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白﹕四萬億 vs. 十八萬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收看一周經濟回顧節目﹐我是東方。自從中央政府宣佈四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之後﹐各地方政府和機構紛紛提交了投資方案﹐根據中國官方上個週末的報道﹐各地呈報上來的投資項目加起來要十八萬億人民幣﹐相當于2萬7千億美元﹐是美國7千億救市計劃的四倍﹐遠遠超過原先四萬億的計劃。十八萬億是個什麼概念哪﹖去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是24萬6千億﹐去年政府財政收入是5萬億﹐就是加上出賣土地﹑社會保險和各種費用﹐再加上國家企業利潤﹐從收入也不過10萬億人民幣。過去都是中央政府直接投資基礎建設﹐地方政府沒有發放債券的權力﹐如今允許地方政府直接投資﹐天上掉餡餅的機會啊。廣東省計劃2萬3千億的投資﹐吉林1萬3千億﹐重慶1萬3千億﹐云南5年3萬億開發計劃。絕大多數的市場分析人士相信﹐十八萬億投資簡直太離譜﹐根本不可能。就是原先的四萬億也不全是新增加的投資﹐其中包括本來就預算好了的開支。而中央政府只負責四萬億中的四分之一﹐剩下的地方政府和民營企業負責。四萬億也好﹐十八萬億也好﹐能不能救市呢﹖不能。中國跟美國不同﹐美國幾乎不存在國營企業﹐當私營經濟出現了問題的時候﹐銀行不敢貸款﹑企業不敢投資﹑消費者不敢消費的時候﹐由政府出面﹐入股私人企業﹐投資城市基礎建設﹐用減稅和增加失業救濟的方法刺激經濟﹐也許能振興經濟。而中國基本上還是國營企業的格局﹐經濟的發展主要靠的是出口和政府投資﹐在行政命令和銀行貸款的扶植下﹐政府投資為主的交通﹑土地開發﹑能源﹑建築材料和銀行業蓬勃發展﹐而民間制造業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形成了中國獨一無二的二元經濟模式﹐經濟過熱和過冷並存的模式。過冷的制造業出現大量的倒閉﹑失業﹐北京政府不去扶植﹑幫助﹐反而要動用更多的資金投放到本來就熱的發燙的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基礎建設中去﹐進一步激化產能過剩的矛盾﹐這不是在加速經濟危機的到來麼﹖再者說﹐美國政府救市﹐資金的來源﹑使用是透明﹑公開的﹐需要國會的批准和監督﹐需要審計局的審核﹐還有新聞媒體的監督。地方政府需要投資什麼大項目﹐必須要經過選民的投票通過。這次總統大選期間﹐加州政府投資高速鐵路獲得選民的認可通過﹐就是本人所處的郊區縣城﹐開發綠化公園區的開支都必須獲得選民的同意才可以用發行債券的方式籌集。中國呢﹐政府的開支基本上是黑箱作業﹐工程越大﹐貪污越多﹐四萬億也好﹐十八萬億也好﹐你說﹐能刺激經濟麼﹖這是今天的開場白。
看下一集
一周經濟回顧(2008年12月7日 30分鐘)
一周經濟回顧(2008年12月14日 30分鐘)
一周經濟回顧(2008年12月21日 30分鐘)
一周經濟回顧(2008年12月28日 30分鐘)
一周經濟回顧(2009年1月4日 30分鐘)
一周經濟回顧(2009年1月11日 30分鐘)
一周經濟回顧(2009年1月18日 30分鐘)
一周經濟回顧(2009年2月1日 30分鐘)
一周经济回顾(2009年2月8日 30分钟)
一周经济回顾(2009年2月22日 30分钟)
一周经济回顾(2009年3月1日 30分钟)
一周经济回顾(2009年3月8日 30分钟)
一周经济回顾(2009年3月15日 30分钟)
一周经济回顾(2009年3月22日 30分钟)
一周经济回顾(2009年3月29日 30分钟)
一周经济回顾(2009年4月5日 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