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錢學森帶給了我們什麽?

【新唐人2009年11月4日訊】主持人:觀眾朋友,關注全球熱點,與您真誠互動,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的《熱點互動》節目,中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於於10月31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正當中國大陸媒體大篇幅的報導其生平事蹟時,卻隻字不提他對人體科學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貢獻。錢學森被稱為是「中國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但也有人認為要衝破他在文化大革命提出「畝產萬斤」的神話,還有他的人口控制論對中國所造成的災害。錢學森到底帶給了我們什麼?我們又將如何評價錢老的一生,今天我們請到了本台的資深評論員陳志飛教授為大家做點評分析。陳教授,錢學森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傳奇,在中國科學界很受到推崇,他是中國的空氣動力學家,他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獲頒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有人說他的逝世是巨星的隕落,陳教授您怎麼看呢?陳志飛:在這種情況下要很客觀的評價錢學森是很難的。因為他已經被蒙上了一層政治的面紗,我覺得要真正評價錢學森得到幾十年後,讓後人真正從歷史的角度來評價他的一生。因為他的一生是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他涉足各個領域、政治、軍事以及國家的一些政治發展,也有一些比較令人難以釋懷的事情,所以還是讓歷史對他做出真正的評價。對我來講的話,我是認為中共是把錢學森當做一個政治道具,一方面利用他來迷惑大家,一方也給中共自己塗脂抹粉。而錢學森本人也是心知肚明,他在1958年加入共產黨,迄今已經快50年了,所以大家在媒體上看到他在美國取得成就,那已經是半個世紀之前的事了。錢學森在過去50年來一直在走他自己的路,他是中共解放軍的軍官 ,而且是高級軍官,我們現在在媒體上看到的錢學森跟他當年在美國是一個科學界冉冉升起的巨星來看,可能很多方面都已經是不一樣了。主持人,以您的觀點來看,在中國大陸被推崇為「火箭之王」,應該是在學術界有很大的成就。您認為是否在科學推進領域方面還沒有達到這種程度。陳志飛:可能很多人會認為我有點是在班門弄斧,想在這裡談論這位科學泰斗,我並沒有這意的想法。但據我的觀察,錢學森在美國發表最後一篇論文是1954年,在這之後他並沒有在他最擅長的科目就是工程動力學,甚至是工程控制學方面有什麼建樹,而他賴以成名的也已經被計算機技術所代替,所以他本人在學術界的地位是慢慢的下降,也可以說是淡出了。他在學術界做了很多領導或在科技界做了很多協調工作,並沒有實際參與第一線的工作,甚至在兩彈一星的研制方面他也沒有到發射場去做實際的工作,相反的反而是兩彈一星的另一位研究人士是親自觸摸原子彈、親自做實驗,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在62歲就早逝了,因為他受到了核幅射,但錢學森活到了98歲。在中國,什麼運動也都衝擊不到他,他等於是被中共供起來像雄貓一樣的國寶級的人物,由此可看出他在的地位,這和他後來在科學界的情況已經有些不符了。主持人:剛剛我們探討的是他在中國的影響力,我們知道他在美國也是很有影響力,有人評價說他對美國的航天發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麻省理工大學的教授,同時也是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在回中國大陸之前,他已經被授與美國空軍上校的軍銜,他對美國的航空事業到底做出了什麼的貢獻?陳志飛:他對美國航空所做的貢獻主要是秉持中國學者的一貫態度,就是在計算方面有特殊的天才。這也是他導師世界航天權威馮.卡門給他最高的評價,認為錢學森是數學界的一個奇才,也是一個天才。可是在學術界的前瞻性方面,最近有美籍華人著的「錢學森傳」中,對他的評價並沒有擺在「泰斗」,像馮.卡門、愛恩斯坦那樣的高度。在這方面也體現中國人傳統的一些弱勢;就是在理論方面,在真正開拓性方面、前瞻性方面還是有侷限性。在那個歷史時期,他在美國空中動力學、衛星發展方面,尤其導彈方面是有很大貢獻。但這種發展是不是能持續?在美國學界也是很困難的。我們現在沒有數據能說明他是否能持續發展。主持人:您剛才的評價,和他的導師馮.卡門不一樣;馮.卡門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他對錢學森有這樣的評價說他是火箭領域中最偉大的天才之一,也是我的傑出門生。他在他的自傳裡面;我們知道一般老師給學生立傳比較少聽到。學生給老師立傳就多如牛毛了,他在自傳裡專門給錢學森立傳。您對他的說法裡有什麼評價?陳志飛:馮.卡門對他當然有第一手的觀察。就我的體會來看,中國人在輔助方面,在實驗、計算方面有特殊的才能。而對那些大的科學家來說,他可能往往著重於最基本的規律,或者是最根本的實驗的結果。而對具體過程不是很在意,而這過程如果有人幫他做的話,他會非常感激。我覺得錢學森這方面剛好彌補了馮.卡門的不足,或者說他沒有時間做也好。所以這方面馮.