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史論兵】第六集:拿破崙征俄之戰(上)

【新唐人2009年1月7日訊】拿破崙是法國人心中的英雄,其敵稱他為 “Monster”(怪獸)

【談史論兵】第六集:拿破崙征俄之戰(上)在歐洲的歷史上,有兩位力圖統一歐洲的人物。第一位當屬羅馬帝國的締造者凱撒大帝,他跨越了地中海沿岸這一羅馬人活動的傳統區域,以旋風般的速度橫掃了高盧(今法國一帶)、入侵日耳曼(中部歐洲)和不列顛。可惜凱撒大帝英年早喪、遇刺身亡,在他有生之年並未完成對北歐和中部歐洲的征服,天若假年,他也許真有可能完成歐洲的統一大業,令人扼腕痛惜!

凱撒統一歐洲宏圖偉志的事實繼任者是近兩千年後的拿破崙,從1799年的“霧月政變”拿破崙登上歷史舞台成為主角,到1815年他兵敗滑鐵盧,被流放聖- 赫勒拿島,整整15年,被稱為“拿破崙戰爭”。整整一個時代,用一個人的名字來命名,這在歐洲歷史上是極少見的,可見拿破的重要歷史地位。“拿破崙戰爭” 是歐洲歷史上少見的全面戰爭,幾乎所有的歐洲主要國家都捲入其中:法國、英國、普魯士、奧地利、俄國、丹麥、瑞典、荷蘭、西班牙、義大利…..在拿破崙最強盛的時候,大半的歐洲都在其控制之下,不是被他征服、就是他的盟國。在法國人心中,拿破崙是給民族帶來無上榮耀的英雄,而他的敵人則恐懼地稱他為 “Monster”(怪獸)

拿破崙是法國軍隊的精神支柱,也是黑色火藥時代最傑出軍事藝術家。他是砲兵軍官出身,砲兵的地位在他的手中得以空前的提高,拿破崙對火砲進行了改良,減輕砲身的重量,發展了騎乘砲和野戰砲部隊,增加了火砲的機動性,使得法國步兵在戰場上得到了強有力的火力支援。拿破崙非常重視發展砲兵與騎兵,強調兩者的協同作戰:先由優勢的砲兵火力給敵人以嚴重殺傷、擊碎敵人的戰線,然後以快速的騎兵衝鋒擴大戰果,結束戰鬥。故而在拿破崙的戰爭藝術中,非常強調火力、突擊能力和機動力的協調統一。

拿破崙是戰場上的明星,他像一位高超的指揮家指揮著一支龐大的交響樂隊一般,鎮定自信地掌握著戰場上的節奏,指揮著戰爭,這一更為宏大的人類交響樂。拿破崙的戰役是後代軍事院校的必修科目,奧斯特里茨(Austerlitz)會戰、耶拿(Jena)會戰、奧爾施泰德(Auerstadt)會戰、瓦格拉姆會戰(Wagram)等等。從第二次到第五次反法同盟,都是為了反對拿破崙而組建的,也都因為在戰場上敗給拿破崙而瓦解。

在整整15年的時間裡,歐陸各國與拿破崙或戰或和,沒有常態,只有一國自始至終堅定地反對拿破崙,扮演著“反法同盟”的中流砥柱的角色,那就是一水相隔的英國,沒有英國的兵工廠和財力援助,“反法同盟”也不能得以建立。在“拿破崙戰爭”中,英法鬥爭作為主要矛盾貫穿始終;而迫使英國求和也成為了拿破崙一生的主要目標。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拿破崙祭起了“貿易封鎖”這柄利劍。他迫使歐洲各國與其結盟,不與英國進行貿易,因為他深知,沒有海外市場消化英國工廠製造出的產品,英國將在財政上陷入破產;而沒有英國的補貼,“反法同盟”將陷入破產,他就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英法兩國在歐洲大陸上縱橫開闔,展開了“伐交”的競賽。其中俄國成為雙方爭取的主要對象。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英國終於誘使俄國脫離了與拿破崙的同盟,向英國船隻開放波羅的海;而拿破崙事後不冷靜的反應又進一步激怒了沙皇亞力山大一世。拿破崙騎虎難下,為了維持他苦心經營的“歐洲大陸系統”,他不得已出征俄羅斯,強迫沙皇回到孤立英國的同盟中來。

1812年6月,拿破崙集合起一支歐洲史無前例的龐大軍隊:步兵50萬、騎兵10萬、攻城砲和野戰砲共1400餘門,總兵力70多萬,渡過涅曼河,遠征俄羅斯。

請和文昭、賀宇博士兩位回到19世紀初鐵血縱橫的歐洲大陸,領略一代巨人拿破崙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