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錫堤:泥層、泥縫 也不能忽略

【新唐人2010年5月1日訊】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為您專題探討國道走山問題,外界認為國道三號七堵路段走山,成因是順向坡加上纍積雨量超過地層可承受的極限等地質因素。中央大學應用地質所所長李錫堤提醒,出事地層砂頁岩互層,岩石間的泥層與泥縫等「軟因素」,也不能忽略。

沒有大雨,沒有地震,究竟是甚麼原因,讓國道三號七堵路段,瞬間發生走山?

央大應用地質研究所所長 李錫堤:「很可能的一個原因就是泥層沒被發現!」

台灣的高速公路主要沿著西部麓山帶而建,大部分經過沉積岩地區,主要是砂岩與頁岩的互層。台灣受造山運動影響,地層多處於「傾斜」狀態。一旦山坡傾斜岩層的「坡腳」遭到挖除,導致上部岩層失去支撐,加上排水不良,就容易發生滑動。李錫堤所長強調,岩層的滑動,還有一個關鍵,就是:砂岩及頁岩交界處泥層和泥縫,最容易被忽略。

央大應用地質研究所所長 李錫堤:「那個泥層是非常軟弱的,強度很低,但這種泥層很容易被忽略掉,而且鑽探取樣的時候也不容易被取樣到,除非你是用比較好比較高明的取樣技術才有可能勘到那個泥層,否則在鑽探過程中,他就被鑽探用水給沖噬掉了,你就沒有看到,沒有看到你會以為沒有。」

李錫堤認為:兩公頃,六百多根地錨,不是走山主因。

央大應用地質研究所所長 李錫堤:「我了解這個錨筋地錨的施工他都有防繡,所以我看到現場那些照片,我看那個鋼筋也都是光亮的,那個鋼件都是光亮的,沒有生鏽!」

泥層和泥縫有「地質潤滑帶」之稱,是地層中最弱的地方,李錫堤提醒,潮溼的山坡表示當地地下水位高,較容易山崩,施工時要考慮到泥層和泥縫等「軟因素」,才能掌握精確的安全係數。

新唐人亞太電視 廖淑美 方惠萱 台灣桃園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