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後ECFA 對臺政經三不利

【新唐人2010年8月11日訊】儘管兩岸簽訂ECFA,已經過了一個多月,但究竟ECFA對台灣的政經、社會發展,會帶來哪些正反影響,仍舊是各界關注討論的話題。怎麼看待後ECFA時期,台灣所面對的種種挑戰?我們採訪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許忠信,來聽聽他怎麼說

成大法律系教授許忠信表示,簽訂ECFA後,雙向開放兩岸商品貿易,大量中國商品湧進台灣,將導致台灣中小企業為減輕生產成本而出走。然而像石化、煤炭、鋼鐵業等對大陸仍具競爭力的產業,卻極可能因關稅優惠,從而擴張發展規模。

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許忠信:「(石化、鋼鐵業)這些卻很不幸的都是高污染的產業,對台灣的國民健康非常的不利。」

在開放金融、媒體等服務業方面,兩岸國民所得差異大,中國大陸服務業在成本低廉、外加無語言障礙的情形下,對台灣勢必造成衝擊。

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許忠信:「他過來的時候,會帶大陸的專家跟管理人員到台灣來,那會造成我們台灣白領階級衝擊。」

許忠信認為,落實保護智慧財產權,原本會是ECFA當中對台灣有利的一部分﹔但大陸方面在談判過程中,將智慧財產權獨立出來,另外簽署兩岸保護智慧財產權協議,規避了日後兩岸經合會的監督,台灣並未得利。

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許忠信:「台灣將來要發展智慧財產權、商標專利著作權,以提升商品的附加價值,就沒辦法在中國市場,得到充分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許忠信指出,早期收穫清單只是短利,一旦台灣經濟開始高度依賴中國大陸,中共對臺的政治操控將更易滲透。

新唐人記者劉忠 唐梅臺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