卡門肯定是很感激的。主持人:我注意到有一個人寫了一個傳記,說錢學森在學術領域很優秀,但是在教學領域很苛刻。曾經有他班上公認的天才、最好的學生,他才給了22分。陳志飛:這是不足為怪,其實在美國的研究生來說,教學跟研究室分開的。教學的話很多人包括愛因斯坦可能都不是稱職的。寫愛因斯坦傳記的人回憶,愛恩斯坦說話很多口音,很多人聽不清楚。這用在錢學森身上要還以公道,這事情是稀鬆平常的。對有造詣的科學家來說,教學並不是他的主要任務。主持人:他在中國獲得「兩彈一星」工程的勳章,究竟這兩彈一星帶給中國人什麼?我想這也是很多觀眾朋友想要了解的問題。陳志飛:這就回到我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就說要正確客觀評價錢學森的話,要在歷史框架下研究。因為現在「憤青」一片叫囂環境底下,你很難真正對錢學森正確評價。因為好像他的兩彈一星給中國人民帶來很大榮譽,或者是實惠。但是實際上去看後果,是餓死幾千萬人去搞這個,按毛澤東的話是「勒緊褲腰帶也要去搞原子彈」。兩彈一星給中國人沒帶來實際上的好處,相反讓西方自由民主社會對中國處處設防,對中國加壓,使中國民生經濟各方面遭到很大破壞,直到文化大革命後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所以從歷史長河角度來看,錢學森的貢獻對中國人民實際上沒有特別大的影響,而只是在政治上面給他自己樹碑立傳,取得了很高的實惠。主持人:剛才您用了一個很形象的形容詞「勒緊褲腰帶也要搞兩彈一星」,把很多錢用在這兒,而人民還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還是吃不飽、穿不暖的狀態。那麼也有很多觀眾朋友會問「恰恰是中國軍事的發展使我們中華民族能夠強大,才使得華人在現在世界上的地位能夠揚眉吐氣,能有華人的地位」,您怎麼看待這個?陳志飛:地位都是暫時的,如果你要談到地位,現在中國還遠遠達不到戰前德國納粹的水平。而且美國的先進技術,包括蘇聯導彈技術都是學自納粹德國。錢學森的導師馮.卡門就是德國迫害猶太人時被迫離開德國來美國。他導師的導師就是馮‧布勞恩,是德國火箭技術的開拓者,也是後來引領美國阿波羅登月計畫的主要引導者。我們看到德國如此強大的國家,他們的科學家替納粹助紂為虐,並沒有給德國人民帶來好處,相反給自己逼上背井離鄉不歸的路。所以從這點來看,火箭技術也好、衛星技術也好,如果不能給人民帶來真正的民主和自由、真正生活上的改善,其他都是空談,而且只會給人民帶來災難,因為惡化了國際局勢,使別的民主自由國家對中國比較忌憚,處處設防。主持人:剛才我們談到兩彈一星,也有人對錢學森這樣評價:除去了媒體種種報導的光環之外,覺得最重要的是錢學森的所謂「愛國情懷」。當年他放棄美國優厚的教職,毅然回到中國大陸,為中國貢獻事業,有人認為這是非常了不起,值得中華子孫去學習的。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陳志飛:這方面好像還有很多事情沒有搞清楚。錢學森是在1950年申請美國國籍被拒絕,而且他的安全背景調查被取消以後,才開始考慮回國的。在這之前他一直是忠心報效美國的。甚至抱著生命危險參加導彈實驗,在加州理工學院被稱為「敢死隊」的四個隊員之一。他對美國的愛可以說不可懷疑的,有句話「愛之越深、恨之越切」吧!也可能認為美國「麥卡錫主義」對他有不公,所以他一直忌憚在心,想用幫助美國的對手,也就是共產中國、紅色中國來發展導彈,來排除心中的忌恨。我覺得這從他各方面的經歷來看是有可能,因為錢學森這人一生四平八穩,一直處於鮮花和掌聲之中。他人生最大的挫折可能就是51年那一次,美國政府對他做出「不公正」的待遇,這個「不公正」是不是真的強加給他的?現在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最近1999年美國考克斯安全調查報告,他們還堅持認定錢學森是間諜。錢學森在美國被調查時也承認:1930年在美國參加過共產黨的外圍活動。主持人:剛談到種種觀眾的反饋,還注意到一個錢學森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同時也是最近媒體很奇怪的現象,中共媒體在宣傳時隻字不提的,就是錢學森在晚年,在80年代初開始一直到去世,一直大力倡導的「人體科學」。您能不能淺談一下錢學森對人體科學的貢獻?陳志飛:要談人體科學,首先要談一談錢學森另一個「重大貢獻」,也是對中國人民災難的「重大貢獻」。就是1958年大躍進期間,他撰文書寫的所謂的「畝產萬斤」。據說毛澤東也是看到錢學森這篇文章才下決心要搞「大躍進」所以有的人在錢學森逝世後說:他到九泉之下,他如何去面對4千萬被屠殺的生靈,就是被餓死的生靈?所以我說錢學森他自己從內心來看,他表面上雖然沒有懺悔,但是他作為科學家,他的良心應該還是會受到譴責的。這就是為什麼在80年之後,他真正致力於他認為可能對中華民族帶來長遠福利的「人體科學」,包括對各種氣功、對法輪功的支持。也是為什麼江澤民執意要鎮壓法輪功之後,一直保持緘默,以此來抗議。而且江澤民幾次上門請他對中共法輪功迫害,發表有利於中共官方的宣傳言論,他一直是拒絕的。從這來看,他最後還保持一點科學家的良心,也是想贖回他自己對中國人民以前犯下的一些不好的罪行吧!主持人:好的,不管對錢老如何評價,我們都希望錢老能一路走好。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就進行到這兒。觀眾朋友,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熱點互動》,我們下一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