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 甘肅沙塵暴肇因於環境破壞

【新唐人2010年4月30日訊】今春以來,中國甘肅省持續出現沙塵暴災害。大陸學者藺海明指出,沙塵暴肇因於環境破壞,治理重點應放在農田,種植“多年生”作物,減少土壤裸露時間,能有效扼制風沙的危害。

甘肅農業大學教授、生態學專家藺海明表示,沙塵暴肇因於環境破壞,近年來發生的頻率加快,程度加重。

藺海明:“主要還是對環境的破壞引發的,草原無限度的開發,對森林的無節制的砍伐,沒有植被的覆蓋嘛。”

藺海明還表示,70%的沙塵暴風沙來自裸露的農田,因此建議實施保護性耕作方式。

藺海明:“小麥的生長時間就110天,那麼其餘的時間土壤都是裸露的,部分農田裡應該種多年生的作物,能有效扼制風沙的危害。”

據報導,河西走廊是中國沙塵暴四大策源地之一,北面毗鄰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武威市民勤縣農民吳先生表示,這次的沙塵暴時間長、強度大,農民損失慘重。

吳先生:“到春天這個季節,十天有七天刮沙子。我們農民拖那個地膜全都刮飛了。”

據甘肅省民政廳統計,截至26日,甘肅沙塵暴災害共造成武威、張掖、酒泉、白銀、金昌、嘉峪關6個市超過130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逾20萬公頃,其中絕收3.33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達9.37億元。

新唐人記者陸芳、熊斌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