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揭穿鳳凰女記者 香港記協起底劉長樂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4 月 08 日訊】香港鳳凰衛視工作的女記者王又又,週一美國白宮記者會上向美國總統川普提出關於中美合作等問題,遭到川普質疑是在發表聲明,並懷疑其所服務的對象是中共官媒。前香港記協主席麥燕庭在接受新唐人訪問時表示,鳳凰衛視 實質就是 中國大陸的媒體,而記者王又又實際上是在履行政治任務。
在4月6日的白宮記者會上,鳳凰衛視女記者王又又開始先陳述關於阿里巴巴等中企向美國輸送醫療物資,並問川普總統有關中共駐美大使崔天凱呼籲中美合作抗疫的事宜,遭川普懷疑她是在做一項聲明。
香港鳳凰衛視女記者 王又又(2020.04.06):「你會和中國(中共)合作嗎?」
美國總統 川普(2020.04.06):「妳為誰工作?中共嗎?」
香港鳳凰衛視女記者 王又又(2020.04.06):「我為香港鳳凰衛視工作。」
美國總統 川普(2020.04.06):「誰擁有的?中共嗎?是中共擁有的?還是政府經營的?」
前香港記協主席麥燕庭表示,表面上看鳳凰衛視是香港註冊的私人公司,但實質現在拿的是一個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牌照,其背後老闆是劉長樂。
前香港記協主席 麥燕庭:「大家不要忘記劉長樂是什麼背景,劉長樂其實曾經是解放軍來的。據我了解,他其實在香港回歸前即1996年已經成立(這個媒體)的了。最初成立的時候,據我了解,政府機構是有給錢的,差不多給了一半資金,給他成立(公司);至於現在那些股權(分配),老實說,沒有人知道,而且問題是,就算你真是所謂有些股東是私人(背景),你也不知道那些股東是不是白手套。」
面對全世界媒體,鳳凰衛視女記者王又又不敢承認自己是在為中共政府做事。麥燕庭表示,王又又實質是在履行一項政治任務,她的做法與中共官員慣用的手法類似,喜歡偷梁換柱。
前香港記協主席 麥燕庭:「其實是用一些偷天換日、偷梁換柱的方式,先插入自己的東西;其實大家前幾天都已經談完了要團結,現在你又要跟我合作了,而且大家已講得清楚到底要合作什麼?就是首先在防疫方面,生產疫苗, 接著講了一些科技的合作;其實很明顯的,你(崔天凱)將大家同意了的事情,(變成)你想偷偷的加入到自己的agenda (議程)裡去,跟那個記者的做法是一樣的,從這些事情已經可以看到了(他們是)一脈相承的。」
眾所周知,在華人圈中,鳳凰衛視向來有「香港黨媒」的稱號。4月7日,網友「公子瀋」@Terenceshen在推特上貼出鳳凰衛視內部的一份通知,曝光鳳凰衛視實質是由中共管控的大外宣。
新唐人香港記者站 葉依帆 梁珍 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
中國經港澳轉機入境加嚴 須持登機前檢驗證明
2023-01-03 16:08:40指揮中心今天公布,自1月6日至31日,針對中國啟程經香港、澳門轉機抵台旅客,加強檢疫方案,須持有啟程地搭機前48小時內PCR檢驗報告,或24小時內抗原快篩檢驗報告。
-
中國重新開放香港受牽連 日本限港航班飛抵4機場
2022-12-28 16:28:57中國公布有序恢復出境,多國緊縮對中國旅客入境限制,香港也受牽連。據報導,日本宣布30日起香港及中國大陸航班只可降落東京、大阪及名古屋等4個機場,若干旅行社說可能得取消旅行團。
-
海外移入確診數逾4成來自中國 韓國警戒防堵
2023-01-04 16:23:03韓國防疫當局統計,近一週從海外移入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案例高達42%來自中國,占比較去年11月的1.1%大幅提升。保健福祉部部長曹圭鴻今天指示,不可放鬆警戒,須全力防堵中國疫情波及韓國。
-
因應中國疫情 蘇貞昌:研議港澳轉機入台檢疫
2023-01-03 17:04:05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3日)上午8點召開擴大防疫會議,對於中國本土疫情嚴峻,中共官方公佈疫情指標明顯低估,由於過年前,將有上萬人次從中國搭機入境台灣,加上台灣進入秋冬季,國內疫情有上升趨勢,因此指示指揮中心研議自中國啟程經香港、澳門轉機的旅客,也要採適當檢疫措施。而從元旦實施中國旅客入境採檢,目前657人有164人陽性,陽性率達25%。
-
中國經港澳轉機入境加嚴 首日首航班66人抵台
2023-01-06 15:25:57中國經港澳轉機入境加嚴,今天起須持登機前檢驗證明。桃園國際機場上午首班自港澳抵台的載客班機入境旅客數66人,由於在搭機前已被檢視過檢驗報告,抵台後比照一般旅客入境。
-
王必勝:自中國入境台灣須唾液PCR 監測變異株
2022-12-28 16:06:04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宣布,因應中國疫情升溫,為保障國人健康安全,及早發現確診者連結醫療照護,並防範及偵測高風險變異株,自明(112)年1月1日零時至1月31日(航班表定抵台時間),除維持現行不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之政策外,搭乘自中國4個直航航線,及金馬地區民眾過年交通專案之來台旅客,入境時須於機場(或港口)配合採集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採檢後儘速返回住所進行7天自主防疫及後續自我篩檢,篩檢陽性者依規定進行5+n居家照護及自主健康管理,陽性檢體則後送疾管署昆陽實驗室進行病毒定序。
