療外,還有甚麼方法不但有助降低血脂與軟化血管,對體重控制也能達到良好作用呢。這一集我們邀請到永昌中醫診所院長鄭秋霞中醫師來分享這個主題。
-
只吃素就能降血脂!?中醫師破解高血脂飲食迷思| 談古論今話中醫(392)預告
2018-02-09 18:41:33現代人由於長期缺乏運動、久坐、工作壓力大、熬夜、應酬、三餐不正常等壞習慣,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已經成為現代人相當嚴重的隱形殺手,中醫講究「上工治未病」,除了藥物治療外,還有甚麼方法不但有助降低血脂與軟化血管,對體重控制也能達到良好作用呢。這一集我們邀請到永昌中醫診所院長鄭秋霞中醫師來分享這個主題。
-
當心血管比你老!更年期後動脈硬化風險高
2018-01-12 16:37:25榮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表示,動脈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腦中風的主要原因,除正常的老化外,遺傳也會有影響,有家族史者發生機會較高,此外,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抽菸、高同半胱胺酸等都會加速動脈硬化的過程,由於動脈硬化的進展是無聲無息、日月積累,很多人往往會輕忽三高等風險因子的傷害。
-
首波寒流來勢洶洶!抗寒8招看這裡
2018-01-10 17:08:50寒流報到,根據中央氣象局觀測,昨日(1月9日)清晨淡水出現攝氏8.8度低溫,已刷新去(106)年入冬以來全台平地測站最冷紀錄;而從今天起,台灣附近水氣減少,各地將轉為乾冷的天氣型態,由於輻射冷卻效應,預估周四(11日)、周五(12日)將是這波寒流威力最強的時候,各地低溫約8到10度。
-
守護心臟從日常做起 醫:護心4準則 降低病發率
2018-01-02 12:27:00現今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與生活作息的不正常,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年齡層下降,因此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醫師表示,有心臟疾病的青壯年族群已不在少數,常見是因為抽菸、熬夜等不良習慣而引起心臟疾病,因此一定要改掉不良習慣,才能把心守護好
-
心肌梗塞險喪命 竹科工程師感謝救命醫生
2017-05-25 22:04:55近年來,心血管疾病蟬聯10大死因前3名,更有年齡層下降趨勢,新竹縣東元醫院成立血管中心,引進全新低輻射心導管設備,更能精準確認病灶,快速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有一名竹科工程師,去年(105年)因為突發心肌梗塞,所幸及時獲得治療,他還特地到醫院,感謝醫療團隊救命之恩。
-
過年飲食太油膩!小心膽結石發作
2017-01-25 21:39:45過年期間,經常有大魚大肉,醫師提醒,台灣民眾 每20人就有1人罹患膽結石,8成患者不會發作,但吃得太油膩,容易誘發膽囊炎,嚴重的話,需要開刀,甚至有呼吸衰竭等危險。
-
產學合作!大葉大學切入寵物保健領域
2016-11-17 20:55:08根據資料,寵物相關商機,年產值高達新台幣300億元。帶您看到,大葉大學,與國際寵物科技公司,通過類似德國工業型大學與企業之間的關係,產學合作,以原住民傳統作物「紅藜」,成功切入高附加價值的保健食品領域。
-
天冷吃火鍋三高群要小心 孕婦老人小孩慎口
2016-02-05 11:42:44今年天氣很冷,過年吃火鍋圍爐大團圓,熱騰騰的火鍋溫暖全身又過癮,圍爐吃火鍋慎選食材與湯頭,針對年齡、特殊需求吃得恰如其份,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