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超日本 百姓很「糾結」

【新唐人2011年2月20日訊】新唐人週刊(257)日本在這個星期證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超越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過日本官方同時強調,他們的國民人均GDP還是大於中國十倍。長期以來,外界對於中國過份「崇拜」GDP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有關中國GDP造假的傳聞更是從未間斷。中國的GDP到底是奇蹟還是魔咒?我們下面來看一看。

日本2月14號公布了去年GDP的統計數字,證實已被中國超越,42年來,首次失去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目前在美國、中國之後,排名第三。

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雖然中日國家GDP是逆轉了,但日本的國民人均GDP還是大於中國10倍左右。我們應該運用我們的富裕,以及近鄰國家的經濟發展,為下一代留下現有的富裕。」

在世界對這個結果大為吃驚之際,中國人又是如何看待GDP超越了日本這件事?

《中國實時報》採訪了多位各個階層各個行業的中國人,這其中,除了百度首席執行長李彥宏和另一位34歲的廣洲諮詢顧問,對GDP排名超前具有優越感之外,其他人從17歲的北京高中生,到33歲的企業經理,再到65歲的退休公務員,沒有人看好這件事。

一位40歲的農民工還說,他們看不到電視,沒聽說過這件事。北京的民營地產企業經理文樂表示,為了這個GDP,他的生活被嚴重影響。他說,「他們(政府)花了多少錢去修高鐵,鼓勵汽車產業,現在又要搞水利,這不都是為了更高的GDP麼,結果我們的城市裡到處都是車,城市規劃一團糟。」

在更早之前,美國權威金融雜誌《褔布斯》公布了2010年全球稅負痛苦指數,中國同樣登上亞軍,列居稅負痛苦指數第二名。

紐約城市大學經濟學教授陳志飛:「所以說GDP對中老百姓來說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他只是中共宣傳的手段而已,GDP在西方自由經濟國家是比較能夠準確衡量國家發展水平的指標,在中國這種計劃再加中國官方意旨很濃的這種環境下,實際是政治指令的體現,並沒有真正表明經濟的活力,也沒有表明百姓受惠。」

實際上,正如日本官房長枝野幸男所說,中國人均GDP還是大幅落後於日本,在「世界銀行」2008年計算的人均國民收入中,中國以2940美元排在127位,名次在列安哥拉、烏克蘭等國之後。「國富民窮」的形象非常顯眼。

國家如此富有,民間收入卻少得可憐,這麼顯著的落差到底是甚麼原因呢?

《新唐人》特約經濟評論員傑森:「GDP的概念就是,今年一年,全國人一共創造了多少價值,那麼價值的話,其中有一部分是以褔利工資的方式,給這些老百姓,而且不只老百姓,當官的也給發工資。這個錢佔GDP的比例是多少,就是說各個國家比例都不一樣,中國就很低,而且逐年在下降。因為啥呢,GDP增長數字比如說9%、10%、11%這樣的數字增長,相應的老百姓的收入並沒有漲那麼快,所以說整個老百姓的收入佔GDP的比例,百分比是逐年下降,而且這個分佈是愈來愈不均。」

追根究底下去,可以發現中國GDP的「含水量」可能相當大。《維基解密》去年揭開的爆炸性電文中,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2007時,已經毫不避諱的對美國大使表示,「中國GDP是人造的,不可靠。」李克強以遼寧省為例,2006年經濟成長率達12.8%,但遼寧的收入差距卻很嚴重,領取最低生活補貼的居民,是全國最高的省份之一。

中國GDP的總量不代表質量,廣大民眾仍然不堪負荷「住房、教育、醫療」新三座大山。

去年11月,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表示,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收入的聯合國標準,中國還有1.5億貧困人口,並且物價如果持續上漲,不排除貧困人口會逐漸增加。

《南方日報》2月15號報導,對於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專家認為必須冷靜看待這一新頭銜。

《中華工商時報》則發表《中國GDP超日本難令人欣喜》的評論文章。其中指出,由於當前中國在政績考核上存在「唯GDP論英雄」傾向,不少地方政府與官員,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短期經濟利益。甚至還不遺餘力地推高房價,導致民眾居住條件難以得到改善。

旅美經濟學家何清漣曾經指出,中央一級心裡很清楚,「GDP神話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中共官員在統計數字上造假是因為中共的幹部選拔機制,考察幹部主要是考察經濟業績,而衡量經濟業績的一個簡單指標,就是經濟增長率,所以中國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叫做「官出數字、數字出官」。

這也不難想像有評論會說,中國超越日本,其實「二」得很糾結。

新唐人記者唐宇、梁欣、蕭宇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