-
劇毒株肆虐 美重磅報告:武毒所洩漏釀大流行
2023-04-19 20:36:54歡迎回來。中共病毒大流行,遠未停歇。一種新冠病毒的變異毒株,又在全球多國肆虐。美國重磅報告直指,武漢實驗室的洩漏,導致了大流行。
-
確診中國旅客進入多國 未造成顯著疫情
2023-01-20 13:27:25中國疫情大爆發,中共當局對內對外完全躺平,大批檢測為陽性的旅客湧入海外,但是同一個病毒卻呈現不同影響,國際疫情依舊相當平穩,而在中國卻出現死亡潮,病毒學專家提出,人類應該謙卑反思。
-
中共與天鬥清零失敗 陸網友轟「白肺心肌」
2023-01-03 16:38:54中共長達三年的清零封控失敗,現在疫情大爆發,出現「白肺」與「心肌炎」症狀的患者不斷蔓延至各個年齡層,有網友發文,家裡剛出生5天的新生兒,感染後遭醫院下病危通知書,右肺1/3出現白肺。由於中國本輪疫情中出現了大量「白肺」和「心肌炎」患者,中國網友更是創出了「白肺心肌」一詞,諷刺中共戰天鬥地的無效三年「清零」。目前,國際持續要求中共公布真實疫情數據,中國醫衛專家張文宏指出,過年期間,中國染疫比率可能高達80%,代表中國14億人口將有超過11億人染疫。
-
中國多地疫情頻現 官方承認「新冠沒有消失」
2023-03-23 20:31:55近日中國多地再現醫院發熱門診擠爆的情況。22日,「每日核酸陽性4000人以上」登上微博熱搜,中共專家承認「新冠沒有消失」。有中國民眾批評,疫情和流感何時爆發,嚴重程度如何,全是中共當局一手操縱。
-
火葬場排隊 常州15分鐘火化一具屍體
2023-01-20 20:48:04中共躺平式放開後,疫情衝擊波覆蓋全中國,死亡人數極速攀升。由於中共極力封鎖真相,有些民眾尚未察覺疫情的慘烈程度。
-
中國甲流迅速蔓延 學生測核酸引質疑
2023-03-09 16:41:41在中國大陸,疑似出現甲型流感(台灣稱A型流行性感冒)大面積爆發,不少確診者的症狀相當嚴重,疑似感染Covid-19中共病毒,還有很多孩童相繼中招。不少民眾懷疑,中共當局宣布了所謂的「防疫勝利」後,借著所謂甲流,繼續掩蓋Covid-19疫情。
-
中國明年1月取消入境PCR 感染者不再隔離 中港通引擔憂
2022-12-27 11:55:13中共衛健委26日宣布,明年1月8日取消入境人員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對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另外,香港特首李家超仍表示,要在1月中前,實現中國大陸與香港全面通關,香港大學醫學院生化系教授金冬雁表示,中國疫情正處於大爆發時期,確診人數眾多,港人在通關後北上一旦染疫,返港後將對香港醫療資源造成極大負擔。
-
韓日防疫降級 台最快今宣布室內免戴口罩
2023-01-31 11:52:45再來關心,全球受到COVID-19疫情肆虐已經第四年,除了中國大陸,各國疫情都有趨緩,重症及死亡的患者大量減少。韓國宣布30日起撤除室內口罩令,而日本則在日前宣布五月將會調降疫情等級。台灣也在週一,宣布開放的五大方向,如果和學者專家討論順利,最快今天週二,就會公布室內免戴口罩。
-
甲流還是新冠?重症湧現 多名患兒不治離世
2023-03-11 20:11:18來關心中國疫情,甲流疫情,也就是A型流感,席捲中國近一個月,醫院爆滿,多地傳出重症患者,不幸去世的消息。民眾質疑,這到底是甲流,還是新冠?
-
陌生人變媽媽!中國疫情孤兒處境受關注
2023-01-20 13:19:45今天是小年夜,在中國大量民眾因為疫情逝去,最新曝光的一段影片,讓許多網友相當不捨,一名年紀約5、6歲的山東男孩,被收養在病房過年,把平時照顧他的一位阿姨叫媽媽。官方證實,這名男孩父母雙亡。
-
中國來台旅客採檢 學者估陽性率最高值35%
2023-01-02 16:34:46中國來台旅客唾液PCR採檢,首日陽性率27.8%。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說,數據在預期範圍內,反映中國疫情基本族群陽性率,估台灣未來檢出中國入境陽性率最高值35%。
-
2/7起入境自主防疫放寬 取消外出須快篩陰性
2023-02-02 11:48:52指揮中心今天公布,自2月7日起,調整入境旅客「0+7」自主防疫期間篩檢時機,取消外出須有2天內快篩陰性結果規範,改為自主防疫期間如出現症狀再使用家用快篩試劑篩檢。
-
新冠不斷變異 中國百姓情緒失控 怨聲載道
2023-04-21 20:58:49近日,中共官方宣稱,多種新冠變異毒株,已經在中國出現。有醫生透露,百姓情緒失控,對疫情感到厭煩和恐慌。
-
武肺甲流肆虐 中共強打針 權威揭驚人研究發現
2023-04-14 21:02:38中共當局再次推出強制接種疫苗要求,很多民眾表示不滿,並追問打針後遺症的資料和數據,與此同時,《美國醫學會期刊》的一項研究結果,令人擔憂。